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在美國加州灣區生活的寶媽丁曉(化名)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其僱傭的月嫂“故意虐待嬰兒,並於事發後逃回國內”。相關網帖在當地華人圈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育兒圈熱議。
“目前還在積極尋求更多證據、法律資源和一切合法有效的追責手段,也考慮在國內嘗試追責。”丁曉對南都、N影片記者說。被曝光的月嫂國內戶籍所在地警方告訴南都記者,暫未接到相關報警。針對網帖中所稱內容,多位寶媽和律師表示,後續如要追責維權或面臨重重困難,也有寶媽稱“不希望因此造成華人圈對月嫂群體的排斥”。
隨著話題熱度飆升,赴美務工的月嫂這一群體也備受關注。一名赴美8年的月嫂向南都記者坦言,自己被高薪吸引而來,大部分收入都轉給了國內的獨子。還有僱主注意到,月嫂憑藉資源稀缺的市場優勢在交易中掌握較高的議價能力。南都、N影片記者多方採訪,探討此次輿論風波之下的月嫂赴美“淘金”熱潮,及其背後潛藏的風險。
寶媽發帖控訴“月嫂虐待嬰兒”引發育兒圈熱議。
加州月嫂被指“虐嬰”
“掐脖子、扇巴掌、用奶瓶打寶寶……我沒有勇氣開啟影片。以上都是家人看完描述給我的,語言匱乏恐難以形容情形之惡劣。”近日,一位居住在美國加州灣區的中國寶媽丁曉(化名)發文,控訴其聘請的月嫂劉某“虐待她出生不久的孩子”。
在丁曉釋出的監控影片裡出現了多幕驚人畫面:嬰兒被女子重重地甩到床上,隨著慣性翻滾了一圈後爆發出尖銳的哭泣聲;女子將包巾一抽,襁褓裡的嬰兒順勢砸落在嬰兒床裡,又大哭起來;女子對懷中的嬰兒猛拍一掌,又用手、被子捂住嬰兒口鼻試圖阻止其哭鬧,悶悶的哭喊聲卻依舊在房間裡迴響……
丁曉曝光的監控畫面。
據丁曉自述,她經人推薦僱傭劉某做月嫂,劉某於今年9月24日開始上戶服務;10月2日,劉某被發現有“危險行為”,丁曉與丈夫提醒劉某注意,劉某“信誓旦旦地說不可能做出那種不是人的事情”。當晚,丁曉丈夫透過監控記錄發現劉某“更多疑似故意虐嬰的行為”,於是在第二天便將其辭退送走。
丁曉還在帖文中表示,經其求證後發現,劉某的推薦人竟為劉某女兒,此人在灣區某網際網路企業工作,透過社交媒體“假扮即將二胎的寶媽”,“編造故事大力推薦自己的月嫂(實為母親)持旅遊簽證在美非法打工”,劉某上工當天由女婿親自開車送達。
一時間,相關影片和帖文在美國華人圈裡一石激起千層浪。
“受害媽媽發帖當天,我感覺所有媽媽群都在討論這件事,所有人都無心工作,非常氣憤。”同在美國加州灣區的寶媽王丹告訴南都記者,“其實這裡會偶爾曝出黑心月嫂虐待孩子的事例,嚴重程度不一,但都遠不及這回(描述的情形)可怕”。
一名自稱與劉某的女兒在同一家企業工作的網友稱,“內部員工一樣很氣憤,投訴舉報的人很多,大家都盯著這件事”。
涉事月嫂及其女兒、女婿是否存在上述惡劣行為、是否需承擔相應責任尚未有定論。但據丁曉所言,劉某“已在家人協助下返回國內”。
丁曉發圖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劉某的身份證相關資訊被曝光,11月18日,其戶籍所在地遼寧省撫順市公安局新撫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曾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過該事件相關帖文,但該所並不知曉相關詳情。同日,該所上級公安部門撫順市公安局新撫分局工作人員回應南都記者稱,目前沒有接到過相關報警。
