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王易新
27歲年薪百萬、執掌千億品牌中國區業務的小夥,不想當“天才高管”了。
近日,蘇州樂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享科技”)宣佈完成近2億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經緯創投、Monolith等頂級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創始人是一位1997年出生的小夥——郭人傑。
這位 年 輕人的履歷堪稱“開掛”: 15歲上大學,21歲研究生畢業,23歲年薪百萬,26歲就已經做到追覓的中國區執行總裁,帶領追覓中國區實現年營收從0到60億元的突破,管理超1500人團隊……
然而,就在外界以為他將延續“人生贏家”的軌跡時,他卻踏上了另一條征程——創業。2024年11月,郭人傑從追覓辭職,隨後於12月19日在蘇州創立樂享科技,瞄準了AI消費硬體賽道。
公司成立至今不滿2個月,團隊僅有9人,憑什麼讓資本爭相押注?
23歲加入追覓
花3年“從0做到60億”
郭人傑的成長路徑充滿“非常規”色彩,是一位妥妥的“大佬”。
他15歲進入西安交大少年班,主攻能源與動力工程,同時在金禾經濟研究中心學習。從西交大畢業後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金融經濟學碩士。
從工科到 金融, 郭人傑感受到自己 更 在乎的還是一些能夠產生實際影響力的事情。
於是,“我想做實業,要創業”的目標誕生了。
這時,周邊人告訴他:瞭解實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寶潔。
畢業進入寶潔後,郭人傑 從市場營銷起步又轉到銷售,後來還做了一段時間類似產品經理的工作。
“我儘量多待不同部門,比如營銷、銷售這些。對於其他部門,我就透過請人吃飯的方式去了解,研發、採購、IT等等部門各找七八個人吃飯,請教他們在做什麼。花了幾個月時間,我就搞清楚了一個實業生意是怎麼運作的。”
在寶潔待了11個月後,23歲的郭人傑就加入了追覓開始帶營銷團隊。
當時的追覓,正處於從小米生態鏈轉型自主品牌的關鍵時期,幾乎是從零開始。
年輕的郭人傑有著常人沒有的衝勁和狠勁,方案成形後,他向俞浩(追覓CEO)要了800萬預算,承諾三個月幹到行業第一。
郭人傑並不畏懼失敗,“因為我年輕,沒什麼負擔,大不了就走。我是來學創業的,不會去想這個事我該不該做,而是就要把這個事做好。我就要在這個公司裡有瘋狂的成長和體驗,好的壞的事情都接受,都開心。”
他也成功完成了“軍令狀”。在追覓,郭人傑用3年時間將公司中國區業務從0做到60億規模,幫助追覓實現國內全年銷售額超百億元。他也從中國區營銷總監一路做到中國區副總經理、中國區執行總裁,期間管理的團隊規模超過1500人。
2024年1-8月,追覓以15.5%的零售額佔比,成功登頂中國大清潔市場佔有率第一。
看到這份里程碑式的戰績,郭人傑向俞總表示了辭職創業的念頭。“追覓做到了行業第一,我想做的都實現了,覺得想走向下一步”。
作為消費電子圈裡知名操盤手的郭人傑的下一步,便是推翻“人生贏家、少年成名”的劇本,由自己定義新故事——樂享科技。
成立不到2個月
就引來頂級機構押注
2024年12月19日,樂享科技在蘇州正式註冊成立,公司看準AI+機器人技術,主攻AI硬體。 企查查顯示,樂享科技 主要經營智慧機器人的研發、銷售,以及人工智慧相關軟體的開發等業務。
事實上,樂享科技瞄準的AI硬體方向,是郭人傑 基於三個標準綜合敲定的。
第一是不做絕對創新,在基本被驗證的品類裡面去做產品升級。第二是一定要做全球市場,國內研發,海外銷售。第三是希望能跟AI和機器人有一定的結合。
在他看來,AI技術正從工具向“情感互動夥伴”進化,而消費機器人是“天花板足夠高的全球化賽道”。他認為:“30年後大家都在用的產品,今天可能還沒出現。”
公司“樂享科技”的名稱則源於郭人傑的一份“使命感”:“我要創造價值,第二是要幫助他人。”
早在少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時,郭人傑就樂於給同學們創造價值。當時他創立了一個職業發展社團免費幫助同學們打破資訊差。在社團裡,他組織了歷屆各行各業裡優秀的學長學姐回校開講座,傳授投行、諮詢、保險這些行業的運轉知識,以及分享如何最佳化簡歷獲得工作的技巧。
正是這樣的價值觀,貫穿了郭人傑早期的求學和如今的創業。
