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基數效應和全球需求放緩致11月出口急劇放緩,國內需求繼續低迷致進口繼續下降。出口持續向新興市場轉移,汽車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價格大幅下跌。2.0加徵關稅的早期跡象已經開始顯現。預計 2025 年中國的出口將難以增長,貿易順差可能將收窄三分之一。
一、基數效應和全球需求放緩致11月出口急劇放緩,國內需求繼續低迷致進口繼續下降。
雖然國內市場依然低迷,但海外市場變幻莫測。
週一路透社報道稱,其對22 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顯示,預計中國 11 月商品出口同比將從10 月增長 12.7%,回落至 8.5%,進口將從 10 月份下降 2.3% 回升為正值,小幅增長 0.3%。
但海關總署週二公佈的進出口資料顯示,商品出口3123.1億美元,同比增長 6.7%,不僅比10 月份大幅回落了6個百分點,還明顯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
出口大幅放緩並低於預期,凸顯出貿易訂單的不穩定性,以及貿易可能疲軟。
商品進口2148.7億美元,同比下降 3.9%,比10月份的下降幅度放大了1.6個百分點,與經濟學家回暖的預期方向相反。
由於出口繼續增長而進口持續下降,11月份的貿易順差從10月份的957.2億美元小幅增加到 974.4億美元,但同比大幅度增長了42.5%。
進口自7月份以來持續收縮,11月進口萎縮創下九個月來最差表現,反映出行業和消費者的需求疲軟。折射出經濟刺激措施對個人收入和家庭消費,從去焦點到失去效果的邏輯脈絡,並體現了政策制定者及時將政策刺激從生產端轉移至消費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原因有二:
一是基數效應。
去年11月份出口從10月份的下降6.4%轉為增長0.5%。基數變高是今年11月份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去年12月出口增長2.3%,預估今年12月出口增速可能會下滑到4%左右。
二是全球需求放緩。
11月份的全球需求並不是非常強勁,韓國和越南等其他主要出口國的資料也表明,全球經濟有不同程度放緩。
比如,作為中國出口領先指標的韓國報告稱,由於關稅不確定性導致對美國和中國的出口量下降,韓國 11 月出口增長連續第四個月放緩,創下 14 個月低點。
二、出口持續向新興市場轉移,汽車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價格大幅下跌。
從出口市場來看,市場結構繼續向新興市場地區轉變。對拉丁美洲和東盟的出口增長超過10%,分別為12.7%和11.2%。對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的出口也超過了平均增長幅度,分別為9.4%和7.8%。
雖然我們在抓緊向歐美出貨,但由於一方面出口價下滑,一方面訂單不足,11月份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分別增長4%和2.4%,均低於平均增幅。對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也低於平均水平,對紐西蘭、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出口,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出乎意外的是,11月份對俄羅斯的出口同比僅增長4%,比平均增長幅度低了四分之一。與10月份相比,對俄羅斯的出口下降2.6%。而俄羅斯由於將大多數資源集中到了軍事生產部門,其消費品生產萎縮越來越明顯,消費品供應越來越短缺,並因此通脹日漸嚴重,即使俄羅斯央行將利率增加到比入侵烏克蘭時的2022年3月還高1個百分點的21%,依然無法控制通脹加重。應該透過擴大進口消費品來增加國內供應的俄羅斯,為何不能增加中國的消費品進口?
