圖片來源:Sandro Halank, Wikimedia Commons、pexels
撰文 | 阿嫻
審校|Ziv
在【萬物闢謠】這個欄目中,我們將為你揭示近期流傳的科學、技術、自然等領域的謠言和誤解,糾正錯誤資訊。一起來看看吧!
練舉重會越練越矮、影響身高?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舉重隊的李雯雯奪得女子81公斤以上級金牌,李發彬奪得男子61公斤級金牌……雖然說中國是舉重強國,但舉重乃至力量訓練的普及度,相比於其他運動(籃球、游泳、羽毛球)來說非常低,也造成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於舉重有著非常多的誤解和謠言!
其中一條 就是:從小練習舉重,會阻礙身高發育或者把人壓矮。
國際奧委會公佈了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初步設項,拳擊、舉重、現代五項均不在28個專案之列。 |pxhere
畢竟,舉重需要將又大又重、動輒幾十公斤的槓鈴扛在肩上,甚至舉過頭頂,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的確會把人壓矮”的錯覺,再加上舉重運動員的身高確實普遍低於其他專案的運動員,很容易讓人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但事實上,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舉重會阻礙生長 ,在正確的指導下、以正確的方式舉重,阻力訓練反而可以幫助青少年鍛鍊協調性和力量。
例如,2016年,Frontiers in Phys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年輕運動員進行阻力訓練有利於長期健康和運動表現。美國兒科學會在2020年的一份臨床報告指出,設計合理的阻力訓練計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線性生長、生長板健康或心血管系統沒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圖源@HealthiPet 愛吸派
不過,2009年《體育健康》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青少年進行舉重或力量訓練時產生的傷害主要是由於 裝置使用不當、重量不合適、技術不當或缺乏有經驗的成年人監督 造成的,而不是由於舉重本身這項運動造成的。
從人體形態學來說,我們的身高是由骨骼的長度,尤其是長骨的生長情況決定的,比如大腿的股骨和前臂的尺骨和橈骨等,它們支撐著身體的重量,與肌肉和關節協同工作,使身體能夠進行各種運動。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長骨兩端有骨骺,骨骺的末端由透明軟骨組織(又名骺板,俗稱生長板)所包覆。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受到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的刺激,骺板的軟骨細胞不斷繁殖生長,讓骨頭變長,然後被硬質的骨組織取代,也就是長高了。
長骨的結構,以股骨為例。|GnolizX,Wikimedia Commons
由此可見, 骺板是人體骨骼中最後變硬的部分 ,在孩子青春期尾聲時(大約17至20歲)便會自然閉合而停止分裂, 我們長骨也就不會再增長,人體基本不會再長高了。而練習舉重的青少年,一般都是17歲之前,那時候孩子骨骼中的骺板還沒有發育完全,較為脆弱。如果舉重方式不當,就可能會損傷骺板,影響骨骼生長。
至於為什麼打籃球的男生個子普遍較高,練習舉重的人普遍較矮,那是因為每項運動都需要特殊的生理結構要求。比如跳高運動員普遍瘦長、游泳運動員圓肩等。舉重是一項克服重力的運動,比的是在相同的體重下,誰的力氣大。個子越高需要提升重量的垂直距離就越大,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大,而 身高偏矮、身形偏壯的人重心較低,舉起來也就更穩 ,這樣的人在舉重這項運動中更佔優勢,教練也會更偏向於選拔這類人群。
其實,生活中的許多謠言都能在《萬物》雜誌中得到科學的解答。
像這篇文章提到的“練舉重會越練越矮”,在 2024年11月《萬物》雜誌的 【趣問萬物】欄目中就有解釋,你還可以讀一讀其他的問題,破除生活中的常見謠言。
比如,水母沒有心臟(真的), 下雪天從來不打雷閃電(假的)......
快點一鍵轉發給“相親相愛一家人”群裡!
很多人或許曾聽過“獻血有害健康”、“獻血會傷害元氣”的謠言,在雜誌中《為什麼要輸血?》一文中你將瞭解到獻血的機制,血液是如何進入你的體內,以及哪些血型之間不可以互相輸血。快來看看吧!
你獻過血嗎?|Joshua/Yoon Hernandez,flicker
更多和雜誌相關的訂閱內容、活動資訊, 請關注【萬物雜誌】微信公眾號 。
現在訂閱2024~2025年《萬物》雜誌
可免費獲贈
萬物全年 音訊節目
還有更多好禮等你開啟!
參考資料:
[1]https://www.nike.com/a/can-weight-lifting-stunt-growth
[2]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45/6/e20201011/76942/Resistance-Training-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autologincheck=redirected
[3]https://sports.sohu.com/20170602/n495384679.s
[4]https://news.qq.com/rain/a/SPO2021082001666400?no-redirect=1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9%AA%A8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