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標題不是我取的,是我一位朋友的原話。
前段時間受邀去母校分享,我當時對學弟學妹們分享了四個建議,其中一個就是,從現在開始學習思考和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並且有意識地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花時間。
當時講完自我感覺特別不錯,就到處和身邊的朋友們聊。其中一位朋友反問我,如果覺得自己沒啥“核心競爭力”,那怎麼辦呢?
我就很認真地告訴他,這說明對於“核心競爭力”的理解可能不太對,然後又有了一輪深入討論。
他聽完就和我說,感覺自己收穫好幾萬。
我當時覺得他是誇張了,對我表達客氣而已,沒想到他特別認真地和我說,一點不誇張,你知道我一年會花好幾萬找個高管coach嗎?其中有一次的對談主題就是這個。
作為一個較真的直男,他為了證明並沒有恭維我的意思,還特地翻出了之前記的筆記,末了還加了一句,講真,你講的比她還清楚呢(這句是恭維了)。
這麼一說,價值幾萬的當然算是好東西,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你們啊,我親愛的雲閨蜜,所以趕忙寫了這篇。
01
到底什麼是“核心競爭力”?
給大學生們分享的時候我也談了,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步需要去定義,到底什麼才是“核心競爭力”。
但凡說自己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本質上就是沒有理解這個概念。
所謂“核心競爭力”,拆解一下就是,核心+競爭力(你們不要笑,感覺我說了個廢話,這個方式是我經常用的概念拆解)。
“核心”是什麼?
就是“最中間”“最重要”的優勢唄,但到底是“在什麼中間”?“和誰比更重要呢”?
其實是“我自己相對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我和別人比的”絕對優勢。
“競爭力”是什麼?在這個優勢上,自己比別人更有競爭力。
看完我的拆解概念,聰明的你們是否恍然大悟?
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其實就是跳過了“核心”,直接去談“競爭力”了。
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第一步是對自己的認知,先去發現自己相對比較擅長的事情,然後在這個領域花時間,讓它慢慢真的可以成為一定領域內的突出表現。
本質來說,打造核心競爭力就是要分這麼兩步走。
02
第一步:認識自己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無一例外。這也是我養育孩子的底層觀點,為人父母需要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
現實生活中,總說自己“一無是處”的人,其實就是沒有花時間向內看,而總是忙著去看別人進行比較。
因為無法欣賞自己,也就很難去欣賞自己的孩子。而且大機率會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於是就會在育兒上很焦慮。
當我們談優勢的時候,我們首先談的是自己內部的相對優勢,也就是說,撇開外界標準不說,我這個獨特個體在做什麼事情時會相對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做完後自己心情愉悅,還會想著下次再做?
這一點很關鍵,我們得承認,每個人的基因、起點、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們總是拿著部門最厲害的同事,孩子班級第一名的同學去對比,那不叫“認清自己”,那就是“沒有焦慮創造焦慮”,會陷入無窮盡的自我否定中。
看到這裡,也許有朋友會說,聽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有幾件這樣的事情,但那些事情都是邊角料,好像對工作學習沒啥幫助啊。
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我們很容易去“套模版”,似乎一談核心競爭力,都是那些大詞:領導力強、邏輯好、表達能力厲害,等等。
但往往,我們又沒有花很多時間去思考這些大詞背後意味著什麼,於是,總是急急忙忙地否定了自己,說我和孩子沒有。
每次有朋友這麼說的時候,我就會讓他們做個練習,也歡迎大家給自己和孩子做一下。
寫下10件自己在工作中(學習中)做完挺開心的事情;
寫下自己休息很長一段時間後,會懷念工作中(學習中)自己要做的事情;
寫下自己生活中朋友經常會找我求助的事情。
找個安靜的時間,定定心心地想一想,然後寫下來。寫完後,再看看這些事情,去找出這一樁一樁各不相干的事情後面,有沒有什麼共通的”關鍵詞“?
