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全球所有產業中,汽車產業都稱得上是規模最大,對一國經濟影響最深遠的產業之一。是助力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奪回了國內市場的主導權,並有望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汽車工業中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礪石 | 作者礪石商業評論|出品
1
最近一段時間,DeepSeek科技成果頗為振奮人心。《黑神話悟空》背後的遊戲科學公司創始人馮驥甚至稱其為中國“國運”級別的一次科技成果,知名科學家饒議也稱其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人類最大的科技震撼”。
DeepSeeK確實相較其它國產大模型有著巨大差異化,也有著頗為可觀的想象力,但其是否能成為一次“國運”級的創新還有待時間驗證。而中國其實已經有另外一家企業,堪稱取得了一次“國運”級的進步,這家企業便是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導者比亞迪。
在全球所有產業中,汽車產業都稱得上是規模最大,對一國經濟影響最深遠的產業之一。例如,美國、德國、日本與韓國這些汽車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則正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這是因為汽車產業可以創造巨大的就業與稅收,這些就業與稅收又反哺到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帶來社會巨大的財富增量。
在很長時間內,中國的汽車產業一直被海外跨國汽車巨頭所佔據,它們銷售規模巨大,產品售價高昂,獲得了鉅額利潤,而這些收入與利潤的很大一部分都回流至本國,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有限。但由於這些汽車巨頭在技術與產品領域的強大實力,一度被國人認為難以超越。而打破這一神話的正是比亞迪。
2020年之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金投入多年的比亞迪,始終沒有取得業績的突破,相反因為過高的研發費用一度將企業拖入巨大危機。直到2020年,一方面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浪潮的到來,另一方面因為比亞迪在技術與產品上的成熟,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從月銷5萬輛,到10萬輛,到20萬輛、30萬輛、40萬輛,直到2024年的第四季度,比亞迪更是連續三個月的月銷量突破50萬輛,短短數年內便實現了10倍的增長。
根據比亞迪官方資料,比亞迪在2024年的全球銷量已經高達427萬輛,躋身全球前五。在中國市場,比亞迪更是遙遙領先,銷量超過大眾、豐田這兩個昔日長期佔據中國汽車銷量前二的銷量總和。
除了在國內市場的勢若破竹,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高歌猛進。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比亞迪累計出口汽車共43.3萬輛,同比增長71.8%。具體到細分市場,在馬來西亞,比亞迪拿下了電動汽車銷量榜第1位;在泰國,比亞迪位居汽車註冊銷量榜第1位,市佔率38.5%;在哥倫比亞,比亞迪位居汽車銷量榜第1位;在菲律賓,比亞迪Atto3銷量位居菲律賓純電動汽車銷量榜第1位。
較為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使用者較為挑剔的新加坡市場,也以6191輛的註冊銷量成為2024年新加坡最暢銷汽車品牌,市場份額達14.4%,首次超越豐田(5736輛)、寶馬(5042輛)和特斯拉(2384輛),創造了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的新里程碑。
不過,上述表現還遠不是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終局,只是一個初始。進入2025年的第一個月,比亞迪便在海外市場實現了創紀錄的66336 輛銷量,同比大漲 83.4%萬,該銷量已經接近比亞迪在爆發式開啟的第一年,即2021年全年的平均月銷水平,這意味著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僅只適用於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也具有普適性。
最終決定一項新技術或產品能夠在全球範圍獲得普及的最關鍵要素有兩個,一個是其是否帶來了相較傳統技術、產品更好的體驗;另外一個是其是否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全新的技術與產品服務。例如,最近DeepSeek之所以在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引起巨大轟動,一方面是因為它相較其它大模型更優的使用者體驗,另一方面是更低的訓練成本。
而經過數年的發展與驗證,新能源汽車也符合上述兩個特徵。一方面,其相較傳統汽車有著更佳的動力、節能與智慧化體驗,另外一方面,使用者的購買成本、使用與維護成本已經優於傳統的燃油汽車,這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終將在全球範圍內全面替代燃油汽車。
而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其已經在技術、產品、規模、成本、品牌與渠道等各個維度都已經建立起全方位的系統優勢,其勢必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紅利受益者。
2
區別於很多企業家小富即安,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企業家,已經去世的全球著名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盛讚他是“愛迪生與韋爾奇”的結合體。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比亞迪,還遠不是比亞迪的全域性。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除了在價效比市場建立起強大的優勢,其在中高階市場也正取得重大突破。例如,2024年12月,在騰勢Z9與方程豹豹8兩款定價超過30萬人民幣的爆款新品的帶動下,比亞迪旗下的兩個中高階品牌騰勢、方程豹的銷量均環比大增,分別增至15059輛與11418輛,雙雙創下品牌發展史上的最高紀錄。
除了騰勢與方程豹兩個子品牌的中高階突破,主品牌比亞迪也在中高階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在2025年1月8日新上市的中大型MPV車型“夏”,起售價為24.98萬元,其在發售當月便實現了10003輛的銷量,一舉超過豐田品牌旗下的賽納與格瑞維亞兩大核心競爭車型。
在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還將在中高階市場有三款重磅車型正式上市。一款是騰勢品牌旗下的全尺寸大型SUV車型N9,另外兩款是比亞迪王朝系列旗下的中大型SUV車型唐L與中大型轎車車型漢L,這三款車型均有望實現月銷1萬+,合計3萬+的月銷量。屆時,比亞迪將在中高階市場實現新一輪的蝶變。
雖然比亞迪是公認的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者,但它不只是一家汽車企業,其本質上是一家新能源企業,汽車只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最核心的應用場景。在汽車產業之外,比亞迪還在動力電池、電子精密製造、半導體與軌道交通等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假以時日,這些技術都有望為比亞迪創造出全新的產業機會。
3
上述分析,我們主要談的都是比亞迪自身的收穫,那麼為什麼說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突破,是中國一次“國運”級的科技成果呢?
這是因為在比亞迪之前,沒有中國汽車廠商能夠真正動搖大眾、豐田與本田等跨國汽車巨頭的根基,那麼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就永遠無法把握中國汽車產業的主動權。是比亞迪第一次瓦解了這些跨國汽車巨頭的壟斷,從它們手中搶到了龐大的市場份額。
比亞迪的成功,不只是自己的成功,還會讓整體國產自主汽車品牌受益。其中,在國內市場,它給國人建立起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信心。一方面,帶動國人更加大膽地去嘗試吉利、奇瑞、長城與蔚小理等其它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另一方面,比亞迪從跨國汽車巨頭中搶到的市場份額,會逐漸有一部分轉移到其它中國汽車廠商手中。
在海外市場,比亞迪建立起的信譽,也代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信譽,會惠及到中國其它汽車廠商身上,讓它們能夠更加輕鬆的實現海外市場擴張,從而讓中國企業在全球汽車工業當中獲得越來越重的分量。一旦中國企業獲得了全球汽車工業的主導權,那麼其將傳導至上游的中國汽車產業鏈,以及傳導給周邊的大量相關產業,形成中國經濟的一塊重要壓艙石,其意義無疑是極為重大的。
即使在面對美國如此高強度的技術封鎖,中國在IT產業依舊出現了華為這樣的“國運”級突破,在傳統的汽車工業,出現了比亞迪這樣的“國運”級突破,在人工智慧領域又出現了DeepSeek這樣的前沿技術的“國運”級突破,這證明了中國不乏世界級的企業家與創新人才。只要未來我們持續專注於創造讓這些企業家與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文化、制度與環境,那麼中國的未來就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