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爽)11月20日,位於地下700米的廣東江門實驗探測器主體建成,有關中微子實驗和幽靈粒子的話題在社交媒體平臺引發討論。有網友稱中微子就是“阿飄”,並開玩笑表示“鬼終於有高大上的名字了—中微子。”“在地下700米捕捉中微子相當於在地府抓鬼?”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王爽在11月28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將中微子與鬼聯絡起來是沒有道理的,因其檢測困難,很難捕捉,才會被戲稱為‘幽靈粒子’。”
不同於我們相對熟悉的其他基本粒子,中微子質量極小、完全不帶電。因此它既無法像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那樣,與探測儀器發生電磁相互作用,也無法像不帶電但質量大的中子那樣,比較容易與其他粒子發生碰撞。“這樣一來,中微子就像是一個幽靈,能夠輕易穿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幾乎所有物體,而不會被探測到,這就是它為什麼被稱為‘幽靈粒子’的原因。”王爽向記者進一步解釋。
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的主體。央視新聞圖
自1956年首次被證實存在以來,中微子領域研究已經獲得4次諾貝爾獎。但“捕捉”中微子難度極大,如何擁有更大、更先進的探測器從而獲取更精確的資料,是中微子研究的重點。此次江門中微子實驗的首要科學目標,就是解決國際中微子研究的核心問題——中微子質量順序測量,並同步進行多項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據瞭解,因為中微子的穿透力極強,建在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既可以有效遮蔽宇宙線和外界其他干擾,又不會阻礙捕獲中微子。
在應用方面,據央視新聞報道,科學家們還在考慮未來把中微子應用於對地球內部的探索。未來利用中微子技術,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通訊,甚至是星際空間通訊都可能更加便利。
王爽表示,正如絕大多數的基礎科學研究,雖然中微子目前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很遙遠,很難看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但說不定像電磁波一樣,在幾十年或一百年後,中微子的應用也會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