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醫院衝擊上市的步伐又前進了一步。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明基醫院衝擊上市的步伐又前進了一步。1月21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公示了明基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
備案通知書透露,明基醫院擬發行不超過約9390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在完成境外發行上市後15個工作日內,應透過中國證監會備案管理資訊系統報告發行上市情況。同時,自本備案通知書出具之日起12個月內未完成境外發行上市,擬繼續推進的,應當更新備案材料。
據看醫界瞭解,2023年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正式施行,境外上市從行政許可申請變更為接收備案申請,此後多個赴港上市的醫療服務公司在備案申請透過後12個月內成功完成港股IPO。
以2024年初登陸港股市場的美中嘉和為例,2023年7月1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釋出關於美中嘉和醫學技術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2024年1月9日,民營高階醫療連鎖集團美中嘉和(股票程式碼:2453.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而另一港股上市公司一脈陽光同樣在備案公示不久後完成港股IPO,2024年01月0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釋出關於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2024年6月7日,一脈陽光正式以“港股醫學影像服務第一股”的身份登陸港股市場。
本次明基醫院透過備案後,在12個月內能否成功衝擊港股上市,業內人士認為情況較為樂觀。
兩度遞交招股書,衝擊港股IPO
2024年10月3日,明基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基醫院")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機板掛牌上市。據悉,2024年4月27日,明基醫院曾首次遞表,本次是上次失效後的再次申請。
據招股書,明基醫院是綜合醫院集團,控股股東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52.TW)為一家橫跨資訊科技產業、醫療事業、智慧解決方案及網路通訊事業的全球科技集團,後者系臺灣企業,直接及間接持有明基醫院約95.02%股權。
深耕中國內地醫療服務市場近二十年,借鑑臺灣先進的醫院運營管理經驗,明基醫院目前在江蘇省擁有和運營兩家綜合醫院——南京明基醫院、蘇州明基醫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計,公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於華東地區的市場份額為1.1%;以相同口徑計,在全國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中,明基醫院排名第七,於中國的市場份額為0.4%;以2023年的床均收入計,明基醫院在中國內地所有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集團中排名第一。
更新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明基醫院兩家醫院總建築面積合計約40萬平方米,總註冊床位數1,850張,擁有超900人的醫生團隊,其中包括35名來自中國臺灣和海外的專家。2024年上半年,明基醫院的門診就診次數超100萬人次,年住院手術量超10,000例。
在過去的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明基醫院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2.24億、23.36億、26.88億和13.30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0.69億、0.90億、1.67億和0.63億元,相應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0.69億、0.90億和1.67億元人民幣。
2023年,明基醫院的門診就診數超200萬人次,年住院手術量超2萬例。
旗下兩家綜合醫院品牌突顯
公開資料顯示,南京明基醫院於2008年5月開始運營,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醫療服務產生的收入計,其為中國第四大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及江蘇省最大的民營營利性綜合醫院。
蘇州明基醫院於2013年5月開始運營,為三級綜合性醫院。此外,明基醫院還戰略投資了廣西貴港東暉醫院,計劃進一步擴大其在全國的佈局。
根據此前招股書的披露的內容,赴港上市後,明基醫院計劃募資用於擴建及升級現有醫院、尋求潛在的投資與併購機會、升級智慧醫院提供資金,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在招股書中,明基醫院也將具體的醫院擴產專案提上了日程。
按照擴建計劃,南京明基醫院二期專科樓正在建設中,預計增開600-800張床位;特需中心預計於2027年動工,增開400-600張床位,2030年完工。
蘇州明基醫院方面,預計2026年完成婦幼中心三期建設,將新增床位500張;預計2029年完成康復長照中心建設,將新增300張床位。據粗略計算,明基醫院旗下兩家醫院將在未來六年間新增床位合計最少約1800張床位。
多家醫療集團赴港上市
除了明基醫院外,據看醫界瞭解,近年來還有多家醫療集團衝擊或已在港股上市。
2024年3月27日,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港股上市。據悉,截至2023年底,樹蘭醫療已擁有及運營3家社會辦綜合醫療機構,並已向中國17家合作醫院提供醫院管理服務。
2024年1月31日,國內知名的醫療集團陸道培醫療集團也再度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主機板IPO。公開資料顯示,陸道培醫療集團是血液病醫療服務集團,旗下擁有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北京陸道培醫院、北京陸道培血液病醫院等醫療機構。
而在2023年,高階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馬瀧齒科也傳出赴港上市的訊息。馬瀧齒科成立於2012年,擁有馬瀧服務、馬瀧產品和馬瀧DSO三大業務,有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4月底,馬瀧齒科在國內13個城市佈局29家口腔門診,擁有牙醫145名及271張牙科椅。
在看醫界舉行的2023上海(春季)醫交會上,畢馬威華北地區生命科學與健康行業合夥人柴婧曾表示,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港股仍是醫院及醫療服務相關公司上市的首選地。
此前,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社會辦醫的未來一定是連鎖化、集團化、規模化的,而上市可為社會辦醫可持續發展注入資本動力,幫助其更規範地發展,同時強化監管,讓非公立醫院更好地回饋患者和社會。
根據媒體有關報道,三博腦科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張陽認為,“社會辦醫走向資本市場,是發展的一條通道,但不是唯一的通道。”無論公立還是非公立醫院,只有擁有一批技術過硬、能解決問題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要有相應規範的配套管理支援,才能給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也是任何醫療機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