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陪伴式”診療和是陳海冰主任的兩個關鍵詞,也是她未來的從醫理念和專業方向。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有一家“生活方式醫學門診”,近一年來共有上千名慢性病患者在這裡獲得“新生”。
給予他們新生活的,是陳海冰醫生和她的團隊。從2023年4月開出第一個“生活處方”,到如今成為肥胖、、高尿酸、脂肪肝患者的綜合干預指導中心,內分泌代謝科取得了令同行刮目相看的成績,也經歷過探索慢病管理的曲折歷程。
“我們希望透過以非藥物、非手術的治療模式,重塑患者生活方式,最終達到預防、逆轉慢病的目的,這也是生活方式醫學的理念。”科主任陳海冰在接受訪談時這樣說。
陳海冰主任
主打“陪伴式”診療
內分泌患者可能都聽到過醫生這樣一句話——注意生活方式,但很少有患者明白,如何把一句簡單的醫囑轉變為一個切實可行的生活方案。
臨床中,陳海冰主任也經常遇到這些離開醫院就陷入“迷茫”的慢性病患者,比如肥胖症患者回家後不知道如何健康減重、痛風患者不知道該如何合理飲食等,給疾病康復帶來巨大隱患。
為此,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去年成立了生活方式醫學門診,透過創新疾病管理模式,來為內分泌患者提供“陪伴式”醫療服務。
具體而言,陳海冰主任介紹,一位內分泌患者走進門診後,科室裡專業的內分泌醫師會一對一給患者開具“生活處方”,“首先會給對方做體脂檢測,把基礎代謝率測出來,然後再據此評估患者一天吃多少、每頓吃什麼,這個方案最終會形成一個食譜。”
“醫學界”瞭解到,這份食譜還會根據患者的個人接受程度和飲食習慣制定,並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動態調整,“患者拿到食譜之後再按照要求去吃,吃完之後我們還要點評,幫助患者慢慢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此外,為保證給患者開出的健康管理套餐能順利執行,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內分泌醫生會專門為其建立群聊,在醫生、營養師和助理的共同督促下打卡,既保證患者每日營養均衡,也教他們如何高效完成任務。
陳海冰醫生(中)和徐子軍醫生(左)在跟患者交流
“很多患者都有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脂肪肝等各種問題。大多數人存在超重問題,有的還有過單純節食減肥的經歷。”陳海冰主任表示,這份“生活處方”除了教患者怎麼吃飯外,還包括怎麼運動和生活,目的是指導慢性病患者的各項指標迴歸正常。
在她看來,慢性病患者非常需要來自醫生的專業建議,而生活方式醫學門診及其干預理念則填補了這一空白,透過增加醫生和患者間的互動,幫助門診患者實現控制慢病的需求。
實際上,健康管理門診只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的特色之一。該科室主攻糖尿病、痛風及慢性併發症的防治、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的診療、骨質疏鬆與肌少症的診治,以及肥胖及代謝綜合徵的內、外科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陪伴式”診療理念不僅僅在生活方式醫學門診獨有,而是貫穿到科室的方方面面。得益於陳海冰主任團隊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目前,內分泌代謝科年門診量約有20萬人次,年出入院人數2500餘人次。
為了服務好這些患者,醫院建立了規範的隨訪流程,由專業的管理團隊運營,在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等方面均按照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精細化管理,覆蓋患者生活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目前,這一管理方案已吸納了近4000例患者,提高了患者就診效率,打造全病程管理方案。
“你只有和患者深入交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意識,患者才會認可你,尤其是在上海這麼一個三甲醫院密集的地方,科室要生存必須打造核心競爭力。”陳海冰主任 認為,在業內治療技術水平接近的情況下,服務好患者才是生存之道。
警惕痛風的年輕化趨勢
近年來,陳海冰主任發現,高尿酸“盯”上了年輕人,痛風患者正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據介紹,痛風號稱“痛中之王”,它是一種尿酸鹽沉積在關節所導致的相關性關節病,體內尿酸合成過多,或尿酸排洩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的高尿酸血癥,則是導致痛風發作的直接原因。
“初高中,即12歲到18歲之間的男孩子,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在百分之四十幾,超出你的想象。”陳海冰主任表示,高尿酸已成為除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之外的“第四高”,嚴重危害青少年健康。
來自《2021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的資料同樣證實,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7億人,其中痛風患者逾1466萬人,並且近年來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為什麼出現這樣明顯的年輕化趨向?陳海冰主任解釋稱,一大原因是攝入富含嘌呤類食物者迅速增多。
隨著我國社會的變革,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20~40歲的年輕人飲食中,海產品、動物內臟、肉類食品、啤酒等含高能量、高嘌呤類物質者顯著增加,而新鮮蔬菜比例逐漸下降,導致高尿酸血癥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年輕化。
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癥與肥胖密切相關。陳海冰主任的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與腰圍、腹內脂肪關係密切,BMI每增加4個單位,尿酸升高250μmol/L,高尿酸風險增加7.49倍;肥胖狀態下的缺氧可能是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各種方式的減重均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也有調查表明,在40歲以下的痛風患者中,約85%的人存在體重超重,這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起居不規律,體力活動越來越少,缺少足夠的體育鍛煉等都會造成肥胖。
“在年輕人中,痛風的併發症也在明顯增多,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和痛風一樣也被稱作富貴病,與飲食結構密切相關。”陳海冰主任表示,此類疾病往往透過不同機理影響尿酸的代謝。
陳海冰主任在門診中
