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多位權威專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為心腎代謝綜合徵的診治提供新視角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疾病(CVD)、慢性腎臟病(CKD)和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對公共健康構成巨大威脅。臨床上,2型糖尿病(T2DM)、CVD和CKD常常共存,且一種疾病會增加其他疾病的發病風險[1]。2023年10月,美國心臟協會(AHA)的主席建議中指出,T2DM、CVD和CKD三者之間存在緊密的相互作用,需要綜合管理以改善患者預後。
2024年12月07日,國內眾多心血管病學、代謝綜合徵和腎臟病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長沙,共同參加心腎代謝綜合徵管理論壇。會議邀請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楊天倫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趙水平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兆初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李公信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周忠江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陳宏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高方教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志堅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章俊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劉映紅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劉紀實教授等多位權威專家,就心腎代謝綜合徵的管理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
本次大會由楊天倫教授、李志堅教授共同擔任主席。
CVD防治中的血脂管理策略
趙水平教授詳細闡述了血脂管理在CVD防治中的重要性。趙水平教授指出,中國CVD致死人數從1990年的242萬例增加至2019年的458萬例[2],中國人群血脂異常患病率雖相較美國人群低,但管理水平較差,其知曉率和控制率分別為美國的1/3和1/7[3]。因此,提高血脂管理水平來降低CVD風險,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血脂管理中,他汀類藥物是目前降膽固醇(LDL-C)的首選藥物,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既往臨床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天然調脂藥物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並降低主要冠脈事件風險、冠心病死亡風險及全因死亡風險[4]。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特徵及血糖控制不佳均會導致血脂譜發生變化。《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指出,應將LDL-C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共同作為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預的首要靶點[5]。
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管理中的地位和價值
何兆初教授結合國內外高血壓指南分析了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管理中的地位和價值。何兆初教授表示,β受體阻滯劑作為一種經典藥物,在高血壓領域的應用已有50多年的歷史。雖然其一線地位曾受到質疑,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價值。例如MAPHY研究顯示,與利尿劑(氫氯噻嗪或苄氟噻嗪)相比,β受體阻滯劑能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總死亡風險22%,心血管猝死風險30%[6]。薈萃分析也顯示,與安慰劑相比,β受體阻滯劑組患者收縮壓平均降低10~11mmHg,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分別下降23%和13%[7]。基於堅實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國內指南或共識對β受體阻滯劑給予了高度的認可,仍將其作為降壓治療的一線藥物之一,特別適用於合併冠心病、心梗病史、慢性心衰、主動脈夾層、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交感神經活性增高的患者[8-10]。