歐洲的汽車關稅對汽車出口的影響顯現。
12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1月汽車出口49萬輛,環比下降9.5%,同比增長1.6%。其中,乘用車出口41.9萬輛,環比下降9.9%,同比增長3.2%。11月份汽車和其中的乘用車出口同比增速與1-10月份23.8%和22.5%對比,回落非常顯著。
出口價格大幅下滑,出口商繼續降價競爭。
騎牛研究所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全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中的重點商品出口額與出口量資料推算,11月份重點出口商品價格同比平均下降了7.2%,環比下降了0.5%。
其中成品油價格同比下跌了17.8%,稀土價格下跌了38%,鋼材價格下跌了11.5%,汽車價格下跌了11.9%。所有重點商品中,僅手機出口價同比上漲了1.4%。
三、特朗普2.0加徵關稅的早期跡象已經開始顯現。
從出口市場重點轉向新興市場,到出口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以及一個多月來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下行,我們可以看到特朗普明年加徵關稅的早期跡象已經開始顯現。雖然關稅對出口的顯著影響,可能需要到未來幾個月,尤其是 12 月和 1 月,才會明顯感受到。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公開宣稱重返白宮後將對中國商品加徵 10% 的關稅,以迫使我們採取更多措施來阻止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品的出口。他此前曾表示,他將引入超過 60% 的關稅。但一般而言,在達到60%之前,會有一段時間長達十幾個月的貿易談判。理論上,從10%到60%,並非特朗普態度的轉變,而是特朗普關稅的一個加徵起點與終點。
毫無疑問,特朗普2.0版關稅,將給我們帶來新的貿易風險,是我們推動經濟復甦不可忽略的一個外部負面因素。所以,三郎傾向於認為,11月份的出口增幅下滑,可能是特朗普2.0加徵關稅的早期跡象。
因此我們也能看到,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並迅速以貿易威脅捲土重來之前,我們的出口工廠正在大幅降價以吸引訂單,為應對來自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的關稅風險做好準備。
出口企業的第二手準備,便是儘量提前出貨。
特朗普的威脅讓我們的製造業感到不安,畢竟我們的製造業每年向美國銷售價值超過 4000 億美元的商品。
所以在預期的關稅上調之前,出口商從 10 月份開始急於將庫存轉移到美國倉庫,雖然這一趨勢在 11 月有所放緩,但在預期關稅之前提前發貨仍會繼續。
美國的經濟學家們也預計,在特朗普上任前,中國出口商將在更高的關稅之前提前發貨,因為美國製造商也提前進口以減輕預期的成本壓力。
與此同時,與歐盟在對我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 45.3% 的關稅問題上未解決的緊張關係,大機率將在我們與西方的貿易戰中開闢第二條戰線。
四、預計 2025 年中國的出口將難以增長,貿易順差可能將收窄三分之一。
我國正在從投資拉動型增長轉向技術自力更生,其中半導體、電動汽車、生物技術和先進製造業產能處於領先地位。
我們的產業政策也開始從純粹的增長模式轉向控制關鍵技術,專注於 0 對 1 的創新,以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雖然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是產業重點,但利用先進技術對製造和造船等傳統部門進行現代化改造仍然是優先事項。這種雙重方法不僅推動了創新,而且還將傳統行業提升到新興前沿的地位。
與此同時,各行業表現喜憂參半。它在電動汽車和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佔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二。半導體仍然是中國的薄弱環節,依賴外國專業知識和供應鏈,美國的出口限制繼續構成可怕的障礙。
但如何更加精心策劃和協調產業政策,依然是個難題。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行業早期的國家驅動政策和補貼刺激了快速增長,但也刺激了效率低下、價格戰和國家投入的浪費與貪腐,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
而產業政策所帶來的產能過剩,繼續給全球貿易關係帶來壓力,電動汽車、鋰電池、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商面臨關稅和反傾銷措施。將剩餘產品重新定向到新興市場的努力也遇到了阻力,各國對低成本進口對當地工業的影響持謹慎態度。
與此同時,美國採取了更具干預性的產業政策,例如《晶片法案》,該法案旨在在其國家安全擔憂和與中國的競爭中加強半導體行業。
出口可能是 2024 年我國經濟最大的驚喜,它在消費低迷和投資增幅下滑時為經濟增長託底。在今年前 11 個月,出口23.04萬億元商品,同比增長6.6,淨出口即貿易順差達到6.29萬億元,同比增長19.8%,將直接貢獻約 0.9個百分點的 GDP 增長,而穩健的出口需求也是工業生產強於預期的間接貢獻者。
然而,在特朗普即將帶來的貿易摩擦再次升級的可能性很高之後,三郎預計2025年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將從2024年預估的5200億美元下滑到4500億美元,間接出口將從2000億美元下滑到1500億美元。對美直接和間接出口將減少1200億美元,減少17%左右。
2025年對歐盟出口,將從2024年預估的5100億美元下滑到4800億美元左右。
與此同時,歐盟、東盟、北美都在收緊對中國國際電商小額包裹的政策,大的趨勢是將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2024年我們的小額包裹出口預估將超過1000億美元,免稅政策取消後至少會產生300億美元的影響。
初步預估,2025年我們的出口將比今年減少2000億美元以上,影響出口減少5%左右,貿易順差減少1500億美元左右,對現價GDP增長的拖累可能達到 0.8 個百分點左右。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