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開始重視血脂了。門診中經常遇到因為體檢發現“血脂高”來就診的患者。不少人擔心得心血管病,發現血脂偏高就想著要吃藥降下來。可降血脂不光是吃藥,還有健康生活方式呢!
看個病例。
37歲的李先生,頭年體檢發現血脂高,就吃上了他汀,可吃了1~2個月就自行停藥了。今年體檢又發現血脂高了,總膽固醇5.89mmol/L,甘油三酯2.69mmol/L,膽固醇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9mmol/L。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號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高了。體檢還做了頸動脈超聲,沒發現動脈硬化和斑塊。李先生就想著是不是再吃上降脂藥啊!
詢問李先生的既往史,身體健康,沒有其他慢性病,可生活習慣不好,抽菸喝酒。抽菸至少10年了,每天20支;喝酒據說最近少些,每週2次,每次半斤,要是先前,每週得喝上3、5次的。
按說李先生年紀不大,還不到40歲;沒有心血管病和相關的慢性病;沒有;檢查也沒有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按照當前的血脂水平,總膽固醇、膽固醇還屬於邊緣升高,評估起來心血管病的風險還不算高,可是李先生抽菸啊!這就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本來,李先生這樣的情況,屬於心血管病低危人群,完全可以先透過改善生活方式觀察3-6個月,如果血脂能降下來,不一定非要吃藥的。可李先生管不住嘴就成了問題。吸菸,還過量飲酒,飲酒還得吃菜吧,大魚大肉的高脂飲食吃下來,血脂還能控制住?
所以,降血脂一定要管住嘴,不光是忌吃,還得戒菸戒酒。
吸菸傷肺知道的人多,可吸菸還傷心、傷血管呢!
吸菸一直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一項對我國10個地區51.2萬名30~79歲成年人的多年隨訪研究發現,吸菸與15種迴圈系統疾病有關,這當中就包括主動脈瘤和夾層動脈瘤、動脈栓塞和血栓、肺栓塞、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搏驟停、心力衰竭、肺心病等。
吸菸會引起缺氧、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就會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引起心肌缺氧、高血壓、心律失常,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還會引起凝血異常,血栓風險增加,等等。
吸菸會引起血脂異常。吸菸會使血液裡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常說的“好膽固醇”降低,並且影響其他幫助膽固醇代謝的因素;會使低密度的“壞膽固醇”增加,所以吸菸的人更容易動脈硬化。如果吸菸和高脂血症並存,更是增加心血管病風險和死亡風險。研究發現,高血脂加吸菸,心血管病風險可以增加6倍。對冠脈病變的男性患者研究發現,吸菸程度越重,低密度的膽固醇就越高,冠狀動脈的病變也就更重。
那戒菸呢?戒菸後血膽固醇會降低,戒菸能使冠心病的遠期死亡風險降低36%。這個降幅,分別高於吃他汀、吃阿司匹林、吃β受體阻滯劑的降幅。
飲酒,同樣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雖說喝酒後即時會有血壓下降,但過後血壓是會升高的,動脈粥樣硬化也是會加重的。因為喝酒會引起血增加,這也是一個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並且是會增加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大量飲酒,不論白酒或啤酒,都有這種不良的影響。還有紅酒,研究發現,紅酒多酚並不能降低輕度升高的血壓。早先有研究認為飲酒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是,這種作用對冠狀動脈狹窄的影響到底怎樣並沒有結論。而後來的研究發現,大量飲酒有促炎作用。大量乙醇攝入和冠狀動脈的鈣化有關,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而且飲酒患者的血脂也會異常的。
高脂、高膽固醇飲食就不多說了,直接會升高血脂水平。
雖說膽固醇大部分是自身生產,但吃多了也會升高。因此,對於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飲食中的脂質、膽固醇就要嚴格控制了。
這樣看下來,對於李先生這樣的高脂血症,當下最主要的降膽固醇措施是健康生活方式。管住嘴,除了食物控制,還要戒菸戒酒。吃降膽固醇藥,那是改善生活方式效果不好時的措施。
從來疾病的治療都是要兩條腿走路,醫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這樣降血脂才能降得低、降得平穩。
順帶說一句,真要是高膽固醇、決心吃藥預防心血管病,那就要做好長期用藥的打算。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