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演藝人員大S因甲型(簡稱“甲流”)引發的肺炎不幸去世,這一訊息令人震驚且惋惜。甲流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它會引起發熱、全身痠痛等症狀,如果出現咳嗽、胸悶氣短,可能需要行胸部影像學檢查以除外甲流肺炎。
下面就請急診科醫生馬豔秋從得甲流後影像學檢查、甲流影像學特點、甲流後是選擇胸片or CT進行科普,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這一疾病。
得了甲型流感(簡稱“甲流”)後,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如拍X光片或CT?
甲流的病情輕重不一,從輕微的發熱、咳嗽到嚴重的肺炎、呼吸衰竭均可發生。對於輕症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全身疼痛,常無明顯呼吸道症狀,這類患者經過合理的治療,通常在1-2天熱退,1周左右症狀完全消失,一般不需要急於進行影像學檢查。而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特別是那些出現過肺部併發症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影像學檢查,以評估肺部損傷程度及恢復情況。這時,具體的拍片時間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恢復能力都是獨一無二的。年輕、體質好的人往往恢復得更快,而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復。因此,在考慮何時拍片時,必須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如果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出現持續的咳嗽、呼吸困難或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
甲流肺炎的影像學有什麼特點呢?
甲流肺炎的影像學表現多樣,但具有一定的特徵性。在感染初期,患者肺部可能僅表現為輕微的紋理增多或小斑片狀陰影,這些陰影通常位於下肺胸膜下和肺門周圍。這些表現與普通肺部感染相似,可能難以區分。然而,隨著病情的進展,肺部病變迅速擴大,主要表現為磨玻璃樣高密度影和實變影。這些病灶多發散在,並迅速融合,可累及多個肺段或肺葉。
值得注意的是,甲流肺炎的影像學表現在不同人群中也會有所差異。在甲流肺炎的恢復期,病灶可逐漸吸收,肺部影像表現趨於好轉。然而,極少患者肺內可能殘留條索狀、網格狀陰影和侷限性肺氣腫等改變。
胸片和CT有什麼差別?
在醫學影像學領域,胸片和CT(計算機斷層掃描)都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它們在診斷胸部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相較於CT,胸片在某些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
一、影像結構與清晰度
胸片是前後位投照重疊成像,這種成像方式導致組織之間的影像容易重疊,從而影響診斷的準確性。相比之下,CT透過斷層掃描技術,能夠獲取胸部各個層面的清晰影象,避免了組織重疊的問題。CT還可以進行三維重建,從不同角度觀察病變,進一步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二、解析度與診斷能力
胸片的解析度較低,難以捕捉到細微的病變,尤其是肺部小於1釐米的病灶,很容易被胸片上的正常結構所混淆。而CT的密度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較高,能夠清晰地顯示肺部、縱膈、心臟等結構的細微變化。
三、檢查時間與便捷性
胸片檢查時間短,操作便捷,患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檢查。然而,這種便捷性是以犧牲診斷準確性為代價的。相比之下,CT雖然檢查時間稍長,但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診斷資訊,對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準確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結合甲流的影像學特點,除了常規的X線胸片檢查外,CT檢查在甲流肺炎的診斷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CT檢查能夠清晰地顯示肺部細微病變,包括磨玻璃樣高密度影、實變影以及胸腔積液等。此外,CT檢查還能夠評估病變的程度和範圍,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醫生提醒
甲流患者病情輕微時,只需要對症治療,如多喝水、多休息,酌情口服清熱解毒中成藥或者抗病毒藥物。對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需要透過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拍胸片或做胸部CT掃描等透過一系列檢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應對甲流,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態度,既不過度恐慌也不掉以輕心,在遵醫囑進行相關檢查的同時積極採取防護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文字|急診科 馬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