此外,時隔6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更新。新版指南指出心率增快(靜息心率>80次/分)是影響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預後的重要因素,建議所有高血壓患者在測量血壓的同時應測量靜息心率(I,C)[8]。在治療上,新版指南建議高血壓伴心率增快患者的藥物治療首選β受體阻滯劑(I,C),優先選擇心臟高選擇性的長效β1受體阻滯劑[8]。
以心腎結局為中心,
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現階段,T2DM的管理已不再是單純的血糖控制,而是更加關注患者的整體健康和長期預後。陳宏教授指出,多重危險因素加速糖尿病事件鏈發生發展,誘發不良心腎結局。目前T2DM治療理念強調以心腎結局為中心,管理目標突出合理控糖和改善心腎預後。這種理念的轉變要求臨床醫生在選擇降糖藥物時,不僅要考慮藥物的降糖效果,還要評估其對心腎結局的影響。陳宏教授進一步表示,近年來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在T2DM管理中嶄露頭角。SGLT2i降糖機制獨特,薈萃分析顯示,隨著治療時間增加,SGLT2i持續維持良好的降糖效果[11]。更重要的是,多項臨床研究顯示,SGLT2i能夠顯著降低T2DM患者的心血管風險,且安全性良好[12,13]。基於循證證據的累積,SGLT2i已用於T2DM,慢性心衰和CKD的治療。2024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指南指出,對於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衰和/或CKD或高風險的T2DM成人患者,治療計劃應包括降低心血管和腎臟疾病風險的藥物,如SGLT2i和/或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用於血糖管理和降低心血管風險,這一決定應獨立於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並考慮個人特異性因素[14]。
解讀 ESC 2024指南和最新研究,
探討個體化血脂管理策略
李公信教授指出,202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更新了慢性冠脈綜合徵(CCS)指南。新版指南對CCS的定義進行了精細化更新,並拓寬了臨床對其的認知與管理[15]。其中在血脂管理上,新版指南提出了更為嚴格的LDL-C控制目標,即推薦以LDL-C<1.4mmol/L(55mg/dL)且較基線降幅>50%為治療目標(I,A)。而在治療藥物選擇上,新版指南特別強調了他汀類藥物依然是降脂治療的首選藥物,推薦所有CCS患者達到LDL-C目標值,若患者在使用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後仍未達到目標,再聯用非他汀類藥物,如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
此外,新版指南建議透過早期篩查、風險評估和生物標誌物分析等手段,實現對ASCVD風險的精準評估和有效管理。LDL-C的累積暴露量是決定斑塊形成和進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透過減少累積暴露量可減少斑塊負擔。李公信教授表示,這與中醫提倡的“上醫治未病”的理念不謀而合。
SGLT2i在高血壓合併CKD管理中的地位
CKD和高血壓是全球範圍內的重大健康問題,兩者常常並存,互相影響,形成惡性迴圈。周忠江教授表示,高血壓合併CKD這一龐大的患者群體面臨著嚴峻的疾病負擔,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療手段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SGLT2i成為高血壓合併CKD治療的新型藥物。在ESC 2024公佈的《血壓升高與高血壓管理》指南中,SGLT2i被推薦為高血壓合併CKD患者的治療藥物(I,A)[10]。這一推薦基於多項大型臨床研究的結果,如DAPA-CKD和EMPA-KIDNEY研究。
其中,DAPA-CKD研究結果顯示,在標準治療基礎上,達格列淨能顯著降低CKD患者主要心腎終點風險達39%,降低全因死亡風險達31%,且在高血壓合併CKD亞組中,達格列淨獲益趨勢一致[16]。EMPA-KIDNEY研究則顯示,在CKD人群中,恩格列淨在標準治療基礎上顯著降低心腎主要終點風險28%[17]。SGLT2i之所以能夠在高血壓合併CKD的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主要歸因於其多重保護作用機制。周忠江教授指出,SGLT2i可以透過降低腎小球內壓、減少尿蛋白排洩、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多種途徑,發揮心腎保護作用,使得SGLT2i能夠有效地延緩CKD的進展,改善患者的心血管預後[18,19]。
從循證到臨床:
如何簡化降糖治療?
