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某個階段,你是否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渴望經濟獨立,卻被繁重的工作耗得身心俱疲; 追求苗條的身材,卻總陷在反覆減肥的迴圈中; 想要營造家庭和諧,卻時常在瑣事面前失控。
日復一日的焦慮與無力,悄然侵蝕著我們的生活。
當生活缺少了穩定的支援系統,我們便會被瑣碎的日常牽著鼻子走,在負面情緒的裹挾中身心俱疲。
真正智慧的人,不讓瑣事蠶食能量,懂得為自身打造一座堅實的堡壘。
當風暴來襲,有溫暖的港灣可依,有堅實的壁壘可靠。
到了一定年紀,唯有構建起一套完備的自我支援系統,我們方能在這場人生的旅途中,滿懷熱忱地啟程,盡興無憾地歸來。
美國哲學家梭羅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老師。他發現當了教師,他的思維和信仰都要遵守學校的規定,他不願意。
他嘗試從商做生意,但又覺得,如果花很長時間掌握了做生意的竅門,大機率會走上“歪門邪道”,他也不想。
他最擅長的是清心寡慾,個人感受遠大於物質享受。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他能把對物質的需求和慾望降到最低。
因此,他隻身一人來到人跡罕至的瓦爾登湖,在一個小木屋裡渡過了他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兩年時光。
他的選擇在當時不被理解,許多人認為他是逃避現實的怪人,甚至嘲笑他的簡樸生活。
但他沒有被社會主流價值觀左右,而是沉浸在大自然中,撫平內心的焦慮,找回內在的平靜。
他拒絕了工業化社會的浮躁和壓力,選擇了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
梭羅深信,只有真正瞭解並滿足自己的感受,才是對自己有意義的生活。
伍綺詩曾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2015年春天,一封只有十個字的辭職信在網上迅速走紅,信中寫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作者是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心理教師顧少強,多年如一日的工作,讓她內心的渴望被日常的瑣碎所掩埋。
閒時,她常常會想:孩子們都有勇氣追夢,我活了這麼大年紀,怎麼反倒不如孩子呢?
於是在一個普通的教學日,她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職,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有人讚賞她的勇氣,認為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有人質疑她的選擇,認為這只是一時衝動。
可對於顧少強來說,這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離開學校後,她的第一站來到了成都。
懷揣著民宿夢想,顧少強在青城山腳下的古鎮,開了一家名為“遠歸”的民宿。
八年過去了,因母親的請求和女兒教育的需要,顧少強選擇回到家鄉鄭州,這一舉動被許多人認為是“打臉”。
她坦然面對外界質疑,微笑著回應:“離開不是逃避,迴歸也不是妥協,而是人生不同階段的選擇。”
如今的她,身份更加豐富:既是七歲女孩的母親,也是擁有多間客房的民宿主,還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對於那句曾經引起轟動的辭職信,顧少強有了新的理解。
她認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並不一定要去到遙遠的地方,而在於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找到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漫漫人生路,只有自己是最忠實的夥伴,沒有人比你更懂得你的內心。
接受自己的脆弱與彷徨,在關愛他人的同時,置頂個人感受,是直麵人生的不二法門。
海明威曾言:“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生命中的苦難無可迴避,但每一次挫折都是鑄就堅韌的機會。
我們或許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努力爭取的工作機會,卻意外失之交臂; 用心經營的關係,出現無法彌補的裂痕; 投入大量精力的專案,未取得預期成果。
這些挫折讓我們感到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然而,當我們面對失去,不自怨自艾;遭遇痛苦,不閃躲逃避,我們就會在每一次挑戰中成長得越發強大。
或許我們會因此學會新技能,開拓新視野,抑或發現內心深處的堅韌與勇氣。
Facebook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也曾面對外界諸多質疑和偏見。
初入科技行業時,作為少數的女性高管,她的能力常被質疑。
有人認為她的成功得益於運氣,而非自身實力;有人建議她放慢腳步,儘早結婚生子,將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上。
甚至在她提出大膽的戰略決策時,同事和業界人士也對她的判斷抱有懷疑。
可她沒有被動接受這些定義,而是選擇聚焦個人成長,在科技領域建立了深遠的影響力。
隨著丈夫的意外去世,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一度感到無助和絕望。
但她沒有被悲傷擊垮,而是選擇直面痛苦。
雪莉開始積極尋求心理幫助,學習如何應對失去親人的痛苦。
她還撰寫了《Option B》一書,分享自己在逆境中尋找力量、重建生活的過程。
書中寫道:“逆境並非終點,我們可以選擇重新站起來,繼續生活。”
接納那些無法改變的現實,聚焦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正是她在挫折中依然保持向上的秘訣。
著名作家林清玄也在《一心一境》中提到過:“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在於承擔每個過程。”
還記得當年爆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嗎?導演兼主演賈玲,在銀幕上重現了她與母親的珍貴回憶。
早年母親的離去,一直是賈玲心裡的痛。她懊悔自己未能讓母親過上好的生活,甚至連一張合影都沒有留下。
懷著對母親的深切思念,賈玲決定將自己和母親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拍攝過程中,賈玲多次情難自禁,淚灑片場,但她堅持完成了影片的每一個細節。
電影上映後,引發了廣泛的共鳴,許多觀眾在觀影后紛紛聯絡家人,表達愛意。
賈玲用這部作品,不僅告慰了母親,也實現了自我成長,成功晉級為導演。
她接納了無法改變的過去,將痛苦轉化為前行的力量。
當我們面對世事無常,不妨像賈玲一樣,直面傷痛,用積極的行動去接納和轉化。
讓人生的每一次挑戰,都成為我們成長的契機,幫助我們找到前進的方向。