兩位請過月嫂的在美寶媽向南都記者介紹,不少月嫂都是先透過探親、旅遊簽證抵達美國,然後一邊打工一邊透過各種途徑申請獲取長期在美合法工作的資格。而在其獲得在美合法工作資格之前,一旦出事跑回國,僱主將面臨無從追責的困境。
南都記者就此事進展聯絡丁曉,其表示,“目前還在積極尋求更多證據、法律資源和一切合法有效的追責手段,也考慮在國內嘗試追責。”
月嫂赴美“淘金”熱
月嫂,這個職業在美國當地人的眼中相對陌生,但在華人圈中卻頗有市場且收入不菲。
“我跟當地人說,有一位女士會在我產後住我家裡,24小時照顧我和寶寶。他們覺得很神奇,怎麼會有這樣的人,還挺羨慕的。”王丹說。
身在加州灣區的寶媽林苗(化名)向南都記者介紹,她今年8月底剛聘請月嫂,現在中國月嫂的基本薪資大多在每26天週期8500美元至10000美元區間,並且還需額外支付小費、紅包及路費。
今年57歲的賈麗(化名),目前正在美國新澤西州一箇中國人家庭當月嫂。她向南都記者細數自己的履歷:擁有會計專業的大專學歷,先後幹過多年的註冊會計師培訓及兩年的公司財務;2014年轉行當月嫂,兩年後她跟隨僱主一家前往美國。
賈麗的相關技能培訓證書。受訪者供圖
她坦言,在美國當月嫂8年間的大部分收入都轉給了國內的獨子。“我老公2008年去世,我就一個兒子,想著能支援一點是一點,算錦上添花嘛,畢竟我還有兩個孫子。”
劉美紅(化名)同樣是被高薪吸引,於2016年赴美當月嫂。在此之前,她在國內已有近10年的月嫂工作經驗,還曾獲選“優秀月嫂”,被當地媒體表彰。“因為國內孩子有貸款,我得幫我孩子還貸款。”
劉美紅和前僱主、僱主孩子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離開熟悉的環境和親人,遠渡重洋“淘金”,他們的異國生活大多是寂寞且孤獨的。
賈麗告訴南都記者,自己曾有工作期間54天未下公寓樓的記錄。“寶媽說樓下有超市,你可以下去轉轉,我說我不去轉,我去了就找不到回來的路了。”
雖然是被高額報酬吸引而來,但賈麗和劉美紅都表示“自己本身就喜歡孩子,喜歡這份工作”。
對於近日在華人圈引發熱議的“月嫂劉某被曝虐嬰”,賈麗也十分憤慨。“月嫂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勞動強度。職業道德要求也很高,要有愛心、非常敬業,得把寶媽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做好。”
事實上,費用高昂的中國月嫂並非在美寶媽們的唯一選擇。
“據我瞭解,一般有兩種選擇,找中國月嫂或者‘導樂’(doula)。”王丹向南都記者介紹,美國人沒有“坐月子”的傳統,更沒有所謂的“月嫂”這一職業。“導樂”是陪伴孕婦分娩並在產後提供育嬰指導及協助的專業人員,其工作內容不包括月嫂一併負責的產婦護理,也不提供24小時服務。
相比於美國“導樂”秉持的自然養育理念,中國月嫂進行精細化護理干預的育嬰觀念,通常更閤中國寶媽的心意。兩位受訪寶媽均表示,她們和身邊的很多中國朋友還是更喜歡月嫂的護理方式,大多也傾向於僱傭月嫂。
交流的便利性也是中國寶媽們考慮的一大因素。“我的朋友都覺得很多護理方面的詞和概念用中文講起來會更順暢,請月嫂也方便家裡老人溝通。”林苗說。
種種考慮之下,中國月嫂成為在美中國寶媽們的普遍選擇。與之相伴出現的是,月嫂在美國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