血糖異常加速患者的靶器官損害和心腎結局推進,既往研究顯示,不合並心腎疾病(CVRD)的T2DM患者的主要不良腎臟心血管事件(MARCE)風險高達80%,而一旦合併CVRD後其MARCE風險會進一步增加[20]。高方教授指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單藥治療失敗率高,其次是患者依從性差。針對T2DM管理的挑戰,權威指南和共識一致推薦支援早期聯合、簡化降糖治療的策略[21,22]。這一策略的核心在於,透過合理的藥物組合,實現快速、有效、安全的血糖控制,同時降低患者的治療負擔,提高依從性。在臨床上,簡化降糖治療策略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以Met(二甲雙胍)+SGLT2i+DPP-4i(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三聯方案為例,該方案透過三種藥物的協同作用,實現了強效的降糖效果,能夠滿足不同降糖治療需求。同時降低了低血糖風險,並改善多項代謝引數。此外,該方案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等優點,進一步提升治療依從性。
2024ASN:HIF-PHI前沿新進展
CKD作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其併發症的管理一直是醫學研究的重點。其中,貧血作為CKD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還增加了醫療負擔。章俊教授指出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醯羥化酶抑制劑(HIF-PHI)類藥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為CKD貧血的管理提供了新的選擇。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中國透析患者,建議維持每週三次(TIW)的用藥頻率,不建議調整為每週二次(BIW)或每週一次(QW)[23]。而對於非透析患者,低起始劑量的HIF-PHI在療效和安全性上與標準起始劑量組無顯著差異[24]。此外,HIF-PHI長期治療的成本與紅細胞生成刺激因子(ESA)接近,具有相似的療效和安全性,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25]。
ASN 2024前沿熱點:
CKD管理新策略
全球CKD患者數量驚人,預計到2030年,將有500萬患者需要接受腎臟替代治療,這一數字是2010年的兩倍[26]。而在中國,CKD的流行趨勢同樣嚴峻,預計2032年患病率將升高至14%,CKD3~5期患者數量將增加至30.2%[27]。然而,CKD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高風險患者的CKD篩查率較低,導致許多患者錯過了早期干預的時機。另一方面,CKD的醫療資源佔用較高,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劉映紅教授表示,針對早期識別率低的問題,最新研究顯示人工智慧、基於機器學習的篩查工具的使用,以及透過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PLA2R-Ab)進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和間接免疫熒光(IIF)的測試可以提高CKD風險識別的敏感性和準確度[28,29]。而在治療策略上,(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和SGLT2i作為CKD的一線治療方案,在多項研究中展現出了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高鉀血癥管理中血鉀監測的重要性和治療策略
劉紀實教授分享了高鉀血癥的管理經驗。劉紀實教授指出,CKD、心衰患者常常面臨高鉀血癥的困擾。據研究顯示,近半數的CKD患者反覆發生高鉀血癥,且發作間隔逐漸縮短[30]。高鉀血癥的危害不容忽視,當血鉀水平升高至5.0~5.5mmol/L時,患者的死亡風險將增加約12倍,心律失常和心臟驟停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但高鉀血癥患者複查率低,因此及時準確地檢測血鉀水平,對於預防和控制高鉀血癥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指南均強調了血鉀檢測在高鉀血癥管理中的重要性。例如《慢性腎臟病高鉀血癥風險評估及管理專家建議(2020版)》[31]中建議,對於中危人群,每月檢測一次;對於高危或極高危人群,每週一次或更多頻次。《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相關高鉀血癥防治專家共識》[32]也建議,對於CKD患者,在服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RAASi)藥物後,應在啟動和滴定期間以1次/1~2周頻率監測血鉀和腎功能。
總結
CVD、T2DM以及CKD等慢性疾病的管理策略在不斷更新和完善,現階段心腎代謝綜合徵的協同管理已成為趨勢。本次心腎代謝綜合徵管理論壇,從血脂管理、降壓治療、簡化降糖治療、CKD及其併發症管理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了心腎代謝綜合徵的管理策略。透過這些新策略和新藥物的交流和分享,將進一步提升慢性疾病的管理水平,為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
參考文獻:
[1]. Marassi M, et al. The cardio-renal-metabolic connect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ardiovasc Diabetol. 2023 Jul 31;22(1):195.
[2].Li JJ, et al. Landscape of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population: a narrative review. Cardiovasc Diabetol. 2022 Jun 21;21(1):113.
[3]. Lu Y, et al.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Am Heart Assoc. 2018 Jan 26;7(3):e007462.
[4]. Lu Z, et al; Chinese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Group; Effect of Xuezhikang, an extract from red yeast Chinese rice, on coronary event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2008 Jun 15;101(12):1689-93.
[5].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 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血管代謝醫學專業委員會.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 2024, 16(4): 383-403.
[6]. Olsson G,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Mortality results from the MAPHY Study. Am J Hypertens. 1991 Feb;4(2 Pt 1):151-8.
