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給大家講了2024甲辰年的高發易發疾病特點,今天呢,我們就來講防治方法。
參考的資料,主要是“湯液經法圖”。
其實,《黃帝內經》記載中就有“藥食宜”的內容,其中就提到了辰戌之歲的藥物和食物選用原則,原文為:“歲宜苦以燥之溫之”。但是呢,只用一種苦味藥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是從“湯液經法圖”角度來分析。
而且,實話實說,在中藥精準組方配伍這個問題上,“湯液經法圖”的分析能力和實用價值是遠遠超過其他理論學說的,比七情配伍強,比君臣佐使強,比方證對應強。
這些理論學說,都不能實現從藥性+功效角度對方劑中每一箇中藥的作用和地位進行精準地分析和認識,而湯液經法圖,能。
湯液經法圖講記1+2
(一)
好,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講治療的方藥。
在上一篇中,我們將2024甲辰年的環境特點歸納為溼寒,將高發易發疾病總結為三類,第一類是脾土疾病,第二類是腎水疾病,第三類是熱病。
我們先來說脾土疾病 。
脾土疾病的常見症狀表現,根據上一篇文章的歸納,包括“民病腹痛”、“體重”、“肌肉萎”、“中滿食減、四肢不舉”等,這一節呢,我們就圍繞著這些病證來選藥。
需要注意的是,腹瀉也是典型的脾土疾病,急性腹瀉大多以實證為主,慢性腹瀉大多以虛證為主,而甲辰年的高發易發疾病中也有腹瀉,這也是我們的關注點。
好,從湯液經法圖角度看,脾德在緩,以甘補之,以辛瀉之,以苦燥之,即甘辛苦的聯用組方。進一步,根據甘味補脾多還是辛味瀉脾多,此類組方還可以繼續分為兩類。
中藥治療(圖源網路)
第一類,以甘為主,以辛苦為輔的組方,這就是補脾方,治療脾虛證,主要表現是乏力倦怠、食慾不佳和長期腹瀉 。代表治療方是理中丸、四君子丸、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丸、補中益氣丸、八珍丸等 。
理中丸由黨參、甘草、乾薑和白朮組成,二甘一辛一苦,用於治療脾胃虛寒造成的胸滿腹痛和嘔吐腹瀉。
四君子丸由黨參、茯苓、白朮和甘草組成,三甘一苦,用於治療脾虛虛弱造成的乏力、食慾不振和腹瀉。
參苓白朮散由人參、茯苓、白朮、山藥、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和甘草組成,六甘三苦一辛,也是治療脾胃虛弱造成的乏力倦怠、食慾不振和腹瀉。
以上這些都是作用比較單一的補脾方,主要治療的就是乏力倦怠、食慾不佳和長期腹瀉的情況。如果想要某一方面的作用更強,或者想要在治脾基礎上再兼顧其他臟腑,那就可以選擇以下這些方劑:
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基礎上增加了辛熱藥附子,散寒作用更強,祛溼作用更強,兼顧補腎的作用更強。所以,更適用於甲辰年的脾胃寒證。
補中益氣丸,在甘味藥補脾基礎上增加了提升陽氣的作用,也用到了辛甘兼有的補氣藥黃芪,所以,更適用於甲辰年的四肢無力、肌肉痿軟和臟器下垂等病證。
八珍丸,這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上四物湯,從而形成的氣血兩補方。大家知道,水克火,心屬火,而心主血,所以,寒溼的環境一方面影響氣機運化,另一方面可能也會影響血分運化,所以,四肢無力伴有面色萎黃的氣血兩虛疲勞綜合徵患者,可以用到八珍丸。
脾虛證(圖源網路)
第二類,以辛為主,以甘苦為輔的組方,這就是瀉脾方,治療脾實證,主要表現就是腹脹中滿、腹痛和上吐下瀉。代表藥物是越鞠丸、四神丸、平胃散、藿香正氣水、保濟丸、痛瀉要方等。
越鞠丸由香附、川芎、梔子、蒼朮和神曲組成,三辛二苦,用於治療脾胃氣鬱造成的胸膈滿悶、腹脹噁心等病證。
四神丸由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生薑和大棗組成,三辛一苦一甘一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性的腹痛腹瀉,五更瀉和神疲乏力。
