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苑旨 曹宇悅)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秦東鎮的荒移村,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年味。
而在村衛生室的一隅,仍有兩道身影忙於一張診療臺與一個藥櫃之間。這裡,是2023年“最美醫生”村醫劉永生的家,也是他守護村民健康的“陣地”。
“過年了,大家難免有個頭疼腦熱,我和兒子24小時都守在這兒。”1月29日,大年初一,劉永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他自17歲的時候就來到了荒移村當赤腳醫生,“早前這裡還叫醫療站,現在是衛生室,轉眼已經過去49年了,我也最是知道,越是逢年過節,越是鄉親們需要我的時候。”劉永生說。
1月29日,大年初一一早,荒移村村醫劉永生前來看望除夕夜發燒的鄉親。受訪者供圖
除夕夜,當春節的喧囂與熱鬧漸漸歸於平靜,劉永生接到了村民王春花(化名)的電話,“劉大夫,我老伴兒發高燒了,你能來家裡給看一眼不。”結束通話電話,他立刻穿上衣服背起藥箱往村民家趕去,此時已是凌晨3點多。
過年前夕,陝甘地區多地迎來大雪,通往村民家的那條小路早已積雪成冰,劉永生心急地趕路,卻不慎兩次摔倒在地上。儘管已步入花甲之年,身體不再像年輕時那般靈活,但他全然不顧疼痛,掙扎著爬起,繼續堅定地向前走去。
“39.2攝氏度,別怕我給打上一針,應該很快就能退燒。” 他一邊熟練地準備著藥品,一邊耐心地安撫著一旁焦急的王春花。治療結束後,劉永生細心地觀察了二十分鐘,確認老人沒有其他不適後,他才放心地背起藥箱,踏上了徒步回家的路。
大年初一,村民前來衛生室給劉永生村醫送特色小吃。受訪者供圖
回到家中,劉永生緊盯著鐘錶,等到距離王春花老伴兒打完針快一個小時後,他再次撥通了王春花的電話,得知已經成功退燒,他這才放心睡下。然而,這已是大年初一早上五點多鐘。
大年初一清晨,劉永生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簡單地洗漱完畢後,便匆匆趕往衛生室開門迎診。上午九點多,他又特意抽空去看望了老人。王春花老伴兒13年前就患有腦梗塞,行動不便,長時間以來都是劉永生幫著王春花照料著,見到劉永生來了,老人內心充滿了激動,不斷地比劃著手勢,儘管言語不清,但那份感激之情卻溢於言表。“我知道他是在感謝我,但這麼久了,我們早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了。”劉永生說。
“劉大夫,你把自己身體管好,我們離不開你。” 除夕與初一這兩天,前來衛生院看診的村民們紛紛對劉永生表達著關切,有的村民手裡提著自家精心製作的蒸碗,有的則捧著紅彤彤的大棗來到衛生院,這些質樸而真摯的心意讓劉永生內心倍感溫暖。“劉大夫,你把娃帶好,你一年年年齡大了,娃可有本事接你班了。”村民們說。
過年期間,劉永生收到村民祝福的部分截圖。受訪者供圖
劉永生的兒子如今也是一名村醫,和父親一起守護著荒移村村民的健康。村民們紛紛感慨,“以前一直覺得你娃還小,給我看了病才知道,劉大夫這娃看病也看得好得很。”每次聽到鄉親們這麼說劉永生內心都樂開了花。
自從獲得了“最美醫生”的稱號,劉永生也做起了村裡孩子們的榜樣。日常在衛生室做健康宣講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圍著他,爭先恐後地表示長大了要當醫生,讓爸爸媽媽給他們買聽診器,將來要像劉爺爺一樣治病救人。每每聽到孩子們這樣說,劉永生心中充滿了喜悅與自豪。
“未來我和兒子要把技術學好,讓鄉親們能花小錢治大病,小病不出村,同時要做好預防和健康教育,讓鄉親們少生病、不生病,過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劉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