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劍橋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中心副主任/中藥藥師
中華中醫藥學會藥膳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營養專委會標準化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臨床營養網》簽約營養師等。
擅長:運用食療學、營養學方法,調理各種偏頗體質狀態和亞健康狀態,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調理、產後調理等。
門診地點: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營養門診726室。
『 立 春 』
建始也
五行之氣
往者過
來者續
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
故謂之立也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春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
春季從立春開始,歷經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鳥鳴、雪融、魚遊都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開始了。立春節氣一般開始於每年的2月3~5日。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立春 · 三侯
一候東風解凍 | 形容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氣溫逐步回升。
二候蜇蟲始振 | 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形容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的物候現象。
三候魚陟負冰 | 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形容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由於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的物候現象。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立春 · 食養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立春不僅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也意味著萬物生長、春耕播種,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如何養生?《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這是《內經》中春季的養生原則。春季是陳推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富有生氣,萬物欣欣向榮。人們日常生活應該注意保養生髮之氣:天黑就睡,早晨天亮就起床,披散開頭髮,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悅,保持生機。如果違逆了春季自然之道,便變會損傷肝,使提供給夏長之氣不足,到夏季就熱不起來,就容易生病。
飲食宜平補而非滋補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相差懸殊,“立”的具體氣候意義並不適用於全國各地,所對應的地域只是我國華南地區,分界線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立春時(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那一線以南地區,已有春的氣息了;但我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穀雨立夏時才入春。此時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具體表現就是日夜溫差較大。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立春後,人的陽氣開始生髮,而外界寒邪會抑制這種湧動,易形成肝火內鬱。如果此時過於滋補將使人內熱上行心肺,容易誘發感冒、發燒、咽炎、咳嗽等疾病。因此,立春節氣應多選擇平性食物,少吃或不吃溫性、熱性食物,如辣椒、羊肉、海參、白酒等。建議多吃蔬菜和野菜,如白蘿蔔、白菜、春筍、薺菜、萵筍、黃豆芽、綠豆芽、菠菜、芹菜、百合等,有利於清內熱。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飲食宜少酸增甘
立春食養中的“養”,具有調腸、順應、保養、儲備之意。根據節氣調整飲食內容其目的在於保證陽氣順應時序規律進行生、長、收、藏,立春節氣養陽不是補陽氣,而重在平息風陽。
飲食味道上應減少酸味食物,適當增加辛、甘之品,以助陽氣生髮,如生薑、蔥、香菜、韭菜、洋蔥、香菇等。春季飲食強調“少酸增甘”,一是,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二是,多吃酸(酸入肝)會使肝的功能不必要的強大,而木(肝)克土(脾),肝氣過於旺盛,則容易剋制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所以要多吃些甘味食物(甘入脾),以增強脾的功能。