平胃散由蒼朮、陳皮、厚朴和甘草組成,二辛一苦一甘,用於治療溼阻中焦造成的肢體沉重、脹滿噯氣、噁心嘔吐等。
以上呢,也是作用比較單一的瀉脾方,主要治療的就是肢體沉重、腹脹中滿、腹痛吐瀉等溼阻中焦造成的問題。同樣,如果想要作用更強或作用範圍更廣的方劑,可以選用下面這些方劑:
藿香正氣水,這是一首經典的瀉脾祛溼方,既可以用於寒溼也可以用於溼熱,而且還能用於寒溼外感的早期。所以,感受寒溼出現頭痛、胃痛、吐瀉、全身乏力等症狀時,藿香正氣水是一個好選擇。
保濟丸,南方地區常用的保濟丸,就是一首解表祛溼兼有和中的方子,暑溼感冒常用,胃腸道不適常用。藿香正氣水藥性偏溫,而保濟丸藥性更為寒熱並用,更適合氣候溫熱地區使用。
痛瀉要方,這首方子具有更好的疏肝止痛的作用,如果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患者,或者是伴有明顯痛證和疼痛變化的腹瀉患者,可以選擇痛瀉要方。從“湯液經法圖”角度看,這是一首肝脾兩瀉方,瀉脾止瀉,瀉肝止痛。
脾實證(圖源網路)
好,說了這麼多,都是可選的脾土疾病治療藥物。
最後需要注意三點。第一,一定要分清虛實對證選用。第二,相同或相似組成和功效的其他方劑或中成藥也都可以選。第三,這裡面的藥性相對平和之品,就可以作為預防藥或預防方,從單味藥的角度看,是茯苓和白朮;從複方的角度看,是參苓白朮散和四君子丸。
(二)
接下來,我們說說腎水疾病。
2024甲辰年高發易發的腎水疾病主要是“清厥,意不樂”、“足痿不收、行善瘈,腳下痛”等,一方面是寒水壓制陽氣升發造成的畏寒肢冷和精神不振,一方面是寒溼侵犯下肢筋骨造成的足痿足痛。
那麼,有沒有中成藥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呢?
有。
而且有這樣幾個代表性中成藥,可以同時改善這幾個症狀。
第一個,腎氣丸。 這裡的腎氣丸就是八味腎氣丸,就是桂附地黃丸,它是治療腎陽虛證的代表藥,可以改善畏寒肢冷,可以治療抑鬱症,可以治療腰腿痛。腎氣丸的君藥,就是附子,一個苦辛兼有的中藥,補腎的同時補肝。
現在的中成藥金匱腎氣丸和濟生腎氣丸,也具有類似的作用。
第二個,右歸丸。 與八味腎氣丸一樣,右歸丸也能夠治療腎陽虛;與八味腎氣丸不一樣,右歸丸的組方中含有辛鹹兼有的動物藥鹿角膠,這就增強了溫補腎陽的作用。根據文獻記載,右歸丸可以改善畏寒肢冷,可以治療抑鬱症,可以治療腰腿痛。
其他類似的中成藥,只要是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大都能治療上述疾病。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藥需要說一下, 那就是治療風寒溼痺的中成藥,例如活絡丸、小活絡丸、大活絡丸之類的藥品,品種也非常多。這些中成藥的特點,也是以苦辛藥味為主,辛味可以祛風可以散寒,苦味可以燥溼,苦辛聯用就可以祛風寒溼,治療痺證。
當然,與此同時還有一類藥品可能用量會增長,就是治療風寒溼痺的中藥外用貼膏劑,或者緩解關節疾病造成疼痛的西藥外用貼膏劑。
需要提醒大家,治療風寒溼痺的中成藥大多數都含有毒性成分(例如附子、烏頭、天南星等),大家不要自行使用,應該在出現相應症狀時規範就診,遵醫囑規範用藥。
足痿關節痛(圖源網路)
抑鬱(圖源網路)
(三)
最後,我們說說熱病,主要是上一篇中提到的“溫厲”(“身熱頭痛”)、“癰疽”(“肌腠瘡瘍”)、“注下”(“注下赤白”)和“心熱瞀悶”。
第一個,溫厲。
甲辰年初之氣(2024年1月21日-3月21日),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少陽相火,火居非火位,所以,容易發生溫厲。五之氣(2024年9月23日-11月23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少陰君火,火居非火位,還是容易發生溫厲。所以,甲辰年是需要注意流行性傳染病的。
從全年中運和司天在泉角度看,這種流行性傳染病的邪氣因素離不開溼。從溫厲角度看,這種流行性傳染病的邪氣因素離不開熱。兩者相疊加,就是溼熱。
那麼,哪個方子對溼熱型流行性傳染病有比較針對性的效果呢?