具體來說,體內甘油三酯的升高除影響嘌呤運轉外,還能阻止尿酸從腎臟排洩。高血壓、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均可使腎臟發生病變,影響尿酸在腎中的濾過及排洩,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而發生痛風。
陳海冰主任告訴“醫學界”,痛風的發生說到底是由於血液中的嘌呤濃度增加,引起血尿酸增高而引發關節病和腎病,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痛風屬於生活病,預防或治療也都是要從生活入手。
她建議,患者可以調節飲食、合理運動來達到控制尿酸的目的。“動物內臟等超高嘌呤食物要完全避免;禽肉等中高嘌呤食物要嚴格限量;花類蔬菜等中低嘌呤食物要適量食用;推薦食用奶、蛋等低嘌呤食物,運動則要以有氧運動、抗阻力訓練為主。”
見證並推動內分泌學科的發展
作為一名紮根臨床近30年的醫生,陳海冰見證並推動了內分泌學科的發展。
1995年,陳海冰主任從蚌埠醫學院臨床醫學畢業,之後進入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實習,她發現,當時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患病率較低,從事內分泌專科的醫生更是稀少,很多省市醫院甚至都沒有設定內分泌專科。
拿上海、安徽等地的綜合性醫院來說,90年代末組建的內分泌病房與腎內科在同一病區,收治的都是些內科急重症患者,如服毒自殺、喝醉酒、發燒待查等。很多病因不明、疑難雜症等複雜疾病也都收住在內分泌科。
雖然當時被分到了一個相對冷門的科室,但陳海冰卻在該領域刻苦鑽研,一步步從坐冷板凳到全國認可。她回憶,隨著臨床檢驗和分子生物學技術不斷完善,加上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內分泌學科在進入21世紀後迎來了迅速發展時期。
2008年,陳海冰獲醫學院內分泌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工作了12年。
“到了六院之後,我覺得是幫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一個視窗,比如臨床資料的積累,服務患者,解決患者的問題意識,以及根據臨床開展內分泌的科研工作。”陳海冰主任表示,六院的工作經歷使她積累了非常多的臨床經驗,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
2020年,陳海冰離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來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成為內分泌代謝科科主任,在她看來,寬鬆、開放的科室氛圍以及向上發展的勢頭,是吸引自己加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主要原因。
“我在六院做了很多交叉學科,這方面已經逐漸接近‘天花板’,但2015年之後開始慢慢發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如把一個專病領域做好,高尿酸血癥就這樣走進了我的視野。”
陳海冰主任表示,在高尿酸血癥領域,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乃至全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她決定從零開始,把這一亞專業發展起來,將科室診療水平帶入上海一流水平,同時改變這部分患者的生存現狀。
來到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後,一些“老”患者也追隨著她,從其他醫院轉到了十院繼續治療,加上一些慕名而來的新患者,不到一年,陳海冰的門診開始人滿為患、掛不上號。
為了惠及更多患者,除了打造“陪伴式”診療和聚焦痛風領域外,她開始積極參加科普工作,並以高尿酸血癥、痛風等代謝性疾病為中心,建立公眾號、影片號,將多年臨床經驗,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給市民。
“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還不夠,科普能讓更多患者受益。”陳海冰主任舉例稱,公眾號“風之家園”迄今已經發表了上百篇原創文章,成為痛風和高尿酸血癥診治相關知識的權威釋出平臺。抖音號“海冰醫生講代謝”,累積釋出180個科普作品,總瀏覽量超百萬。
在自身積極投身醫學科普之餘,陳海冰主任還引領科室同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面科普團隊。團隊成員聚焦各自擅長的病種,為病友開展痛風高尿酸血癥、糖尿病及急慢性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生殖內分泌疾病、肥胖、骨質疏鬆等專病的健康科普服務。
科普之外,她認為內分泌代謝科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基礎性研究的突破性發現,而基礎性研究需要從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繼而透過研究獲得創新發現,最後將這些創新發現轉化到臨床,使患者能夠從中獲益,真正起到推進疾病防治工作的作用。
因此陳海冰十分重視科研,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5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子專案1項,獲得總經費833.4萬元,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期刊文章40篇,5分以上11篇,累計影響因子150餘分,被引712次。
此外,憑藉臨床和患者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績,陳海冰主任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上海市女醫師協會第四屆醫樹獎,還先後獲得過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提名獎、2018年度上海市專科醫師仁心醫師提名獎等。
未來,她將繼續紮根臨床,透過做好科研、講好科普等方式,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專家簡介
陳海冰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
亞太痛風聯盟常委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高尿酸學組委員
上海醫學會內分泌學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 及高尿酸血癥學組 組長
中華風溼病學會海協會痛風學組常務委員
主要從事痛風/高尿酸血癥、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的診治與研究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5項、歐洲糖尿病基金會資助專案一項。
共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