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是很多股民經常問到的,有時候是問市場,有時候問個股、行業,而這裡面關鍵要素並不是本身,說白了,不是市場或個股如何,而是股民如何,有沒有足夠的應對。如果你的策略合理,壞訊息反而是佈局的機會;如果你不懂得相關博弈策略,好訊息很可能是陷阱。因此,今兒我們就來挖掘這背後的隱藏資訊,捕捉合理的應對策略。投資市場的好訊息與壞訊息壞訊息是市場定期歸零;好訊息是新機會隨之出現。普通人只要活得久,就可以去伏擊相關機會。實際上,從市場週期角度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說,7~8年左右就會產生一輪大的財富搬移的機會。比如過去從地攤經濟到網際網路經濟;再從網際網路經濟到移動網際網路經濟;那麼,唯有提前佈局了,才能抓住機會。股市也是如此,真正賺大錢的人,都是先知先覺的,但先知先覺一定會遭遇質疑、嘲笑,所以想要賺大錢必然要承受煎熬和難受,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散戶想要透過炒股賺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長期是可以必賺錢的,而這個需要慢慢變富;但太多人想的不是賺錢,而是賺大錢,這導致了絕大多數人選擇了一種長期必虧錢的模式,且註定了虧大錢。認清自己是個普通人,就不會奢求自己去取得超出常人的回報,反而會開心於自己取得了一個平常,普通的平均回報。
有一定的閱歷就會在大的週期面前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覆盤大週期是首要的,再然後才是我們個人的小週期。我們經歷過改革開放後的紅利期,經歷過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經歷過08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歷2014-2015年資金槓桿牛市和隨後的資金槓桿熊市,千股漲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諸多奇景,還有2016年的熔斷跌停。還有2018年持續陰跌;2019年最強春季攻勢;2020年疫情帶來的指數跌停和隨後的修復;2022年美聯儲超預期加息;2023年7月底喊話和8月降印花稅;2024年2月堪比股災下跌,9.24行情。
對普通人來說,學會投資有一個天然的好處,那就是不需要看別人的眼色,一旦你掌握了,就有了一項不被他人左右的賺錢技能。即只要你具備能力,你不用擔心別人,你只管做好自己,持續學習,你賺的錢是自己認知的錢,是時代賞飯的錢,並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的。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接受慢慢變富,而不是想掙快錢。不要小看人的賭性,一旦被激發後的負面效果人討厭風險這個特徵只在面對贏利時顯現,在面對損失時,人會表現為喜歡風險,更傾向於賭一把,看有沒有機會絕處逢生。賭徒會說:“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有可能扳本。”其實,不只是賭徒,投資者在損失的時候也會想冒險。但這樣的結果,股民是牛市的時候總要落袋為安,賺不到什麼錢;熊市的時候又總想著不能賠本,遲遲不願意認錯,最後賠上一大筆。
其實,股民要算一筆賬。股市短期的波動主要是估值變化,這個變數有時高,有時低,但是靠估值的提升必然有個上限。這個市場大多數企業都享受過曾經的高估值,但是幾乎沒有企業一直可以停留在高估值,且再高的估值總有一個上限(沒有一棵樹可以長破天際)。而太多的股民,總是追求高增長,高增速,似乎只有這樣才會有相關高收益,而隱藏的因素是這些品種的均值迴歸是必然。
而長期能夠持續提升的,唯有業績。1871-2021年,美股剔除通貨膨脹之後的指數真實走勢、根據通用會計準則(GAAP)所公佈的真實每股盈利,以及真實每股分紅情況,得到一個結論,在這150年間,是盈利推動著股價上漲。所以,底層邏輯的股息/紅利模式就是依託這樣的因素實現穩定的收益,其中美股方面有連續50年提升分紅的一批公司(如上圖),這是值得思考的。接下來,我們分析具體行業和投資標的,找到合理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