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泌尿結石的發病率正在升高,如果將成人治療技術直接應用於兒童,需要考慮兒童結石患者獨特的解剖學和生理學差異,手術難度比成人更大。
撰文丨黃思宇
責編丨文 慧
和越來越多的兒童一樣,6歲的小敏正在被泌尿系統結石所困擾。
今年,他查出腎臟、膀胱里布滿結石,當地醫院曾為他切開膀胱取石,但對於腎臟中的結石,醫生表示由於技術限制等原因,他們無能為力。
如果不將腎結石儘早取出,一旦造成梗阻和感染,小敏最終可能發展為腎衰竭。轉診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兒院”)後,泌尿外科主任燕翔為他做了個“全球首例”手術——全球最細電子輸尿管軟鏡(Fr6.3)首次應用於兒童取石。
燕翔告訴“醫學界”,兒童泌尿結石的發病率正在上升,他接診過年齡最小的結石患兒僅1個多月大,“結石防治要從娃娃抓起。”
手術技術創新背後,卻也凸顯出當前兒童泌尿結石的治療困境:儘管治療兒童結石病的方法和介入技術與成人相似,但將成人技術直接應用於兒童,有時需要考慮兒童結石患者獨特的解剖學和生理學差異,手術難度比成人更大。
燕翔主任(右)手術中/本文圖片均由浙大兒院提供
泌尿結石患兒治療難度高
幾個月前,小敏出現血尿,檢查後發現膀胱和腎臟裡都有結石。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小敏患有原發性高草酸尿症3型。通俗而言,他的體內缺少一種特殊的酶,導致大量草酸堆積形成結石。
原發性高草酸尿症3型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遺傳病,每100萬個孩子中僅有3例左右。來到浙大兒院前,小敏曾在當地醫院切開膀胱取石。對於腎臟裡的結石,當地醫生評估認為,三種常用的碎石和取石方法均不適用。
對於泌尿結石,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三種治療方法是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腎鏡取石和輸尿管軟鏡取石。其中,體外衝擊波碎石是藉助超聲波將結石打碎,患者術後透過尿液將結石排出,但這一方案首先就被排除了。
“原發性高草酸尿症導致的結石較硬,且多發、散在分佈,患者年齡又太小,稍微加大沖擊波力度就不能耐受,無法配合醫生完成手術。”燕翔說。
檢查影像顯示,小敏腎臟裡的結石分佈廣泛。如果將腎臟內部比作一套房子,小敏的腎結石則分散在十幾個房間裡。若採用經皮腎鏡取石,要在孩子腰上穿刺十多次,創傷大,也難以取淨結石。
排除了前兩種治療方式後,只剩下輸尿管軟鏡取石了。燕翔解釋稱:“這是將內鏡從尿道口一路伸進腎臟,依次進入每個‘房間’取石,適合散在、多發的腎結石。”該方法經人體自然腔道取石,屬於微創手術。
在當地醫院治療時,醫生也考慮過這種方法,但常用的輸尿管軟鏡太粗,如果要用在兒童身上,必須先在患兒尿道中植入擴張器並保持兩週,待尿道充分擴張後才能手術。
考慮到低齡兒童的輸尿管更細,術中難以放置輸尿管輸送鞘,且軟鏡進入輸尿管後存在灌注液迴流不暢、壓力過高等問題,術後可能出現灌注液外滲和感染等。尤其是當患兒輸尿管條件不佳時,強行放置輸尿管軟鏡還可出現撕裂、穿孔以及術後狹窄等併發症。
這就需要超細的輸尿管軟鏡,才可以順利進入患兒的輸尿管。
幾個月前,燕翔與同行交流時得知,國內有企業已經研發出全球最細的Fr6.3(直徑約2.1mm)超細輸尿管電子軟鏡,已在國外的成人患者中完成一例取石手術。他立即輾轉聯絡對方,將這款輸尿管軟鏡引入浙大兒院。小敏的父母也是經其他醫生介紹後到浙大兒院,希望嘗試用這款超細輸尿管軟鏡取石。
最終,手術順利完成,燕翔從孩子腎臟內取出3顆“豌豆大”的結石,以及密密麻麻的微小結石。
燕翔主任(左)探望小敏
警惕兒童泌尿結石的發病趨勢
雖然手術很成功,但燕翔說,小敏日後可能還要接受多次碎石、取石手術,並由內分泌代謝科、肝臟外科、腎臟科、營養科等多科室共同制定更全面的治療方案。
他告訴“醫學界”,原發性高草酸尿症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以減少草酸合成,或透過血液透析清除草酸,但這些方法均無法完全抑制草酸鹽結石生成,疾病複發率接近100%,因此診斷和代謝評估至關重要,需要進行全面的代謝評估以確定導致兒童易患結石的潛在疾病。
這些年,兒童尿石病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美國開展的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估計,2005-2016年期間,每年每10萬名兒童中約有65人發生泌尿系統結石,患病率較1999年大幅增加。
與之相比,一項涉及14256名無症狀兒童的中國人口研究表明,尿石症患病率為0.53%。
“兒童泌尿結石的病因比成人更復雜。”燕翔介紹,成年泌尿結石通常都是飲食不當等外因導致的,兒童泌尿結石則不僅有飲食不均衡、脫水、環境條件等外因,還要明確是否有遺傳代謝病等內因,因為遺傳因素可能導致代謝異常,增加兒童患泌尿繫結石的可能性。
對患有泌尿系統結石的兒童來說,大約15%~25%的兒童沒有症狀,通常在進行其他影像檢查時意外發現結石。在有症狀的兒童中,疼痛是最常見的,其他症狀包括髮育遲緩、肉眼可見的血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等。
燕翔提醒,兒童泌尿系統結石早期診斷至關重要。以小敏為例,雖然這類患者終身面臨較高的泌尿結石風險,但如果能儘早明確診斷,並進行飲食、生活方式上的調整,可以有效降低結石復發風險,也能減少接受碎石、取石手術的次數。
為了讓泌尿結石患兒得到更規範的診療,原本在成人三甲綜合醫院泌尿外科工作的燕翔受邀加入浙大兒院。
2020年,他在浙大兒院成立國內首個兒童泌尿結石中心,彙集院內多學科力量參與兒童泌尿結石診療。2023年被中國結石聯盟批准成立華東兒童結石診療基地,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服務來自全國各地的複雜疑難結石患兒。
該中心曾接診過的最小泌尿結石患兒僅1個多月大。對於年齡如此小的孩子,燕翔並不建議立即手術,而是推薦先透過排石操、輕拍等方式進行物理排石,同時積極排查結石的誘因,糾正不良的餵養方式。幸運的是,這名患兒經物理治療後順利排出結石,正在持續觀察、隨訪。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兒童泌尿結石的發病率正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上升。”燕翔呼籲,結石防治要“從娃娃抓起”,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重視。在孩子小時候就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以降低成年後發生泌尿結石的風險。
來源:醫學界
校對:臧恆佳
編輯:莉 莉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