這個“關鍵詞”就藏著我們每個人的“相對優勢”的答案。
舉個例子,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但在學校裡最開心的就是組織其他孩子們做遊戲,自己當孩子王,還會很開心和老師作對。暑假時間久了,最懷念的就是回到學校和同學們玩,享受讓大家聽他指令。日常善於出主意,同學們遇到棘手問題也都會來求助。
這個孩子看似“一無是處”,但這些不同事情背後都有一些關鍵詞:
有影響力(先甭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影響力);能解決問題;有組織能力。
再舉個例子,我在公司做後勤,每天都打雜,但最開心的就是大家關於公司人員的事情來找我,我都能立馬告訴他,哪個部門去找誰,那個人性格怎麼樣。還有每次發朋友圈,總有很多人給我點贊。要是朋友有啥事情,我發朋友圈求助,要比他們自己發好使。
是不是粗看也覺得毫無競爭力,但這兩個事情背後也有關鍵詞: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對人的性格很敏感,有強烈的分享欲。
這些都是我們的相對優勢,每個人至少都有這樣一兩個,先去找到它們,然後第二步,我們再來談,怎麼讓自己的優勢,變成真正的“有用”的核心競爭力。
03
第二步:讓優勢為我所用
前面舉的例子,很多人其實是會忽略的,哪怕別人說,你(你孩子)這個很厲害啊,他們也許會接一句:沒啥用,這也不能升職加薪(這也不能提高學習分數)。
這就是第二個常見的誤區,我們缺乏真正“打造”的能力。
繼續拿上面提到的做後勤的同事舉例,如果我是她,我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擅長和人打交道的,那麼我的第一步就是先在公司環境裡看看,哪些部門是和人打交道的,作為自己職場發展的目標。
如果鎖定人事部,那麼我會先去看看那邊找人的簡歷要求,甚至可以和相關主管聊聊,看看自己目前差距在哪裡。
然後日常工作中,我待人接物的溝通,都會更以“人事負責人”的標準來,或者找一個可以模仿的人事部同事來作為榜樣。當然日後如果需要,還可以再去修一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內容。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這裡面的邏輯嗎?
我們是先找出自己相對比較擅長的,然後再去外界找“對標”的,然後不斷提升靠近。而不是先去外界找厲害的,然後自我對比後得出結論,我啥都不行。
這個邏輯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上面提到的那個孩子,如果有機會,讓他當個小幹部,把影響力引導到正向的地方來。還可以結合孩子擅長的學科,創造機會讓他來教大家。
這些都是在放大孩子的優勢,借勢去整體提高,而不是一味批評否定。
不管孩子還是大人,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是在實現“自我探索”和“自我超越”。但如果沒有“自我探索”的基礎,那就沒有“超越”的可能;而如果沒有“優勢”的地方,那“超越”又從何談起。
這才是定義自己“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04
第三步:聰明分配時間
最後肯定還有人會問,那不夠好的地方不需要提高彌補了嗎?
這個我太有發言權了,我是個高敏感極度容易內耗的人。看過我新書的朋友們都能感受到,我年輕的時候太容易因為別人的評價,要麼逼死自己去努力,要麼徹底擺爛放棄。
修煉大半輩子,才讓自己核心比較穩定了,我有個結論:
能量低的時候(看自己啥都不滿意),先發展自己的相對優勢,每天做幾個確定的小事提升自己的優勢,等取得一兩個小結果的時候,能量提升了,我們再自己選擇是否要提升短板。
這是我屢試不爽的方法,可以降低我的焦慮和無力感,而且慢慢地也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一個人心力足了,越來越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這個方法對於教育孩子也同樣適用。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大詞,但拆開一看,其實我們人人都有,並不稀奇;其實咱們日常誤解了的大詞,低估自己的時候可不只這一兩個。
下一次,假如再遇到,總覺得自己或者孩子“沒什麼大本事”“”沒什麼真能耐”的時候,不要著急焦慮失落,想一想,會不會是我們誤解了自己,弄錯了“大本事”和“大能耐”的真正含義。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我也是沒想到,就是因為自己分享了這些內容,前段時間母校的學弟學妹、母校的老師們、還有花錢請教練的好幾位朋友,都紛紛下單買了我的新書。
最近收到了一大波的反饋,不管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還是四十多歲的,都說從我的書裡梳理清楚了自己一直困惑的點,我想這就是寫作者最開心的時刻了吧。
希望今天這篇對你們也會有啟發
直男的反饋
歡迎閱讀我的新書
解鎖思維模式,做個有能量的“自己”
搜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