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開年以來,理財市場回暖跡象逐漸顯露,固收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攀升,多款產品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超8%,與此同時,不少理財公司也開始加大布局投資權益類、混合類產品力度。
近期,招銀理財、平安理財、民生理財、光大理財和華夏理財等機構陸續推出“含權”產品。其中,《華夏時報》記者從招銀理財處獲悉,該公司近期釋出多款混合類產品,其中“招智睿和穩健(安盈優選)封閉6號”已於2月1日完成募集,募集金額13.54億。
2月2日,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直以來,理財客戶偏好R1-R2風險低收益穩的產品,這隻混合類含權產品首募超10億元,這從側面反映出今年的權益市場有望逐步回暖。
部分“含權”產品熱賣
“招智睿和穩健(安盈優選)封閉6號”(下稱:安盈優選封閉6號)是招銀理財發行的一隻風險評級R3中風險的混合類理財產品,2月2日正式成立,封閉期369天,募集金額13.54億。
這是一隻含權混合類理財產品,產品配置了存款、債券、優先股、股票、中性策略、黃金等。
《華夏時報》記者從產品介紹中獲悉,上述產品固收類配置不低於60%,主要配置信用風險較小、穩定性較高的債權品種,並較高比例配置國有大行存款。與此同時,權益類配置比例20%-40%,實際股票多頭比例控制不超過10%。
產品介紹中表述,選銀行優先股作權益倉底,爭取獲得較穩定的股息收益;選盈利較穩定、分紅比例高的高股息股票,以央國企為主,此外綜合運用量化中性、黃金等與股票、債券低相關的多策略工具,力求豐富收益來源。
此外,安盈優選封閉6號免收固定管理費,超業績基準上限收取浮動管理費。此產品給出的業績比較基準為2.80%-4.20%。
“不達業績基準不收取管理費,僅當產品全週期運作收益超過年化4.2%時,超過部分收取浮動管理費率。”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去年底,另一家理財公司發行的含權類混合產品,一個月募集金額不足90萬元。由此來看,業內認為權益理財市場或有望回暖。
一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國目前權益估值低窪,隨著經濟穩步修復,權益資產估值修復前景可期,理財產品由固收為主逐步向固收+、權益、另類等資產拓展將是趨勢。
“目前,權益市場經過連續調整,已處於相對低位,這個點位我們認為不應該過分悲觀,迴歸常識,相信持有優質資產的長期回報會好於現金。”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事實上,市場行情好時產品容易發行,但投資者買入往往有可能在高位站崗,在市場冰點入市,反而有更大機率收穫更好的收益。
但同時,上述負責人也提到,不能盲目樂觀,招銀理財也將透過構建涵蓋存款、債券、高股息、優先股、中性策略、黃金等多資產多策略組合,力爭打造能夠為客戶帶來穩健回報的產品。
理財市場風險偏好有望修復
2023年.受股市回撥影響,銀行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表現不盡如人意。
從發行量來看,權益類產品“寥寥無幾”,有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機構及銀行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超25萬億元,其中權益類產品存續規模不足1000億元。
但2024年以來,理財公司“含權產品”不斷擴容。除了上述招銀理財外,近期,平安理財也推出“星辰添利一年定開2號”產品的“固收+”產品,產品介紹中表述,該產品主投固收併疊加中性策略、ETF套利、可轉債套利策略,追求累計“含權類”資產的穩定收益。
平安理財方面介紹,其堅信當前權益市場的點位,處在悲觀情緒演繹到極致時的黃金配置視窗。隨著市場企穩回暖,組合在股票和可轉債倉位上有望獲得更大的向上彈性。
整體而言,業內也認為佈局權益類產品仍有必要性。普益標準分析人士表示,就產品型別而言,基於銀行理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較低,固收類資產仍將佔據市場大部分空間,但考慮到客戶理財需求的多元化趨勢,佈局權益類產品仍然是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
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利率水平持續下降、房產逐步迴歸居住屬性的背景下,居民勢必要尋找其他的資產配置方向,居民資產配置結構將更加多元化,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將逐步提升。發展權益投資能力、發行配置於權益類資產的產品,是順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趨勢、滿足理財客戶財富管理需要、實現公司長遠發展的理性選擇。
展望後續權益市場,多家理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出對權益市場的信心,業內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持續修復,且國內穩增長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A股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
1月26日,杭銀理財釋出海報稱,公司已經追加投資旗下含股型理財產品超1000萬元。海報另有文字稱公司“信心如炬”,以行動證明“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
貝萊德建信理財擬任首席多資產投資官劉睿表示,對A股市場較為樂觀。一是從絕對估值、歷史估值、不同資產類別的估值來看,當前A股具有投資價效比;二是當前壓制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在改善。
“未來隨著機構支援配置能力不斷提升,預計銀行理財產品的權益、混合類等配置的佔比將有所提升。”一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同時,寧銀理財權益投研部負責人表示,展望2024年權益市場,國內經濟回升的勢頭進一步鞏固,包括科技創新帶動的國內企業新一輪增長,也包括房地產等風險因素的有效控制;從全球範圍來看,因抑制通脹而處於整體緊張的流動性局面可能得到緩解。
寧銀理財權益投研部負責人提到,在經濟和流動性環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該公司將遵從審慎穩健的原則,持續耕耘挖掘的態度,根據行業和個股的收益風險特徵,參與權益市場的投資。
但業內分析人士也認為,打破銀行理財投資者穩定收益的“心理賬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光大理財股票投資部總經理梁珉表示,建議允許銀行理財設立類似公募基金的理財投顧模式,並呼籲拓展銀行理財銷售渠道。
“希望理財產品特別是含權理財產品未來能在券商、網際網路等渠道銷售,這樣可以觸及更符合其風險偏好的客群,尤其是年輕人。”梁珉說道。
此外,梁珉表示:”站在當下時間點,勝率是很高的。我們判斷權益市場後續結構性機會是非常多的,但出現大的趨勢性行情仍需要強力的政策支援。”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