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潘戰和,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現在很多人都重視體檢,但在拿到體檢報告後,如果出現以下這些“字眼”,要提高警惕,可能是惡性腫瘤()的提示,建議進一步檢查排查或複查。
常規體檢化驗檢查通常主要包括:三大常規(血常規、大小便常規)、生化檢查、腫瘤標誌物等;影像檢查包括:超聲(彩超)、CT;內鏡包括:胃鏡、腸鏡等。
肺CT檢查,單明銘攝
【一】化驗檢查中癌症的“蛛絲馬跡”
1. 血常規
這是非常常規的檢查,主要目的並不是用來查癌症的。血常規主要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在化驗檢查報告中如果這些指標異常(升高或降低)會有上升或下降的箭頭表示,很多人看到箭頭就很擔心,其實引起這些指標異常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性的原因,有時還有化驗誤差。如果只是輕度的升高或降低,不用太擔心。
如果明顯的異常,比如白細胞明顯升高伴血紅蛋白降低(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容易出血),要警惕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明顯升高,要注意排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可能。
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同時減少見於所有型別的急性白血病;非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有時也會出現白細胞的異常明顯升高;血小板計數升高也見於非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比如肺癌、腸癌等;另外,很多癌症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血紅蛋白降低(貧血)。
2. 血生化
主要包括肝腎功能以及血糖血脂、心肌酶、電解質等。這個檢查當然不是為了檢癌症的,但某些指標的異常也要警惕癌症可能。
肝功能轉氨酶和膽紅素的異常,通常表示肝腎胰有問題,其中也包括惡性腫瘤。對於肝功能指標異常,要進一步檢查以排查肝膽胰方面的疾病當然也包括肝癌膽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
腎功能也是一樣,腎功能正常不等於沒得腫瘤,兩個腎只要有一個腎正常那麼抽血的腎功能就完全可以正常。而如果腎功能有明顯的異常,當然要去進一步檢查尋找原因,包括惡性腫瘤引起的腎功能異常(並不太常見)。
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注意排查骨腫瘤(包括原發骨腫瘤和其他癌症骨轉移)和肝臟腫瘤。
血鈣升高,當腫瘤骨轉移發生骨破壞,血鈣可能會升高。
3. 腫瘤標誌物
現在體檢基本上都會查這些腫瘤標誌物,其實我不是太建議過度查這些腫瘤標誌物,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非腫瘤高危人群,動不動查這些指標弊大於利,由於很多人會有輕度的升高,從而帶來焦慮糾結甚至是恐慌,並因而導致本來不必要的過度影像檢查比如CT等。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建議找腫瘤專科醫生諮詢,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有的定期隨訪複查就可以,有的要進一步有針對性檢查。最要不得的是自己簡單地對號入座。
【二】影像檢查中癌症的“蛛絲馬跡”
1. 超聲檢查
即大家說的B超、彩超,這在體檢是非常常見的。超聲檢查報告中如果出現下面這些字眼,要警惕惡性腫瘤可能:低迴聲或極低回聲、實性結節、邊緣不光整(成角、有毛刺等)或不清晰、形態不規則、縱橫比大於1、微小鈣化(砂礫樣鈣化)、血流豐富訊號等。但切記不能簡單對號入座。
2. CT檢查
常規體檢很少做CT,主要用於肺癌篩查。肺CT發現肺結主要有三類: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磨玻璃結節。
三者中,實性結節相對最為安全,磨玻璃結節次之,部分實性結節相對最危險。對於隨訪複查兩年沒有什麼變化(穩定)的實性結節,或者自然縮小或消失的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基本上是良性結節,不用太擔心,但繼續隨訪複查仍有必要。而如果肺結節帶毛刺、邊緣不規則、生長快、磨玻璃內部出現實性成分,就要高度懷疑惡性可能。
3. 其他影像檢查
磁共振、骨ECT、PET-CT等檢查通常不首先用於普通的體檢,多用於在其他檢查比如B超或CT發現異常時進一步檢查。
【三】內鏡檢查中癌症的“蛛絲馬跡”
胃鏡、食管鏡和結腸鏡分別主要用於食管癌和胃癌篩查、結直腸癌篩查。
和其他檢查不同,內鏡檢查如果發現可疑異常病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內鏡醫生當時就會取活檢,送病理檢查,病理檢查結果通常至少三天後才能出來,病理結果出來就明確診斷了。
最後要再次提醒大家,對於體檢中發現的異常,千萬不要人為忽視,要找專科醫生複診。醫生會綜合各方面的資訊綜合分析,也不要簡單地對號入座。
精選
文章
本文來自:2024-12-26腫瘤專科醫生《拿到體檢報告不要錯過這些字眼,可能提示惡性腫瘤》(潘戰和),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
編輯:魯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