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從機制到管理,全面瞭解。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代謝疾病的高發,糖尿病與脂肪肝的“雙重負擔”問題愈發突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時患有代謝性脂肪性肝病(MAFLD)的現象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大約有60%-70%的T2DM患者伴隨脂肪肝[1]。然而,目前在臨床實踐中,T2DM合併MAFLD的治療目標往往侷限於控制,缺乏對其共病的綜合管理舉措。
基於此,醫學界特邀寧波市第二醫院張明琛教授為我們分享:
T2DM合併MAFLD的風險有哪些?
二者共病存在哪些互作機制?
臨床上有哪些特殊管理手段?
生活方式干預在治療中有哪些關鍵舉措?
從現象到機制,
全面認識T2DM合併MAFLD
糖尿病合併MAFLD的共病現象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普遍。大約有60-70%的T2DM患者伴隨脂肪肝,且合併這兩種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肝臟和的嚴重併發症[1]。單純性脂肪肝若不加以干預,可能演變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細胞癌(HCC),這一疾病進展在西方國家中已成為肝移植的主要病因之一。而在我國,隨著乙型肝炎的控制,脂肪肝引發的肝硬化、肝癌負擔正在逐漸上升[2]。未來,脂肪肝可能取代乙肝,成為導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相較於無糖尿病的MAFLD患者,糖尿病患者發生NASH和肝纖維化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在發生肝纖維化和時,其預後更差,肝臟併發症(如肝功能衰竭或肝癌)的風險更高。
對於這一共病現象,張明琛教授指出其背後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即胰島素抵抗[3]。正常情況下,胰島素對脂肪細胞具有抑制脂解的作用。胰島素抵抗發生後,脂肪細胞對胰島素訊號的敏感性降低,脂肪組織分解增加,釋放更多的遊離脂肪酸(FFA)進入血液。這些FFA被肝細胞吸收並在肝臟中儲存,導致肝臟脂質過量堆積,形成脂肪肝。而肝臟又是糖代謝的重要器官,發生脂肪肝後,糖異生增加,肝臟胰島素的首過效應減弱,體內多個臟器暴露於高濃度的胰島素,導致全身的胰島素抵抗更為嚴重。因此,在病理生理學上二者會互相促進,糖尿病會加重脂肪肝,脂肪肝也會加速糖尿病的程序,造成“惡性迴圈”。
多措並舉,
有效管理T2DM合併MAFLD
由於糖尿病容易合併脂肪肝,且脂肪肝早期是可逆的,因此,臨床中對於糖尿病患者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積極進行脂肪肝相關的早期篩查,並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篩查方面,張明琛教授提出,可採用腹部超聲明確是否存在脂肪肝,若提示存在脂肪肝,特別是合併轉氨酶的異常升高時,進一步使用瞬時彈性成像(FibroScan)來評估肝纖維化程度,以明確病情進展,進一步指導患者的治療。
治療方面, 需要綜合考慮糖尿病合併脂肪肝患者的整體代謝狀況。目前,臨床上的主要管理手段有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
其中,張明琛教授強調,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飲食結構和運動習慣的調整)對於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肥胖等一系列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管理非常重要,是治療的基石,應貫穿始終。
而對於藥物治療來說,其同樣在共病患者的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那麼在為糖尿病合併脂肪肝患者選擇藥物時,應充分考慮兩者病理生理機制的複雜關聯性。正如張明琛教授所說:“與單純糖尿病患者相比,共病患者的藥物選擇不僅要關注血糖控制,還要注重對肝臟脂質代謝的改善。”儘管目前缺乏針對單純性脂肪肝的藥物,但已有研究顯示部分降糖藥可能改善脂肪肝,如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不僅在降糖方面表現卓越,還可透過抑制食慾、減輕胃腸蠕動,導致體重下降,從而達到減少肝臟脂肪堆積的效果[4]。此外,還有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等,均可作為糖尿病合併脂肪肝的選擇藥物。
生活化管理,減輕身體“負擔”
生活方式干預對糖尿病合併脂肪肝的治療至關重要,是目前臨床上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其關鍵目標在於減輕體重。研究表明,體重下降可改善肝臟脂肪堆積,體重減少7%-10%甚至可以逆轉NASH及早期肝纖維化。同時,體重管理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6]。張明琛教授表示,體重下降主要透過調節飲食結構和運動來實現,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
在飲食方面,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減少肝臟脂肪含量,並顯著改善代謝指標[7]。首先,攝入富含膳食纖維、優質碳水、優質蛋白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魚蝦蛋奶和玉米紅薯等,儘量減少精製米麵、飽和脂肪和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其次,調整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類食物,最後吃主食;控制進食速度也很有用,細嚼慢嚥,有助於消化和減少攝入。
在運動方面,增加體力活動不僅能顯著降低肝臟脂肪含量、改善肝酶水平,還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8]。建議從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開始,如走路、慢跑、游泳和各種球類運動等,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次數最好達到每週五次左右。另外,還可結合阻力訓練增加肌肉量,如深蹲、舉啞鈴或藉助彈力帶等。
總結
糖尿病合併MAFLD的患病率持續上升,二者互相影響和促進,導致肝臟和心血管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增加。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是主要的臨床管理手段。其中,生活方式干預主要是透過調整飲食結構和運動習慣;藥物干預上,可以使用可改善脂肪肝的降糖藥物,如GLP-1RA等。
專家簡介
張明琛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醫學博士、博士後、美國加州大學VA醫學中心訪問學者
現任寧波市第二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主任
兼任:科普中國專家、醫學參考報骨質疏鬆頻道第二屆編輯委員會編委、中國老年醫學內分泌代謝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數理醫學學會內分泌代謝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寧波市康復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主任委員
獲得市級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第四完成人),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主持國自然2項,參與2項;主持省級課題3項;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0餘篇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21, 37(7): 589-598.
[2] Caussy C, et al. Curr Diab Rep. 2021, 21(5):15.
[3] Zhao X, et al.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3, 14:1149239.
[4] Patel Chavez C,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2, 107(1): 29-38.
[5] Lassale C, et al. Advances in Nutrition. 2020;11(4):1039-1053.
[6] Romero-Gomez, et 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7, 67(4), 829-846.
[7] Mirabelli M, et al. Nutrients, 2020, 12(4): 1066.
[8] Keating, S.E., et 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 57(1): 157-166.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