“我希望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是有價值、有用的東西,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而不是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增加負擔的東西。”
這種理念也折射在產品策略上。據瞭解,樂享科技尤其關注兒童市場,郭人傑認為,小朋友是AI原住民,他們天然對互動好奇,而家長希望用實體裝置替代手機。“這就是很好的AI產品使用者畫像”。
關於公司今年的目標,郭人傑透露:“最近可能先花一兩個月收斂出產品的方向,做市場驗證,期望第一年幹出有規模和單月利潤的產品”。
郭人傑(左三)和團隊
目前,樂享科技的團隊召集了9人,其中 既有千億市值公司的CTO、消費電子行業20年老兵,也有充滿創造力的00後新銳,在電子結構、軟體等關鍵崗位都有專人負責。
也許正是這種“經驗深度+創新寬度”的配置,讓資本看到樂享科技的爆發潛力。
據瞭解,該專案在首輪融資時,就有多家機構給出投資 offer,為更快敲定份額,有投資方主動抬高估值。
近日,樂享科技正式官宣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經緯創投、Monolith、真格基金、紅杉種子基金、綠洲資本,融資總金額接近2億元。
年輕的創始人、年輕的公司、豪華老牌資本的重金投入——這極具衝擊力的組合,似乎預示著這個AI硬體賽道‘新物種’的突圍潛力。
為什麼選擇蘇州?
據悉,天使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前沿技術的研發、團隊的組建,去探索AI+機器人技術應用於不同場景的可能性。
郭人傑還坦言,“我們並不追求所有都自己幹,擁抱最好的技術,希望能不斷找到1+1>2的合作。”
正是因為更看重產品落地,郭人傑選擇蘇州作為樂享科技的誕生地。
樂享科技團隊在蘇州,圖源:甲子蘇州
“對比深圳和蘇州,深圳更注重創新,而蘇州則更偏向落地。如果我能招到足夠優秀的人才,創新的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但是,落地性則需要經驗的沉澱和時間的打磨。從這個角度來看,蘇州對我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蘇州在機器人產業研發方面,有著完備的供應鏈。
以樂享科技所在的蘇州吳中區為例,2023年吳中區機器人+人工智慧產業集聚相關企業1000餘家,涵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人工智慧、本體制造、系統整合等領域,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達1369.3億元。此外,吳中區服務機器人產量佔全國六成以上、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國內資品牌七分之一。
從供應鏈上下游來看,蘇州機器人產業的各細分市場都湧現出“獨領風騷”的頭部企業。
在上游,匯川技術、偉創電氣、綠的諧波等分別是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三大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頭部企業。其中,綠的諧波的諧波減速器打破國外壟斷,全球市場份額超20%,成為國產替代標杆。
在中游的本體制造和系統整合企業中,除了龍頭企業科沃斯、匯川技術等,不乏還有超群智慧、玖物智慧、海通機器人、捷螺智慧以及賽騰精密、凱爾博、誠拓智慧、傑銳思、茂特斯等一大批優秀企業。
而下游的應用場景方面,作為製造業大市的蘇州更是“不在話下”。工業機器人方面,本地汽車(太倉大眾)、電子資訊(崑山富士康)等產業需求旺盛;服務機器人方面,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全球市佔率第一,帶動本地感測器、導航模組供應商發展;特種機器人方面,星邏智慧(無人機)、匯博機器人(醫療康復)等企業依託蘇州生物醫藥產業不斷拓展細分市場……
在蘇州這片“機器人產業”厚土之上,敢押注技術浪潮的郭人傑和樂享科技,可以更一往無前地奔跑。27歲、2個月、2億融資——這三個數字背後,或許正藏著下一個“改變30年後生活”的答案。
同時我們也看到,蘇州這座“製造之都”,正成為硬科技創業者的新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