在波士頓生活的中國寶媽柯迪(化名)告訴南都記者,“好月嫂不提前大半年預定,根本請不到。”林苗則評價道,“月嫂有些被寵壞了。”
從中撈金的中介機構
經過朋友或中介的推薦,進行多輪面試,在美寶媽林苗和王丹最終請到了讓她們滿意的月嫂。
林苗意識到,中國月嫂憑藉資源稀缺的市場優勢在交易中掌握較高的議價能力。她尋找月嫂時曾收到過一長串詳細價目表,其中註明了“男寶寶因有特殊護理需多加300美金”“幫助寶媽推奶一次”等多項收費標準。
同樣支付了高昂薪資的柯迪卻沒有那麼幸運。“月嫂餵奶過量,導致孩子的肚子漲得像石頭一樣硬,一直哭鬧不睡。我只能帶著剖腹產的傷口,靠在沙發上,讓女兒趴在身上躺了一整晚……”說起生二胎時請的月嫂,柯迪至今仍有諸多抱怨。
柯迪對南都記者傾吐自己的不滿,“如果人勤快且專業,我不介意在能力範圍內給高額的工資和小費,因為值得。問題是她不專業。”
除熟人介紹之外,月嫂如何在美國開展服務?南都記者聯絡了相關中介公司瞭解情況。
“網帖裡所描述的行為確實讓人氣憤,這也正提醒所有的客戶一定要透過‘專業渠道’請人,畢竟我們會為您篩選和監督月嫂的。”一家海外月嫂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菲菲(化名)向南都記者強調,“公司給您推薦的月嫂都是在美國有‘工作籤’的,或者已經在申請中,並且都是有經驗的,這一點您可以放心。”
一家月嫂中介機構提供的月嫂名錄。
菲菲稱,她所在的月嫂中介公司定址上海,主要業務則在美國。其社交平臺上的宣傳頁顯示,該中介機構“專為海外華人提供家政服務”,涉及業務包括介紹海外月嫂、育嬰師、家務保姆。
以菲菲發來的僱傭流程為例,此類專營海外月嫂推薦的中介機構多透過收取“服務費”盈利:簽約月嫂1個月內收首月薪資的15%,簽約月嫂1至2個月收取首月薪資的20%,簽約3至12個月,收取首月工資的50%,且要求一次性收取,不退費。
在該機構對外展示的60篇美國月嫂名錄中,有18篇專門標示了月嫂的身份為“工卡”或“綠卡”,其他則隱去了“身份”一欄。在菲菲向南都記者推薦的兩名月嫂的資料中,也僅標示“已申請工卡”。
菲菲在談話中時時提起的“工作籤”指的正是“工卡”,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工作簽證“H1B簽證”。
“因為要求較高,一般能拿到H1B簽證的人都是一些技術性的人才。”美國刑事實務專家、加州及聯邦法院刑事出庭律師李遠指出,“能夠合法地在美國從事月嫂工作的人,要麼是即將或已經擁有綠卡,要麼已是美國公民,要麼就是透過某種方式獲得工卡。”
“不過,據我所知,我所在的華人社群中,很多月嫂都是在沒有工作許可的情況下在美國工作,這是不合法的。”李遠告訴南都記者,“從法律上講,肯定不建議僱傭沒有合法工作許可的月嫂。”
他坦言,但從實操層面來講,僱主因為此事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機率非常小。“一般的美國個人家庭私下僱傭了一個沒有合法身份的月嫂,移民執法機關大機率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介入。如果真的介入了,被非法僱傭的月嫂有可能遭到遣返,後續被拒絕入境等。”
僱傭需求與風險
類似菲菲所在專營海外業務的機構,由於其服務人員資源多已入境美國,並不需要客戶協助月嫂辦理簽證等手續。隨後,南都記者諮詢了多家國內家政公司,其大多表示“有出國的月嫂”,但需僱主提供擔保函,以幫助月嫂以僱主“親戚”身份辦理旅遊簽入境。