[7]. Messerli FH, et al. Beta-blockers switched to first-line therapy in hypertension. Lancet. 2023;402:1802–1804.
[8].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中華高血壓雜誌(中英文) .2024,July, Vol. 32No.7:603-700.
[9]. Mancia G, et al.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and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J Hypertens. 2023 Dec 1;41(12):1874-2071.
[10]. McEvoy JW, et al;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24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24 Oct 7;45(38):3912-4018.
[11]. Mannucci E,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ucose-lowering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active comparator-controlled trials.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1 Apr 9;31(4):1027-1034.
[12]. Wiviott SD, et al; DECLARE–TIMI 58 Investigators. Dapagliflozi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9 Jan 24;380(4):347-357.
[13]. Heerspink HJL, et al; DAPA-CKD Trial Committees and Investigators. Da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0 Oct 8;383(15):1436-1446.
[1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 Diabetes Care. 2024 Jan 1;47(Suppl 1):S158-S178. doi: 10.2337/dc24-S009. Erratum in: Diabetes Care. 2024 Jul 1;47(7):1238.
[15]. Vrints C, et al;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24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Eur Heart J. 2024 Sep 29;45(36):3415-3537.
[16]. Hiddo J L Heerspink, et al. Da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N Engl J Med,2020 Oct 8;383(15):1436-1446.
[17]. The EMPA-KIDNEY Collaborative Group; Herrington WG, et al. Em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3 Jan 12; 388(2):117-127.
[18]. Scheen AJ.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New Oral Glucose-Lowering Agents: DPP-4 and SGLT-2 Inhibitors. Circ Res. 2018 May 11;122(10):1439-1459.
[19]. Huang W,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merg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Diabetic Kidney Diseases. Int J Mol Sci. 2022 Sep 17;23(18):10882.
[20]. Zhang R, et al. Lifetime risk of cardiovascular-renal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473,399 individuals. BMC Med. 2022 Feb 7;20(1):63.
[21]. Samson SL,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Comprehensive Type 2 Diabetes Management Algorithm - 2023 Update. Endocr Pract. 2023 May;29(5):305-340.
[22]. 《以二甲雙胍為基礎的固定複方製劑治療2型糖尿病專家共識》編寫組. 以二甲雙胍為基礎的固定複方製劑治療2型糖尿病專家共識[J]. 中華糖尿病雜誌,2022,14(12):1380-1386.
[23]. 2024 ASN TH-PO892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oxadustat Dosing Regimen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emia on Dialysis.
[24]. 2024 ASN TH-PO915 - Hemoglobin Variability in Nondialysis-Dependent Patients with CKD and Anemi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25]. 2024 ASN PUB078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 Compared with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Nondialysis-Dependent CKD: Analysis of Real-World Data.
[26]. Liyanage T, et al. Worldwide access to treatment for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Lancet. 2015 May 16;385(9981):1975-82.
[27]. MULTIDIMENSIONAL BURDE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EIGHT COUNTRIES: INSIGHTS FROM THE IMPACT CKD STUDY - ISN World Congress of Nephrology 2024 (theisn.org).
[28]. ASN Kidney Week 2024-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Annual MeetingDate:October 23-27,2024. TH-PO598.
[29]. ASN Kidney Week 2024-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Annual MeetingDate:October 23-27,2024. TH-PO009.
[30]. Thomsen RW, et al. Elevated Potassiu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ccurrenc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A Danish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18 May 22; 7 (11): e008912.
[31]. 梅長林,陳曉農,郝傳明,等. 慢性腎臟病高鉀血癥風險評估及管理專家建議(2020版)[J]. 中華醫學雜誌,2020,100(44):3489-3493.
[32].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心電與心功能分會,周京敏,等. 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相關高鉀血癥防治專家共識[J]. 中國迴圈雜誌,2024,39(6):537-546.
更多心血管精彩內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旨在滿足您的醫學資訊需求,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不用於推廣目的。
審批編碼:CN-152827 過期日期: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