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間站首次獲得高畫質“全家福”。透過這張“全家福”,空間站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一覽無餘。此前,我們只能透過安裝在空間站外部的高畫質攝像機,拍攝空間站的區域性照片,或是透過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飛船的艙外攝像機,獲得比較模糊的空間站全景。你一定很好奇,這張高畫質“全家福”是怎麼拍攝的呢?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繞著“模特”飛一圈
要開門見山告訴大家的是,這幾張照片是由航天員使用手持相機拍攝的。2023年10月31日,在中國空間站“出差”5個月的3名航天員,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家園。空間站的高畫質“全家福”,便是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過程中,航天員透過飛船返回艙的舷窗拍攝的。
然而,想要清晰地捕捉空間站的全景,並非只是按下快門這般簡單。
首先,需要讓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以下簡稱“飛船”)飛到合適的位置。要拍攝空間站,最好的視角是在其上方,這個視角能夠更好地展示空間站的全貌。不過,要到這裡並不容易——與空間站分離後,飛船位於空間站的下方,需要透過軌道控制從空間站上方掠過。這個動作利用了飛船的一個絕活——繞飛,即飛船環繞空間站的飛行。
飛船與空間站徑向分離後,先從下方200米的停泊點繞飛至空間站前方停泊點,再從前方停泊點繞飛至後方停泊點。而拍攝的時機,就選擇在從空間站前方向後方繞飛的過程當中。
繞飛是如何實現的?
繞飛充分利用了相對運動的動力學特性。考慮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兩個飛行器間的相對運動關係是透過一組非線性方程進行描述的,方程形式複雜,不能直接用來分析二者的相對運動規律;然而,當兩個飛行器執行在圓軌道上,它們之間的相對距離遠小於它們與地心的距離時,描述二者的相對運動方程就可以得到線性化的簡化,從而實現兩個飛行器相對運動規律的分析及控制。基於線性化的相對運動方程,透過發動機施加特定的速度增量,就可以控制飛船沿著期望的橢圓軌跡繞空間站運動,即實現繞飛。
攝影師也要擺pose
除了尋找合適的拍攝位置,飛船還需要找到合適的角度。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知道,拍攝過程中使用了飛船返回艙的舷窗。以飛船的正常飛行姿態看去,舷窗分佈在返回艙的左右兩側。所以,飛船如果以正常飛行姿態飛躍空間站的上方,航天員就無法從舷窗中看到空間站。因此,飛船必須進行一個滾動姿態調整,讓舷窗變成一上一下,這樣,航天員就可以使用下方的舷窗拍攝空間站了。滾動調姿則是透過安裝在飛船推進艙上的姿控發動機實現的。
此外,整個繞飛過程中,為了精確控制飛船和空間站的相對運動軌跡,必須保持兩個飛行器間的通訊,從而實現相對位置和速度的測量。由於相對測量敏感器佈置在飛船的軌道艙前端,繞飛時需儘可能地讓飛船的頭部朝向空間站。
為了保障拍攝順利進行,飛船僅有軌跡和姿態的控制是不夠的,還需要滿足其他幾個約束條件:第一,測控約束——繞飛的關鍵弧段需要位於中繼衛星測控區內,便於地面對飛船進行狀態監視和控制;第二,光照約束——拍攝過程要在光照區內進行,光照角度也要精心設計,確保照片具有完美的光照條件;第三,安全距離約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為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繞飛全程飛船不能進入空間站禁飛區。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為了獲得完美的高畫質“全家福”照片,飛船的每一個動作,都離不開設計人員和飛控人員的精心策劃、精確設計、精準實施。空間站清晰的輪廓背後,不僅有蔚藍的星球,也有無數航天人對浩瀚星河的守候。
知識拓展
什麼是正飛、倒飛?
在繞飛過程中,雖然飛船會出現相對於空間站向後運動的情況,但飛船相對於地球而言始終是向前飛行的(即絕對運動方向向前)。當飛船的頭部與飛船的絕對運動方向相反時,就被稱為倒飛,反之則為正飛。
撰文| 李蒙
責任編輯 | 代竹蕊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給中國空間站拍張 “全家福”》❖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