因此這樣“少酸增甘”飲食,春季肝才好蓬勃地生髮,也避免了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其他具有柔肝養肝、疏肝理氣作用的食藥物可適當增加,如蔥、香菜、花生、鬱金、丹參等。大棗、山藥最宜春季食用。山藥性甘味平,具有健脾養肝、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大棗性味甘平,是滋養血脈、強健脾胃的佳品。
忌寒涼、刺激性食物
過食性味寒涼的食品容易傷及脾陽,應儘量少吃或不食寒涼之品。少食生冷、酸澀收斂製品,以防肝氣不舒,如柑橘、檸檬、烏梅等。搭配一些健脾益氣的食材一同烹飪,更有助於食物營養作用的發揮與吸收,如大棗、山藥等。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推薦膳食:桂韭姜蝦
1. 材料準備
主要食材:蝦仁30克,韭菜10克,雞蛋1枚,鹽、蔥、調和油適量。
食藥物質:肉桂1克,生薑3克。
2. 製作方法
1)韭菜洗淨切小段。海蝦仁去蝦線洗淨,焯水備用。
2)先把油燒熱,放入蔥花變色出香後撈出。將雞蛋打散攪勻,放鍋中攤熟成塊後出鍋。
3)重新少加油加熱,放入薑末,把蝦仁和韭菜放入後翻炒。
4)肉桂煮湯,然後把煮好的肉桂汁倒入鍋中,和蝦仁一起小火熬至粘稠。
5)把雞蛋放入攪拌均勻,當徹底熟透後出鍋即可。
3. 功效:溫補陽氣,驅寒暖身。
4. 適用人群:陽虛體寒者。
5. 食用方法:一人份,可在節氣內常規食用。
6. 膳食點評:此時天氣依然寒冷,可能出現“倒春寒”,桂韭姜蝦可以補充陽氣,用肉桂、韭菜、蝦仁溫補陽氣,促進陽氣的產生,排除冬天剩餘的寒邪。因為此時寒氣重,所以用了肉桂溫陽。陽氣旺則不易感邪。
立春 · 食治
倒春寒,是比冬天的冷風還厲害的一種寒流。倒春寒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威脅極大,可能會導致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即中風,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兒童也容易在此時罹患百日咳、猩紅熱、感冒等疾病。除此之外,咽炎、咳嗽此時也多有發生。
立春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同時,春應肝,若起居失常,易形成肝火內鬱。內熱上行於咽喉,則誘發喉痺。內熱上行於肺,則誘發咳嗽。
1.喉痺
喉痺是以咽痛或異物感不適,咽部腫痛,或喉底有顆粒狀突起為主要特徵的咽部疾病。西醫學的咽炎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施治。臨床症狀:起病急者,多為咽部疼痛為主,吞嚥時咽痛加重;病久者,則可出現咽乾、咽癢、咽部微痛及灼熱感、異物感、哽哽不利等種種咽喉不適的症狀。
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過食辛辣、醇酒及肥甘厚味,少食油炸、燻烤類食物,多食新鮮水果、蔬菜類,選擇溫甘食物為主。
推薦代茶飲:潤喉茶
1. 材料準備
食藥物質:桔梗10克、金銀花5克、麥冬10克、玄參10克 、甘草3克。
2. 製作方法
將上述材料加入沸水燜泡約20分鐘,可反覆沖泡至味淡,每日一劑。
3. 功效:清熱滋陰,祛痰利咽。
4. 適用人群:適用於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乾燥,咽喉腫痛等人群。
2. 咳嗽
內熱上行於肺,肺的宣發肅降失司,肺氣上逆,導致咳嗽。此時物候變化多為肝火犯肺導致的咳嗽。
咳嗽既是一個臨床症狀,又是中醫的一個病名,分別為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咳嗽的臨床表現如下:陣發性,就是一陣一陣的出現咳嗽的症狀,咳嗽的時候可能伴有面赤,咽乾口苦,痰粘滯咽喉難出。可能伴有咳嗽時牽引著胸痛,症狀隨情緒波動增減變化。凡以咳嗽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例如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病,均可以清肺瀉肝、順氣降火為治療原則。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量多餐,儘量避免吃一些過於甜膩、過鹹的食品,如奶油、蛋糕、醃製或醬類等,忌食油膩食物和辛辣食物等;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忌菸酒,忌飲咖啡等。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適當的吃雜糧。
推薦藥膳:三鮮汁
1. 材料準備
主要食材:藕、荸薺、梨各50克。
2. 製作方法簡述
1)上述材料洗淨、切小塊,備用;
2)用紗布擠絞出汁液,也可根據口感需要加入適量白糖,攪勻即可。
3. 功效:清熱、肅肺、降火。
4. 食用方法:每日一份,一份約250毫升,3天為一週期。
5. 適用人群:內火犯肺,肺失清肅咳嗽者。主要證候為,咽乾,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黏,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或滑數。
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 應季藥膳速查速用 零基礎易學 專業營養師指導 ——《24節氣順時藥膳》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2 月 3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90438 名。更多資訊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