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理想身材是什麼樣的?梨形、蘋果形還是沙漏形?不管你認為是美還是醜,“梨形身材”是所有身材型別中最健康的體型,因為與全身比起來,大腿以及臀部顯得格外厚實粗壯的體型的人更長壽,大腹便便則相反。一個健康的體型應該有下文所述的這幾個特點。
PART1
“天鵝細頸”
優雅端莊,健康壽長
人們常形容美麗修長的脖子為“天鵝頸”。天鵝頸不但漂亮,而且更健康。健康成人的頸圍,男性應小於38釐米,女性小於35釐米。
2019年亞太心臟病學會的研究結果顯示,頸圍是代謝綜合徵的一個重要預測指標。代謝綜合徵是指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腹部肥胖、和高血壓。測量頸圍是識別代謝綜合徵的簡單、快速的方法。頸圍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頸圍較大也與甘油三酯升高和空腹血糖升高有關。
內臟脂肪面積是診斷腹型肥胖的金標準,可準確、直觀地反映內臟脂肪聚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的研究團隊開展的一項研究還顯示,頸圍的變化與內臟脂肪面積呈正相關。
《國際肥胖雜誌》釋出的一項研究警告說,脖子粗、雙下巴預示著中心性和全身性肥胖、心臟代謝風險高和機體炎症。現已明確,啤酒肚即提示內臟脂肪組織的積聚,是與心臟代謝風險和慢性炎症最密切相關的因素之一。然而,頸部脂肪組織的堆積,如雙下巴乃至頸部更深部位脂肪堆積,與內臟脂肪堆積一樣危險。研究者觀察到,頸部脂肪積聚與內臟脂肪的積聚,在預測心臟代謝風險和炎症狀態方面(尤其是在男性中)一樣,都是一個強有力的預測因素。
此外,北京同仁醫院研究人員發現,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脖子粗細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校正多種因素後,糖尿病男士頸圍如超過43釐米,女士頸圍如超過39釐米,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頸圍較小的患者增加1.3倍。脖子粗,反映的是頸部皮下脂肪或呼吸道周圍脂肪沉積增多,是皮下脂肪蓄積異常。
PART2
“楚腰纖細”
內臟脂肪少,死亡風險低
不僅“楚王好細腰”,健康也往往偏愛腰細的人。中國男性正常腰圍應小於90釐米、女性小於85釐米,超過該範圍,就屬於腹型肥胖。
生活中,判斷一個人胖或者是瘦,常用的指標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因為BMI極易測量並可計算獲得。但BMI只納入了身高和體重兩個數值,不能準確評估體脂肪的區域性分佈,因此其準確性及有效性遭到了質疑。於是,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更多的中心性肥胖相關指標,包括腰圍、腰臀比、腰圍-身高比、腰圍-大腿圍比、體脂肪指數、身體形態指數等,來全方位地評估肥胖與死亡之間的關係。
醫學頂刊《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來自全球72項前瞻性佇列研究,涵蓋超252萬名參與者的分析顯示,腰圍每增加10釐米,全因死亡風險會隨之增加11%。腰臀比每增加0.1個單位,死亡風險增加20%,該關聯在女性中更強。腰高比與腰臀比類似,腰高比每增加0.1個單位,全因死亡率也會隨之增加24%。腰腿比增加,死亡風險也會升高。總之,腰真不能胖。腰越粗,意味著內臟脂肪越多,死亡風險也隨之升高。
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肥胖與心血管病科學宣告指出,內臟脂肪過多是心血管不良預後的獨立指標。肥胖可導致心血管併發症,不僅與全身脂肪量有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脂肪分佈。
綜上所述,大部分腹部肥胖指數(如腰圍、腰臀比、腰高比、腰腿比)均與較高的全因死亡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而運動可減少內臟脂肪,即使體重無變化。體力活動,或結合飲食的體力活動干預,已被證明可減少內臟、心包脂肪和心外膜脂肪。
PART3
“粗腿肥臀”
有益脂肪多,肌肉量大
很多人認為,腿粗屁股大的人有些五大三粗,並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要求。
但《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發現,大腿粗、臀部大的人往往死亡風險更低,也更長壽。具體來說,大腿圍增加5釐米與總死亡率降低18%有關,而臀圍增加10釐米也致死亡風險下降10%。可見“梨形身材”是最長壽的寶藏體型。
而這種關聯在女性中更為顯著。換言之,大腿粗、臀部大或真的是健康的象徵。大腿圍和臀圍更多彰顯的是更為有益的臀部脂肪和肌肉量。
相反,大腿圍以及臀圍與全因死亡風險呈反比,也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的“大腿粗、屁股大”彰顯出的是優秀的臀腿脂肪和肌肉,反而是健康的象徵。
大腿的皮下脂肪更多屬於保護性脂肪。此前有研究指出,大腿脂肪的量越多,和胰島素水平明顯更好,甚至還與水平升高相關。
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美國的研究也表明,對於絕經後女士來說,腿細反而會明顯增加心血管病發生風險。相關述評指出,腿部脂肪多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美國心臟協會“2020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腿粗的人患高血壓的可能性較低。
屁股大也是好事。德國學者在《細胞代謝》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二成瘦人易患心臟病,原因竟是屁股小。
大腿圍正常範圍是46~60釐米。腰臀比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就要及時管理體重。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