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失業的人多,高薪工作也難找。
蠻多人靈活就業。
比如給甲方公司寫稿,做設計,搞方案;又或者在,小紅書,淘寶...平臺上面搞點錢。
八仙過海,盡顯謀生多樣性
大家很自然地認為:個稅和自己無關。
但這是非常大的誤區。
真實情況是:
這類人,個稅不僅交了。
甚至多交了不少。
大家是退稅屆的漏網之魚,很可能可以退稅退回一筆錢。
如果不退,會多花冤枉錢。
一
比如我有個關係很好的朋友,他失業後,就靠接各種活為生。
有一年呢,他接了一個超級肥差。
這一單活兒能賺22萬多。
但是呢,預扣了他6萬多的個稅。
肉痛死了
他很奇怪,為啥要交這麼多稅?明明自己一年也沒賺多少錢呀。
因為——
當你給某個公司幹活,作為外部人員,收到勞務收入時。
挺多公司,會代替你預交一筆個稅。
關鍵是,預設的預交比例,相當之高!
甲方公司給自己打錢時——
會先算算應稅收入,再參考這三檔幫你預交:
20%;30%,40%。
具體預扣方法: 每次勞務收入低於4千,減去800塊錢,再按對應預扣率來預扣個稅; 高於4千,減去20%再按對應預扣率預扣個稅。
這三個預扣檔位真心高。
常常高出你的正確個稅稅率,我們必須後期“校正”。
像我朋友 22萬多 的勞務收入 , 預交了6 萬多的個稅,就是 因為他按4 0%預扣 了。
這不符合他的真實收入狀況。
所以我提醒他一定要申請退稅,最後他果然退回了2萬多塊錢。
我猜這個機制的風格是:
先多收點錢,再讓大家自己自行申請退錢~
如果你忘記申請退錢,那就...
給國庫做貢獻了
二
所以呢,這很反差了。
自己幹活,自己賺錢的人,往往要更加註意退稅。
靈活就業的人,不像在公司打工,會有專門的財務幫你提前籌劃,把個稅工作做得更細緻點兒。
比如很多靈活就業人,會給 自己交 社保。
自己交的社保,也可以用來抵扣個稅的,但就需要第二年手動在個稅APP新增。
得自己多想著點。
不像打工人,有單位代勞了。
所以自由職業者經常容易先“受委屈”,多交個稅。
等學會使用個稅APP,把各種社保扣除、免徵額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都仔細填好,第二年彙算時就容易產生退稅了。
當然了。
靈活就業的朋友,也要認真鑑別收入來源:
如果你的收入,來自個人轉賬。
比如,我失業了,在街邊擺了個煎餅炒麵攤;
又或者我擅長網球、游泳、樂器...我給別人上課賺點錢。
我都是用個人賬戶收了錢。
個人間的錢財來往,目前 很難被稅務關心到,不會交個稅。
那自然,也 不會退稅。
如果你的收入,來自公司賬戶。
由公司給你打款,你的錢來自公司賬戶,這塊是要真正注意的。
公司很可能會代替你預先交過個稅。
就, 很有可能產生退稅。
三
如果你靈活就業,你踩了坑,你多交了個稅。
不要煩悶。
原則上——
沒超過三年,都可以退回。
我在就刷到好多糊塗蛋的帖子。
前幾年忽略了退稅,多交了稅金。
今年更正申報了, 退稅退了一大筆錢。
比如這一位靈活就業人士,更正了2022年,2023年的個稅申報。
最後撿回了1800多塊錢。
也算是一筆飛來橫財了,開心
PS.
當然,以上說的是常見情況。
不排除一種情況——
靈活就業,最終要補稅。
比如你給甲方幹活,甲方也給你打了錢,但甲方沒有給你扣稅。
那來年彙算時,你可能要補上這一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