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人們康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很多人在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去醫院進行檢查,而每次去看診時,醫生都會給自己開一些抽血的化驗單,並且去檢驗科抽血總是會抽好幾管血,可有些時候,自己其實並不明白為什麼醫生非要開這樣的檢查單,甚至還會排斥抽血,那麼,看病時,為什麼醫生總讓患者抽血化驗呢?為了消除對抽血化驗的誤解,大家需要對這些健康常識有所瞭解。
1.每次抽血,會不會造成失血過多?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會排斥去醫院抽血,是因為他們發現每次抽血的時候,似乎抽了很多,所以就會擔心自己本就嬌弱的身體出現失血過多的情況,但對此,大家首先需要了解我們人體內血液所佔的比重,對於有獻血經歷的人應該都知道,每人每次的獻血量大概是在300毫升左右,而我們去醫院抽血的時候,能夠用於抽血化驗的血量,其實不超過獻血量的1/10,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每次去醫院抽血化驗的這點血,並不足以造成失血過多。
2.每次抽血,為什麼要抽很多管?
很多人在去醫院做檢查時,其實都是因為身體患上了某些疾病,而醫生之所以建議抽血,主要就是用於明確病情,當然,在抽血時,醫生往往只會一管一管的抽,並不會一次性抽一大管,但對此,也有不少人疑惑,一次抽一大管不是更好嗎?既能夠節省經費,又能減少血液的抽取。
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臨床充分考慮過了的,但每抽一管血,所代表的檢驗指標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檢驗指標並不能混合在一起的,必須單管採集、單管檢測,特別是在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時,更是需要單管採集、嚴格區分。
3.每次抽血,究竟有什麼意義?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存在貧血的情況,但很多時候僅透過一個人的外貌去觀察,是無法去判斷貧血的嚴重程度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透過抽血來檢查患者的血常規,在血常規中,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即血紅蛋白的含量,它就能反映出患者貧血的嚴重程度。
此外,對於懷疑有腫瘤惡變的患者來說,透過抽血採集患者血清中的腫瘤標誌物,根據腫瘤標誌物的異常,也能夠大致判斷患者是否有患癌的風險,以及確診是否患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每次的抽血,小小的一管血,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更多的評估,以至於能幫助醫生更好的去判斷我們的病情,以便於及早的進行診治。
4.每次抽血,需要哪些細節?
雖說是進行抽血檢查,但大家在每次做體檢或者真正看病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否則抽血化驗後,也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指標不正常。
首先,在做檢查的頭一天晚上,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休息,睡眠一定要好,這樣才能夠確保第2天抽血的結果,不至於出現一些假陽性或者假陰性。
其次,對於一些明確需要空腹抽血檢查的相關指標,大家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不要自己提前吃了飯再去做檢查,這個時候,即使做了相關的抽血化驗,結果也是不準確的,比如,對於血糖的監測,就必須要有空腹測的空腹血糖值,如此才能更好的反映血糖的狀態。
另外,對於一些有其他特別注意事項的,自己在拿捏不定的情況下,一定要遵循專業人士的指導,從而做到有備無患。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