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是人們最早接觸到的果樹之一,在《山海經》中便有“靈山其木桃李梅杏”的記載。
梅的果實於農歷五月成熟,舊稱梅實,可入藥治病,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中品”。至清代人們一般用熏製過的烏梅作為藥用。
其因成熟程度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未成熟時稱為“青梅”,初熟時稱為“黃梅”,透過炮製加工後顏色變黑稱為“烏梅”。
烏梅可入藥
烏梅的食用也非常廣泛,且歷史悠久。如烏梅湯、或以梅作為主要原料的蜜餞等,都是古今人們日常喜愛的食用品。
抗炎、調節代謝
據現代研究表明,烏梅不但營養豐富,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烏梅含19%、蘋果酸15%,還含有甾(zāi)醇、揮發性成分、氨基酸、黃酮類、生物鹼、苦杏仁苷及各種微量元素,它們在抗炎、抗氧化、調節代謝等方面都各自發揮著作用。
那從中醫角度來看,烏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和大腸經,有斂肺、澀腸、生津等功效。
用烏梅治病 的機制之一是取其酸味, 酸可開胃,刺激胃液分泌 ,有生津開胃的 作用。 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說的便也是此。
調治消化道
而烏梅調治“反胃噎嗝”之效,對於 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也大有益處。
此外,有研究拓展了烏梅在腫瘤臨床治療的研究和應用,發現烏梅其中的一定成分具有防癌抗癌、強身延年的特色作用。
而在中醫內科臨床中,又常以烏梅為主,配伍其它健脾和胃的中草藥治療癌前期病變,如萎縮性胃炎等。
據報道,有的學者在10多年中,以烏梅配以有關中藥治療100餘例萎縮性胃炎患者,後續做胃鏡複查,胃炎多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對抑制癌變有積極意義。
膳食茶飲
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烏梅茶飲,大家可以嘗試一做!
烏梅桑葚飲
【原料】
烏梅8顆、陳皮10克、茯苓15克、桑葚10顆、玫瑰花2克、小塊。
【做法】
①所有食材稍微清洗一下;
②一起倒入鍋中,倒適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30分鐘;
③可以加入少量的羅漢果乾,再煮10分鐘即可。
烏梅味道酸澀,所以可以用羅漢果來調味,而酸味與甜味在一起,正好符合中醫“酸甘化陰”的理論,能夠迅速滋生津液,讓身體恢復平衡,也有效緩解燥熱傷津造成的口乾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