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周學津 文 牛宏超 圖)11月28日至11月30日,2024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展會現場看到,博覽會設有助行移動輔具、假肢及矯形器、康復等展區,有300餘家國內外企業、機構等參展。
東北大學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機協作實驗室研發的智慧導盲機器狗,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和導航系統等智慧裝置,透過預先程式設計的軟體控制,能夠理解並響應主人啟動、停止、設定目的地等語音指令。同時,識別環境中的障礙物、交通訊號燈等,可以根據環境實時調整行進路線。
“我在夏季專案比賽中用這款高強度碳纖彈性腳,冬季專案比賽用的是滑雪專用假肢。生活中我使用的是可交替上樓梯智慧膝關節。”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田徑女子100米T63級金牌得主劉雲海介紹,高強度碳纖彈性腳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體重、運動需求選擇合適型號。
AI步態訓練與評估系統(兒童版)是針對兒童的專業步行康復裝置,主要適用於兒童脊髓損傷或腦癱導致的下肢肢體功能障礙和步態異常、肌肉萎縮症、肌無力症、神經肌肉疾病、運動協調障礙等疾病的康復。機器人也會提供有趣、可供互動的遊戲,提高患兒進行康復訓練的意願,增加康復趣味性。
AI外骨骼康復機器人主要適用於各種型別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早期、中期康復訓練,可實現減重、站立、原地步行、室內室外平地步行訓練,步態訓練,功能評估等,10秒可評估200塊肌肉的狀態。
康復醫用3D印表機採用FDM熔融堆積技術,改良成型專用列印頭和成型倉降溫系統,主要用於兒童脊柱側彎支具的製作。據瞭解,列印一個普通支具需要3~4小時,中型、大型支具則需要7—10小時。
浙江大學無障礙感知與智慧系統浙江重點實驗室研發的彗光盲文刻印機,是國內第一臺千元級別輕量型盲文刻印機,其盲點圖生成與圖文混排編輯也為最新助盲技術。此外,彗光漢盲雙向翻譯平臺是國內唯一能處理複雜表格、數學公式等多模態文件統一翻譯轉換的軟體,其盲轉漢翻譯功能是世界範圍內首個將紙面盲文識別並翻譯成中文內容的技術。
多動及學習困難評估與訓練系統由數字康復管理平臺及多臺康復終端裝置組成,適用於多動及學習困難患者的數字化評估、能力測試和康復治療。該系統將傳統評估量表、神經心理專項能力測驗及生理訊號(眼動)相結合,為患者提供智慧化、精準化的康復服務,支援院內康復、居家康復、教學指導、醫療診治輔助、用藥管理等。
讓“觸控有聲音”。觸控有聲無障礙展臺面向視障人群,提供明盲雙視閱讀、增效觸感及音訊播放的多媒體服務,可以滿足圖書館、博物館、服務機構、政務中心等社會公共場所向視障群體提供的多場景無障礙資訊展示服務。視障人士透過撫摸編鐘下的盲文,透過觸感反饋技術,即可觸發相關音樂模組,讓千年前的聲音“可感可觸”。
多姿態平躺電動移位機無需挪動和轉移就能讓老人在床上享受泡浴,臥床失能患者無需下床,可有效防止意外摔倒,對脆弱骨質的二次傷害。“我們希望對臥床失能患者來說,洗澡這件事能迴歸享受。”相關負責人介紹。
升降灶臺由檯面、洗菜盆、水龍頭、排水管、按鈕式調節腿五部分組成,搭載面板控制,無極升降、數字顯示、遇阻回彈、兒童安全鎖等,具有一鍵復位、兩個(最高和最低)限制、三種記憶設定,適合人群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群體和殘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