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
來源丨中紀委
2月6日,中紀委官網釋出文章《時代專論丨科學把握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和任務》,其中再次點名醫藥腐敗。
今年1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已明確指出,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
會議提出,著重抓好金融、國企、能源、消防、菸草、醫藥、高校、體育、開發區、工程建設和招投標等領域系統整治。
中紀委最新文章指出,以醫藥領域為例,需要深化推動醫藥體制改革,重構整體醫藥管理體系,並且透過改革有效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從根源上消除醫藥腐敗滋生蔓延的土壤。
此外還指出,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仍然嚴峻複雜。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不斷升級。金融、工程建設、幹部人事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仍是腐敗現象的易發多發區。違規插手招投標、明招暗定、圍標串標等頑疾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權力尋租和利益輸送現象較為普遍。
從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的目標來看,仍然要以改革為抓手,建立健全各領域的制度體系,從而減少腐敗機會、堵住制度漏洞,真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開年以來,醫藥反腐高壓訊號頻頻傳來。
1月7日,央視總檯播出電視專題片《反腐為了人民》第三集《揭開腐敗隱身衣》,曝光了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人民醫院原院長王茂生收受2億餘元回扣的案例,也再度將醫療腐敗拽進公眾視野。
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至少超350名醫藥衛生系統幹部被查,其中不乏院士、廳官、三甲醫院書記院長、藥企董事長。被查人員中,在地方醫療系統擔任要職的官員佔1/3以上,其中超30人為廳級幹部,超180名醫院書記、院長被查,有人卸任近10年仍被查。
2025年,對於重點問題、重點物件的監管依然將保持高壓力度。同時,醫療反腐在對行賄人層面的查處將進一步深入。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明確,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對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物件著重抓、著力查,深化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清除系統性腐敗風險隱患。增強以案促改促治實效,推動完善權力配置執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有效辦法。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剷除風腐共性根源。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縱深推進反腐敗鬥爭,深化拓展金融、國企、能源、菸草、醫藥、體育、基建工程和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反腐。
著力破解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發現、取證、定性難題,嚴肅查處濫用職權、翫忽職守、違規決策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問題,堅決查處那些老是拉幹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賄人,加大跨境腐敗治理力度。完善對重點行賄人聯合懲戒機制。
2025年,醫療領域“微腐敗”也成為關注物件。
中紀委官網2月6日釋出的《筆談丨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一文指出,緊盯鄉村振興、教育、醫療、住房、營商環境等方面突出問題精準出擊,深入整治民生領域的“微腐敗”。
要發揮以案促改治本功效,加強典型個案深度剖析、多發類案專題分析,精準發現案件背後深層問題和風險隱患,推動案發單位精準發力、靶向施治。要強化權力執行監督制約,依託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智慧監督大資料平臺,加強資料分析研判,匯聚財政、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資料資源,以資訊化手段為監督賦能。
此外,對於醫藥企業的商業賄賂風險,國家層面已釋出檔案進行引導。1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醫藥企業防範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其中形成了覆蓋醫藥購銷領域全業務、全流程、全鏈路的九個場景商業賄賂風險點。針對每個具體場景,列出正面、負面兩張參考“清單”。學術拜訪交流、業務接待、諮詢服務、外包服務、折扣、折讓及佣金,捐贈、贊助、資助,醫療裝置無償投放、臨床研究、零售終端銷售等典型場景均在列。
2025年,醫療反腐將繼續深挖,高壓之下,全行業也將進一步走向規範。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