你強大的內心,就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把欄杆拍遍》中有句話:人人都有驚人的潛力,要相信你自己的力量與青春。要不斷地告訴自己:萬事全在於我。
而光有自信還不足以完全釋放潛力,更重要的是修煉一個強大的自我支援系統。
就像博主Ericaliga說的那樣,一個現實的自我支援系統滿足:
獨立的居住空間、穩定的收入來源、充足的儲蓄、健康的身體、可靠的情感支援和同頻的社交網路。
當你擁有以上這些,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堅不可摧。
即使遇到一兩件艱難的挑戰,你仍有其它方面的支援讓你不至於感到“糟透了”,於是內心也變得格外平靜。
建議所有人都儘早建立起獨屬於自己的支援系統:
1.戶外運動:在自然中釋放能量
我的一位同事,長期在城市的快節奏中工作,感到身心俱疲。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一個山地徒步活動。
在山間,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感覺整個人都被重新充電。
回到城市後,他決定每週都抽出時間進行戶外運動。幾個月下來,他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效率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也有心理學研究表明,親近自然可以有效降低壓力和焦慮,提升幸福感。
因此,不妨從身邊開始,利用週末去附近的公園、湖邊或郊區散步、慢跑。
還可以嘗試報名參加戶外瑜伽、攀巖、露營等活動,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2.旅行體驗:在曠野中探索人生
近幾年特別流行一句話: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
有位旅行博主分享過他的故事:他曾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不知道未來的方向。
於是,他背起行囊,獨自開始了一段旅行。
途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聽到了許多動人的故事,他忽然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回來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正如三毛所說:“旅行真正的目的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
迷茫時,嘗試規劃一次短途旅行,利用假期去一個未曾去過的地方,體驗不同的文化,或許會給你新的靈感。
3.發現熱愛:在激情中培養興趣
我有個朋友,總是羨慕那些有濃厚興趣愛好的人,覺得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潛在的熱情,只是有時候被忙碌的生活所掩蓋。
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樂此不疲?
也許是繪畫、音樂、體育,抑或是探索大自然。
不妨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嘗試不同的活動,重新發現那些能點燃你激情的事物。
比如報名參加一個感興趣的課程或活動、加入相關的社群或俱樂部……
當你找到並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
4.冥想練習:從心底裡找到平靜
你是否常常感到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這種現象被稱為“腦霧”。過度壓力、睡眠不足、長時間使用電子裝置,都會導致腦霧的產生。
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不妨每天抽出5-10分鐘,在安靜的環境中坐下,閉目放鬆,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空氣進出體內的節奏。
當雜念出現時,不要抗拒,輕輕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同時,保證充足睡眠和適當運動,減少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
透過冥想,我們可以有效地驅散腦霧,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讓大腦恢復最佳狀態,更從容地應對生活和工作的挑戰。
5.主動聯絡:在交往中走出陰霾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惑,而安全可靠的親密關係能給我們以慰藉。
一位朋友曾因失戀而情緒低落,她主動聯絡了許久未見的朋友,傾訴心事,獲得了很多安慰和建議。在大家的陪伴下,她走出了陰霾,重新找回了自信。
有心理學研究指出,積極的人際關係,可以增強我們的心理韌性和幸福感。
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主動聯絡身邊的朋友和家人,主動發起聊天或見面。
同時,可以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加入某些興趣小組、志願者團隊或社群活動,認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
世事無常,人生的道路充滿了未知的挑戰和艱難。
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支援系統,不僅是為了應對生活中無法預料的波濤洶湧,更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人間,給自己一份堅實的底氣。
馬克·吐溫說:“自我支援是成功的關鍵。除非你相信自己,否則你不會成功。”
學會關愛自己,接納世事無常,將大量的心力只投注在自己身上。
當你建立起穩定的支援系統,就會發現生活變得堅不可摧,內心也越來越平靜。
點個「在看」,從現在開始養成自己的支援系統吧,讓足下的每一步都為更好的自己鋪路。
作者:哐哐
轉載: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圖片:unsplash、pexels
文章來源於帆書 原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上帆書,聽懂好書!
建立強大穩定的自我支援系統,能讓我們更好地關愛自己。
如果你也被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壓得喘不過氣,渴望重拾生活的主導權,不妨加入【壹心理療愈互助群——情緒加油站】。
在這裡,你可以與群友溫暖互助,建立屬於自己的支援系統,並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可以免費學習《470個心理學療愈小妙招》,提升思維認知,增強心理韌性;還可以免費觀看心理諮詢師乾貨直播課,獲得專業心理指導,不斷自我成長,收穫內心的平靜!
立即點選海報,免費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