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等多家車企向供應商“壓價”的訊息,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雖然有一些解釋,比如說,每年都會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
但往年普遍是降5%左右,今年直接要降10%,直接翻倍了。
不管怎麼說吧,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明年,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會打的更加激烈!
今天,方面,又出面打了國內車企的臉:
核心就是兩點意思:
1)“與供應商夥伴同生共贏”,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特斯拉沒有向供應商壓價;同時,也是在暗瘋國內的車企在壓榨供應商。
2)“透過技術革新來增效降本”,這明顯也是在暗諷國內車企的創新力不夠,只會打價格戰。
說的,確實是實話,這種情況在國內非常的普遍。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樣搞有很大的問題,原因,也能找出來很多,比如:
缺乏核心技術,導致大量企業湧入,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成為最直接有效的搶佔市場份額的手段;
中國消費者普遍追求價效比,價格是消費者決策的首要因素;
企業普遍短視,追求規模擴張、追求快速盈利……
但哨兵認為,深層次的原因,其實來自於地方XX。
這與地方XX的兩大機制有關:
一是地方XX的“賽馬機制”,也就是各個地方XX之間,在事實上處於互相競爭的狀態,特別是在經濟層面。
都想把經濟搞上去,把GDP資料搞好看,於是,有了好的行業、好的專案,各地方都是一擁而上,根本不考慮未來的收益如何,反正先追上這一波熱度、把GDP資料搞上去再說。
看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最近幾年,是不是各個地方都在拼命的上馬新能源汽車專案?
很多地方,其實根本不具備條件,但是,也要拼命的搞。
二是對於責任人的問責機制。
反正在自己任上,把GDP資料搞上去了,然後拍拍屁股走人了。
至於後面,會不會出問題,那就不管了。
比如說,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新能源汽車堆在那裡,賣不出去;未來幾年,這種情況會更多。
企業出現虧損,甚至破產,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當初為了上馬這些專案,可是給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的補貼的,這些投入,其實也等於打了水漂……
過去,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賽馬機制”搞出了成績,存在的問題也被髮展所解決或掩飾過去。
現在,經濟發展減速,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細化的發展,不能再搞這種一擁而上了!
最後說一下今天的市場,指數普遍調整,個股分化明顯。
這是在等12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資金在觀望。
資金現在的心態大概就是:有訊息刺激,市場就會炒一炒;要是沒啥訊息,那就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