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會無奈感嘆:“每逢佳節胖三斤,仔細一看三公斤。”過年長胖似乎成了大多數人難以擺脫的“鐵律”。眾所周知,體重過大暗藏健康危機。節後歸來,是時候審視一下自己的身材,採取健康行動了。那麼,什麼樣的胖才是肥胖?如何科學應對日漸豐腴的體態?
01
假期的慵懶是長胖“溫床”
回鄉過年的大學生小悅假期還沒過完,就發現自己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增重了近10斤(5千克)。她暫時放下了繁重的課業負擔,選擇了讓自己更為慵懶的生活方式:熬夜刷劇、睡到自然醒、大魚大肉、久坐不動。
控制不住自己往往難以控制體重。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出,不健康飲食(過多攝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纖維的食物和飲料)、缺乏身體活動、精神心理壓力大、不良的睡眠習慣(睡眠時間不足或過長)等生活方式因素與肥胖症密切相關。
另外,還有一些難以控制的因素。一些疾病和藥物因素(庫欣綜合徵等、潑尼松和氫化可的松、米氮平、曲唑酮、度洛西汀、阿米替林等以及腸道菌群失調)以及環境和社會因素(環境汙染、以久坐為主的工作方式、擁擠的生活環境等,社會因素如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社會時尚、政策導向等)也會影響體重。
既往已經證實,肥胖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此前,《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子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肥胖與21種重要疾病有關,包括心臟代謝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等。而且,這些肥胖相關疾病相互關聯。也就是說,出現其中一種疾病,就很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或多種疾病,造成疾病累積,從而導致肥胖人群患多種合併症的風險明顯增加。
02
體內脂肪多或少會準確“識別”
36歲的小林本身體重超重,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聚會應酬不斷,節後體重漲了6斤(3千克)。由於擔心自己成為肥胖人群,她選擇到醫院就診。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以往我們主要參考體重質量指數。但不久前,《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發表了一份報告,提出了一個統一的、與臨床相關的肥胖定義以及更準確的肥胖診斷方法。
報告建議,將體型測量指標(如腰圍、腰臀比、腰高比或直接測量體脂量)與體重質量指數結合診斷肥胖。報告指出,體重質量指數並不是體脂的直接測量指標,僅依據體重質量指數可能導致對體脂過多的錯誤分類和對疾病的誤診。
報告建議使用以下方法之一來確診體脂含量是否過多(肥胖)及體脂分佈情況:1.除體重質量指數外,至少參考1種體型測量指標(如腰圍、腰臀比或腰身比)。2.不考慮體重質量指數,至少參考2種體型測量指標(如腰圍、腰臀比或腰身比)。3.不考慮體重質量指數,直接測量體脂(如透過骨密度掃描等)。4.對於體重質量指數非常高的人(如>40),可以假定其實際存在體內脂肪過多。
報告提出了肥胖新分類,即臨床肥胖和亞臨床肥胖。臨床肥胖定義為因體脂過多直接導致器官功能減退的客觀體徵和(或)症狀,或進行標準日常活動(如洗澡、穿衣、進食和自主排便)的能力顯著下降的一種肥胖狀態。診斷為臨床肥胖的患者應被視為患有持續性慢性疾病,應接受適當的管理和治療。亞臨床肥胖是一種在器官功能正常情況下的肥胖狀態,雖然無持續性疾病,但未來發展為臨床肥胖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型別癌症和精神疾病等)的風險高。
03
健康生活、合理治療是肥胖“剋星”
今年春節的超長8天假期,為了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李先生把自己安排在了健身房裡。從除夕到大年初七,平均每天有兩個小時他都在這裡度過。一些就地過年的人將健身等運動當作春節休閒娛樂的方式之一,體重控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採取干預措施,讓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才是積極的應對肥胖的方式。肥胖可透過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有效應對。
運動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出,主動運動是肥胖症運動干預的重要措施,包括力量抗阻訓練、有氧耐力運動以及靜態/動態等拉伸運動。1.力量抗阻訓練。推薦力量訓練,尤其是注重下肢和脊柱的穩定性訓練;推薦自重抗阻訓練,主要針對大肌肉群進行靜態或等長阻力訓練,如站立踮腳、貼牆站馬步。靜態或等長抗阻運動每次持續2分鐘,運動12~15分鐘;動態抗阻的力量訓練建議每週2~3次。2.有氧耐力運動。在減重期間,成年人應該每週進行150~420分鐘的有氧耐力運動;在體重維持階段,應該每週進行200~300分鐘的有氧耐力運動,如步行、騎車、游泳等持續性、有節奏的、運動大肌肉群的運動。3.建議進行靜態/動態等拉伸以增強身體柔韌性。每週2~3次,靜態拉伸每次持續10~30秒,每個動作重複2~4次。
飲食方面,醫學減重膳食是為了滿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減重需求而採取的調整營養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飲食、高蛋白飲食、輕斷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等。
藥物和手術治療方面,目前我國共有五種藥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成年原發性肥胖症患者的減重治療,包括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尚未批准用於治療遺傳性肥胖症的藥物。需要注意的是,應用藥物治療肥胖症應該嚴格把握適應證,規範使用。對於手術治療,近日釋出的《中國肥胖代謝外科資料庫:2023年度報告》指出,減重手術是確切而持久的治療方式,對體重減輕和改善相關代謝疾病都有顯著的療效,不過需要明確的適應證。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