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旬的王先生煩透了,因為他九年前不知道得了什麼怪病,反覆出現突發意識喪失,自言自語,有時四肢還不斷抽搐,有時又表現為情緒很低落,曾輾轉多家醫院診治,診斷不明,一度按癲癇、抑鬱症等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家人也提心吊膽。
患者近日症狀再次發作,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發現患者最低血糖只有1.5mmol/L,內分泌科團隊細緻檢查,抽絲剝繭,高度懷疑一切的元兇為胰島素瘤引起的頑固性低血糖所致,遂完善腹部CT、磁共振檢查,發現胰尾脾門處可見一個直徑約2cm的佔位。
於是啟動多學科討論,內分泌科、精神科、心理科、普外微創中心、消化內科等參與了會診,一致認為患者症狀符合胰島素瘤臨床表現,可定位於胰尾處,最佳治療方案是手術治療。
經積極溝通後轉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普外微創中心手術。考慮腫瘤位置不好,位於胰尾背側,夾雜於脾門與脾動靜脈之間,分支交通血管密集,容易造成副損傷,但為了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胰腺及脾臟功能,在麻醉手術科的配合下,普外微創中心副主任醫師周小兵、主治醫師曾輝手術團隊採用了全腹腔鏡下保留脾臟和胰腺的胰尾腫瘤剜除術,成功保留了脾臟及胰腺功能。
術後病理結果證實為胰島素瘤。術後王先生再沒有出現低血糖、癲癇、抑鬱樣症狀發作,經過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順利康復出院。
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陳丹丹介紹,胰島素瘤早期表現為頭暈、心悸及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呈“Whipple三聯徵”表現,包括:1、自發性週期性發作低血糖症狀、昏迷及其精神神經症狀,空腹或勞動後發作;2、發作時血糖低於2.8mmol/L;3、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症狀可立即消失。
因此,如果頻繁出現空腹或勞動後發作的頭暈、心悸及冒冷汗等症狀要引起警惕胰島素瘤,及時到專科就診,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單純低血糖而延誤了治療。
胰島素瘤的治療難點在於術前定性及準確定位,部分胰島素瘤多發且缺乏常規胰腺內分泌瘤影像學表現,術前CT和MRI並不能準確定性、定位,容易遺漏病灶。對於胰島素瘤的診斷,除了常規CT和MRI檢查外,還需要結合超聲內鏡、PET-CT檢查及術中超聲等其他診斷方法。
普外微創中心主任醫師郭元平介紹,手術方法是治癒胰島素瘤的最佳選擇,約90%胰島素瘤為良性,手術切除腫瘤後獲得治癒。與傳統的胰腺體尾腫瘤手術不同,保留脾血管的胰體尾腫瘤切除術難度大,手術過程的難點在於把胰腺組織包繞的脾靜脈分離開,保留脾動靜脈。
這個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脾血管的撕裂,不但無法保脾,還有可能造成術中大出血,對術者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手術過程不容許出現一點差錯。
此次採用腹腔鏡微創完成手術。相比傳統的開腹胰腺手術常需要20-30釐米的大切口,微創手術切口只有1.2cm長,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還能縮短術後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本次診療,同時也體現了醫院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下,針對疑難雜症的精準治療水平。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普外微創中心 曾輝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