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葡萄糖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正常情況下,人體透過激素胰島素來調節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內。然而,一旦血糖水平超過一定範圍,就可能對人體帶來一定危害,甚至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與代謝相關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突出特徵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高於正常範圍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作用受阻(胰島素抵抗),或者兩者的結合。
如果不及時控制,隨著疾病進展,可能會對心臟、血管、腎臟、眼睛和神經等器官及組織造成長期損害。高血糖的疾病負擔觸目驚心,但需要重點指出的是,如果早期篩查、干預、控制高血糖,絕大部分患者可以保持疾病穩定,並不影響生活。那麼,對於高血糖患者,如何早期篩查疾病?什麼時候應該開始藥物治療?本文將邀請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分泌科童強教授,為您一文解讀高血糖治療的那些事兒。
和高血糖是一回事嗎?懷孕了必須停藥?不一定!
高血壓和高血糖是兩種不同的健康狀況,都是代謝綜合徵的表現,常常一起出現,都是疾病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持續高於正常水平的情況。如前所述,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水平高於正常範圍。
不健康的飲食(高鹽、高糖)、缺乏運動、肥胖、吸菸和飲酒都可能升高高血壓和高血糖的風險。由於代謝紊亂,高血壓患者的高血糖風險、高血糖患者的高血壓風險都會升高,而且兩者都可能導致類似的併發症,如心臟病和中風(卒中)。兩者的管理策略有相似之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藥物治療以及定期監測等。
簡單地說,高血壓和高血糖是兩種不同的健康問題,但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可以相互影響,並且都需要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醫療干預來管理。
血糖超過這個範圍,就可以判斷為高血糖
高血糖的範圍通常是指血糖水平超過了正常值,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測量維度:
1. 空腹血糖: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在3.9~6.1mmol/L(70~110mg/dL)。如果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110mg/dL),則被認為是高血糖。
2. 餐後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正常應≤7.8mmol/L。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mL),則被認為是高血糖。
3.糖尿病的診斷切點: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是診斷糖尿病的兩個切點。
4.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稱為“空腹血糖受損”;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稱為“糖耐量異常”。
綜上所述,高血糖的範圍通常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值是用於診斷和評估高血糖的一般標準,具體的治療和管理方案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和個體情況來確定。
這個時候,就需要應用藥物干預高血糖了
童強教授指出,控制患者高血糖的策略是綜合性的,單一策略並不可取,需要採取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和應用降糖藥物等在內的綜合措施。當滿足以上條件時,就需要應用藥物干預高血糖了:
1.血糖水平:如果初次診斷時空腹血糖水平高於126mg/dL(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高於200mg/dL(11.1mmol/L),並且這種高血糖狀態在隨後的測試中得到確認,通常需要立即開始透過飲食和運動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治療,並搭配藥物治療。
2.對於大部分患者,建議在診斷2型糖尿病時立即開始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一線藥物的選擇需綜合考慮患者一般情況和危險因素,通常使用二甲雙胍。
3.新診斷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對於糖化血紅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並伴有明顯高血糖症狀的新診斷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胰島素並結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方案可在血糖穩定下降後進行調整。
4.生活方式干預後的血糖水平仍然較高:對於那些透過改善飲食和增加運動等生活方式的調整後仍未能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患者,藥物治療通常是必要的。這通常在診斷後的3至6個月內進行評估。
5. 血糖目標與患者個體情況:個體的血糖控制目標會根據年齡、伴有疾病的風險、糖尿病病史長度和其他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例如,年長患者或那些有嚴重併發症風險的患者可能有更寬鬆的控制目標,這可能會推遲藥物治療的開始。然而,對於大多數患者,如果經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後血糖水平仍舊高於目標範圍,便需要開始藥物治療。
總結來說,是否需要藥物治療高血糖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血糖水平、生活方式的調整效果、個體的血糖控制目標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應這樣做
童強教授特別指出,由於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就是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病程、健康狀況、藥物不良反應風險等因素實施分層管理,並對血糖控制的風險/獲益比、成本/效益比等方面進行科學評估,以期達到最合理的平衡,所以具體何時開始藥物治療、選擇何種藥物治療方案,還是應該諮詢醫生。
例如,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風險患者、預期壽命較短、有嚴重併發症或合併症的患者可適當放寬血糖控制目標。因此對於一位9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以略微放鬆一些,避免低血糖不良反應,不用考慮其遠期併發症風險。由於患者可能自理能力較差,需要對其家屬一併進行糖尿病患者教育。而對於一位年輕的患者,就應該考慮強化降糖以降低遠期併發症風險。同時,為了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應該選擇儘可能方便的糖尿病治療方案(如口服藥物或每週僅需注射一次的藥物)。
目前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分為口服和注射兩大類,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及生活情況,個體化選擇。
口服藥物。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和藥物聯合中的基本用藥。而磺脲類藥物(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奈類藥物(如瑞格列奈)、噻唑烷二酮(如吡格列酮),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如利格列汀、西格列汀)是主要聯合口服降糖藥物。
注射藥物。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如利拉魯肽、度拉糖肽)和胰島素是主要注射用藥。前者還具有一定減肥作用,後者降糖作用強效,但需要關注低血糖風險。
總結
高血糖是非常常見的一類慢性疾病,及時干預是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措施。透過生活方式干預和必要時的藥物干預,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導致的遠期併發症風險。希望本篇文章,可以解開您的疑惑。高血糖防控,讓我們一起努力。
專家簡介
童 強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教授
研究方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介入治療臨床研究
糖尿病足創面修復臨床研究
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醫促會糖足分會足病師組委員
重慶市醫學會內分泌專委會委員兼秘書
重慶市醫師協會內分泌專委會常務委員
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協會糖尿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重慶市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足學組副組長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2項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10餘項
國內外發表論文20餘篇,論文收錄於JCEM、PLOS ONE等雜誌
參考文獻:
[1].Deng W, Zhao L, Chen C, et al. National burden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21: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J Diabetes. 2024 Oct;16(10):e70012.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華糖尿病雜誌, 2021, 13(4): 315-409.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