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肥胖是病的風險因素之一,如果已經患有心血管病還放任體重增長更危險。《心臟》雜誌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心血管病患者體重大幅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更高。
體重大幅增加增心血管病死亡風險
在心臟病領域權威雜誌《心臟》上發表的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英國生物銀行的資料對此進行了研究後發現,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個體中,體重的大幅增加與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的高風險相關。
在這項基於人群的大型前瞻性佇列研究中,研究人員計算了基線和隨訪期間體重測量的絕對間隔變化評分。研究人員透過實驗模型獲得了風險率等資料,以評估體重變化與心血管死亡、腦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全因死亡率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8000餘名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反覆測量體重的肥胖參與者中,43.1%為女性,平均年齡為56.6歲,研究的總中位隨訪時間為13.9年。52.7%的參與者體重變化穩定(體重減輕或增加<5千克),14.2%的參與者體重減輕幅度較大(≥10千克),5.1%的參與者體重增加幅度較大(≥10千克)。與體重穩定相比,只有體重大幅增加與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風險增加相關。因此,心血管患者遇上體重快速增加可謂是雪上加霜,威脅生命安全。
肥胖嚴重危害心血管健康
此前的一些研究就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尤其與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相關。一些研究表明,肥胖引起的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時患有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危險。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也指出,2019年中國歸因於高體重指數的心血管病年齡標化死亡率為38.64/10萬,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歸因於高體重指數。
《柳葉刀》子刊一項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的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各個年齡階段,代謝因素都是最主要的可改變心血管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和腹型肥胖最為突出。可見,高血壓和啤酒肚,最易致心血管病。
一項基於開灤研究的分析提示,曾經超重/肥胖、但現在體重指數正常的人,心臟代謝疾病風險仍然較高。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腹型肥胖是心梗的重要危險因素。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定義為腹型肥胖。即存在腹型肥胖,就會增加急性心梗的發病風險;而無腹型肥胖,也意味著內臟脂肪組織還非過量,實質性的過度心血管風險也相對較低。
終身避免肥胖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那麼,如何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美國肥胖醫學協會和國家脂質協會一些專家聯合發表文章,全面闡述了有關肥胖、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病風險的病理生理學和臨床考慮因素,建議終生避免肥胖(脂肪增加)可能會顯著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文章指出,對於患心血管病或有心血管病風險的患者,應儘早進行生活方式和(或)藥物干預,同時治療肥胖和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膽固醇(即膽固醇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
在日常飲食中,用不飽和脂肪酸或蛋白質替代飽和脂肪酸、用不飽和脂肪酸或蛋白質替代碳水化合物、用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酒精,可同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用不飽和脂肪酸替代碳水化合物,還可升高膽固醇水平。當然,營養攝入對脂質譜、脂蛋白和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在不同個體間可能存在差異。
此外,增加身體活動是管理心血管風險的優先事項之一,其中包括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