對,《溫疫論》裡面的達原飲。
話說吳又可在《溫疫論》原序中說:“崇禎辛巳,疫氣流行,感者多,於五六月益甚,或合門傳染……”。辛巳年是水運不足,同樣是溼氣流行,與甲辰年土運太過造成的溼氣流行,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所以,達原飲在今年若干疾病的治療中應該是有用武之地的。
達原飲由檳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組成。從寒熱角度看,這是一首寒熱並用的組方;從五味角度看,這是一首以辛苦為主,兼有鹹酸的瀉脾祛溼方,用於治療以胸悶嘔惡、舌苔厚膩為特點的流感、瘧疾等病。
我們在新冠肺炎的治療方里喜歡用草果、檳榔和厚朴,其實就是取達原飲治療瘟疫之意。
溫疫論(圖源網路)
第二個,癰疽。
治療癰疽瘡瘍的方子不少,大多數也都是以苦辛為主的。
例如連翹敗毒丸,治療風溼熱毒引起的瘡瘍,方中君藥為辛苦兼有的連翹,同時還配伍有苦味的黃芩、黃連、黃柏和苦地丁,也有辛味的荊芥穗、防風、白芷、羌活和麻黃,這也是一首寒熱並用的組方。
又如西黃丸和牛黃醒消丸,兩者組方相似,關鍵藥味就是牛黃和麝香。牛黃是苦辛兼有的中藥,是寒性藥;而麝香是鹹辛兼有的中藥,是熱性藥。兩者相結合,一寒一熱,用於熱毒互結所致的癰疽。
第三個,注下赤白。
這個簡單,還是腹瀉,只不過,這裡可能是一種溼熱痢,也有可能出現血痢,出現粘液膿血便。對於溼熱痢,葛根芩連湯就可以。對於血痢,白頭翁湯就可以。這兩個方子的配伍結構,依然是苦辛兼有。
第四個,心熱瞀悶。
心熱是心中煩熱,瞀悶是頭暈悶悶的感覺,這就像是風熱侵襲上焦所致,可以用清熱疏風的藥物治療。最經典的,牛黃上清丸、牛黃清火丸、牛黃解毒片,這些中成藥其實也是苦辛兼有的,牛黃和冰片是苦辛兼有,黃芩、黃連、黃柏、梔子配上白芷、川芎、荊芥穗、當歸,同樣還是苦辛兼有。
好,這就是熱病的治療方。
這些熱病治療方有一些共性特點,其一,都是寒熱並用方,適用於寒熱夾雜病。其二,主導藥味都是苦辛兼有。
好,這些方劑可能是甲辰年比較常用的疾病治療方,大家在出現相應病證實辨證選用即可,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從預防的角度看,採用藥性較為平和的甘味健脾祛溼藥應該是一個大方向,最經典的就是兩個藥,一個是茯苓,一個是白朮。其他的如薏苡仁、白扁豆、黨參、陳皮、藿香等也是可以的。
茯苓(圖源網路)
白朮(圖源網路)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身體出現不適,還是不建議擅自選藥,請規範就診,並遵醫囑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