此前亦有媒體報道指出,如果赴美做工的女子已計劃好做月嫂,卻用旅遊簽證入境,則可能涉嫌簽證欺詐,一旦罪名成立,將面臨最多15年的牢刑。
就此,李遠向南都記者分析稱,相對於月子中心而言,個人住家月嫂相關案件影響較小,因此此類人群因簽證欺詐而遭刑事起訴的可能性較小,常見後果依然是被驅逐出境,並且被拉入“美籤黑名單”。
針對此次輿論風波中的“虐嬰”行為,來自Admon Law Firm的美國律師Moshe (Jeff) Admon向南都記者表示,若監控影片內容屬實,該月嫂則可能被起訴重罪“危害兒童罪”。
李遠進一步指出,在其處理過的類案中,“曾發生過涉嫌傷害嬰兒的被告人以謀殺未遂罪遭到起訴。若此次虐嬰事件的案件成立,在極端情況下,該月嫂的行為按照‘謀殺未遂罪’起訴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如果這個月嫂沒有逃回中國,我預計她將很難獲得緩刑,甚至可能被判處重罪。根據具體的證據情況,以‘危害兒童罪’被以重罪定罪的話,她最高可被判處6年監禁,如果導致兒童受到嚴重傷害,最高可被判處12年監禁。”李遠表示。
若如當事寶媽丁曉所言,涉事月嫂已經逃回中國,後續維權將如何進行?李遠分析,除非該月嫂再次嘗試入境美國,否則她大機率無法受到法律懲罰。
受人推薦但實際並不知根知底的住家阿姨,實施虐待行為致嬰兒受到傷害,事發後逃回國從此杳無音信……類似事件在數年前已出現,紐約華裔媽媽曹丹妮就是當事人。
曹丹妮告訴南都記者,在她僱傭中國住家阿姨鄭某某僅十餘天后,2019年1月7日晚,她剛滿兩個月的小兒子就出現較為嚴重的身體不適狀況,隨後被送醫搶救。
“醫生稱孩子一定是遭到了強烈的外力搖晃,才會導致腦部多處出血,並且排除了意外的可能性。”曹丹妮說,儘管最終孩子送醫搶救成功,但其至今都不敢看孩子在ICU病房的照片,“我沒有辦法面對”。
醫院隨後通知了警方和紐約市兒童福利局(ACS)。曹丹妮告訴南都記者,2019年1月8日下午,剛剛接受過ACS問話的鄭某某就搭乘飛機回國了。“警方甚至還沒來得及介入。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也難以追蹤到她的下落。”
更令她痛苦的是,1月10日,在孩子做腦部手術的當天,曹丹妮遭到ACS起訴,以“虐待忽視”為由,被剝奪了兩個孩子的撫養權。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歷經數度出庭,曹丹妮才奪回孩子的撫養權。此事當年還被中國僑網等媒體報道。
5年過去了,鄭某某依舊下落不明,曹丹妮只慶幸,孩子最終恢復健康,並且依然留在自己身邊。
針對此次引發熱議的“月嫂虐嬰”輿論風波,曹丹妮建議未來在美的中國媽媽們考慮合法的照料者,例如可以接受小月份嬰兒的託兒所等。
曹丹妮的建議印證了月嫂群體們的擔憂。林苗說,曾為其幹活的中國月嫂在此次輿論發酵後告訴她,“月嫂群裡都在討論這個話題,都特別生氣,覺得網帖裡的月嫂把這一群體的名聲都敗壞了。”
這是林苗不願意看到的,她很感激月嫂在自己最脆弱時給予悉心照顧。“很不希望這件事情讓大家對月嫂產生心理陰影。好的月嫂真的是黑暗裡的一盞明燈。”
出品:南都即時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張倩寒
採寫:見習記者 鄭欣蔚 南都記者 肖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