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孩子似乎更容易被感冒、咳嗽、腹瀉等小毛病困擾。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家長們可謂是煞費苦心。正值山藥成熟的季節,大多數家長都知道,山藥能給孩子健脾益氣,增強抵抗力,但你知道嗎?吃山藥這事兒,還真得講究一番。不同的山藥,功效側重可大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邀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馮偉峰,一起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鮮山藥VS幹山藥,如何為孩子選擇?
山藥,這一藥用與食用兼具的食材,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本草綱目》中讚譽其“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而《神農本草經》更是將其列為上品,稱其能“健中補虛、補中益氣力”。對於孩子而言,山藥更是健脾益氣補腎的優選食材,尤其適合肺脾氣虛或脾腎兩虛的寶貝們,它不僅能夠固腎益精、健脾補肺,還能益胃補腎、聰耳明目。
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然而,經過炮製後的幹山藥與新鮮山藥,在功效上卻不同。家長們一個常見的疑問就是:“給孩子用山藥時,我們到底是要用市場買的鮮山藥,還是藥店買的幹山藥呢?”別急,這就給你細細道來:
鮮山藥:養陰生津效果槓槓的。鮮山藥削皮時,那黏膩的粘液便是其養陰生津的明證。它富含液濃汁稠的粘液,更適合脾陰虛的孩子。脾陰虛的孩子往往因過食辛辣、高燒、大汗等原因耗傷陰液,表現為食慾不振、舌紅少苔、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症狀。鮮山藥的養陰生津作用,能夠迅速補充孩子體內流失的津液,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但須留意的是,鮮山藥的溼性較重,對於體內溼氣偏重或脾虛伴有積食症狀的孩子來說,在食用前應當先化解積食、清除溼氣,然後再酌情適量享用。
幹山藥:相比之下,幹山藥補脾益肺的功效更為突出。對於孩子“脾常不足”的特點,幹山藥能夠減少生溼的機會,更適合脾氣虛的孩子。脾氣虛的孩子常表現為食慾不振、易出汗、精神疲憊、面色萎黃等症狀。
用好2個山藥食療方,滋陰健脾益氣
1、滋陰健脾:西蘭花炒鮮山藥片
【材料】鮮山藥、黑木耳、胡蘿蔔、西蘭花各適量。
【做法】山藥、胡蘿蔔去皮後切片,黑木耳撕小塊,西蘭花掰小朵;木耳和西蘭花沸水焯至5分熟,備用;鍋中放油,燒熱後放入準備好的所有食材,炒熟調味即可。
【功效及適宜人群】滋陰潤肺,健脾益氣。適合3歲以上、無積食、無病痛的孩子食用,尤其是津液不足、脾陰虛的孩子更適用。
2、健脾益氣:山藥芡實瘦肉湯
【材料】芡實15g,幹山藥15g,豬瘦肉50g
【做法】芡實、幹山藥浸泡3小時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放入豬瘦肉,煮沸後小火煲 1 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及適宜人群】健脾補肺,祛溼益氣。適合3歲以上、無積食、無病痛的孩子食用,尤其是脾氣虛、易感冒的孩子更適用。
山藥雖好,給孩子食用要注意這幾點
1、積食或生病發燒時不宜食用
山藥具有補益效果,但在孩子積食、發熱等有病邪的情況下食用,反而容易加重病情。因此,應等孩子無積食、不生病發燒時再食用山藥。不過,在孩子感冒後期、恢復期,身體明顯正氣虛弱時,可以適量用幹山藥煮水喝以提升正氣。
當孩子出現積食症狀時,如腹脹、食慾不振、大便乾燥等,可以先給孩子喝三公仔小兒七星茶。其由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葉、鉤藤、蟬蛻、甘草七味藥材精製而成,有助於開胃消滯、清熱定驚,特別適合緩解小兒消化不良、夜寐不安等症狀。
2、不宜過量食用
山藥雖好,但一次食用的量不宜過多。山藥的澱粉含量較高,吃多了容易導致積食。因此,在孩子不生病、消化狀況好的情況下,可以適量食用山藥,但切忌過量。
3、食用山藥時需煮熟,過敏體質慎用:
鮮山藥中的黏液蛋白可能致敏,過敏體質的孩子在食用時一定要慎重。如果出現過敏情況,就不要再吃了。另外,吃山藥時一定要煮熟,以免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
透過合理的選擇和搭配,山藥可以成為孩子秋冬季節增強體質的得力助手。希望家長們能夠掌握這些技巧,讓孩子在秋冬季節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