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自去年開始,就陸續出現噯氣、脹氣、沒胃口等症狀,經檢查很快就確診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吃藥吃了大半年,情況有了一點好轉。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這個事情,聽說現在有牙膏就可以治療,而且價格優惠,很多人用過效果都不錯,於是他也心動的下單了一支回家用。
牙膏用了一個多月,想著幽門螺桿菌應該少了很多,然而複診的時候結果卻截然相反,他很疑惑,牙膏不是有治療功效,怎麼越刷感染越嚴重了?
一、什麼牙膏能治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上個月,江蘇省消保委公開了關於牙膏市場的調查結果,發現很多消字號械字號牙膏產品在宣傳中,經常標榜不實的醫療效果,誘導消費者購買。
對此中國口腔用品協會強調,凡是消字號、協字號、藥字號口腔產品,標註有醫療作用的,都屬於違反法規行為。
比如市面上常見的牙膏“功效”——防蛀牙,也是常用手段,如果對蛀牙有了解的朋友應該就知道,蛀牙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牙體受侵蝕的一個慢性過程,而且牙體一旦損耗,就無法自我修復,只能靠專業的補牙填充材料進行修復,刷牙最多能預防蛀牙,而不是治療蛀牙。
還有一種說法是牙膏能抗幽門螺旋桿菌,其實這種細菌主要存在人體胃部,牙膏刷牙只作用於口腔,可能有人說口腔內也有一定的幽門螺旋桿菌存在,但別忘了,口腔也是多種菌群共存的綜合環境,而所謂的抗菌牙膏,往往添加了廣譜抑菌劑,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口腔內菌群紊亂,得不償失。
二、牙膏成分致癌?有科學依據嗎?
此前,網上盛傳牙膏中含有致癌成分,搞的人人自危,但這些成分真的有致癌風險嗎?其實還真不一定。
• 過氧化氫
這種成分是常見的漂白劑,被常用於美白牙膏中,認為可以透過刷牙把牙變白,後來又研究發現過氧化氫也會對口腔粘膜產生致癌效應。
但任何東西只要適量原則,其實也不會產生太大損害,而且牙膏中新增的過氧化氫往往很少,就算每天使用,也不會穿過人體的防禦機制,更不用說毒性。
• 微塑膠
都說牙膏中添加了微塑膠,認為塑膠殘留會損傷口腔粘膜,長期下來容易產生持續性傷害,增加致癌風險。
但實際上這些直徑<5mm的塑膠顆粒主要的作用其實是為了增加刷牙時的摩擦力,幫助去除牙齒上的汙垢和色素,而且這種成分還不止新增在牙膏中,很多化妝品也會使用這種成分,用來增加產品的粘稠度和質感,甚至人體中也會產生這種微塑膠顆粒。
儘管如此,還有有一些牙膏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風險:
• 三氯生
含三氯生的牙膏,比如市面上常見的抗菌、防蛀等牙膏大多含有此成分,根據研究發現,三氯生是有一定致癌風險,在動物實驗中還可以觀察到三氯生對結腸炎症和相關結腸腫瘤的不利影響;加上三氯生如果喝含氯的自來水反應後,可能會產生氯仿,增加肝癌風致病風險。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牙膏用原料規範(GB22115)》,對牙膏使用三氯生成分規定用量不得超過0.30%。
• 二氧化鈦
這種成分多以食品新增劑出現,按標準新增一般不會產生太大損害,根據《牙膏用原料規範(GB22115) 》中標準規定,牙膏中的二氧化鈦最大歷史使用量為2.0%。
三、刷牙不刷到這個關鍵地方,等於白刷!
除了牙膏,刷牙也有技巧,但事實上很多人刷牙方法都忽視了一些關鍵區域,比如牙齒和牙齦相接的區域最容易藏汙納垢,不注意清潔,容易軟垢堆積,滋生牙結石,長此以往,牙菌斑不斷侵蝕,牙齒容易出現蛀牙、牙周病、牙齦出血、萎縮,甚至掉牙等風險。
此外,還有很多習以為常的刷牙習慣可能也存在誤區,平常生活裡也要多多注意:
1、刷牙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
很多人以為刷牙時間越長,清潔的程度越高,但刷牙並不是量越大越好的事情,相反,刷牙超過5分鐘就可能刺激口腔組織,導致牙釉質損傷甚至形成楔缺,一般建議刷牙時長在2-3分鐘為宜。
2、挑選牙刷有“硬性指標”
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馮劍橋教授表示,刷牙的牙刷也有要求,想要刷的乾淨,牙刷要挑選小刷頭,刷毛長度是兩顆門牙的1-1.2倍,高度和門牙高度差不多,刷毛硬度不宜太硬也不宜太軟,用刷毛輕按手背,來回輕蹭,感覺不會不舒服。
3、有牙就要堅持刷牙
有些老人上年紀後,因為缺失了很多牙,早早戴上了假牙,對待刷牙這件事就不認真了,甚至有些牙都不刷,直接漱口,其實這樣也是不對的,雖然牙沒了,但牙齦、牙槽骨還在,還是需要保護好我們的口腔環境衛生,建議可以餐後,用細軟牙刷輕輕刷洗和按摩牙齦,減少口腔細菌滋生。
總的來說,刷牙不僅是保護牙齒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口腔問題的重要一步,日常注意餐後刷牙、漱口,避免食物殘渣滋生細菌,葉酸保護口腔衛生健康的關鍵。
參考資料:
[1]《注意!牙膏不能治療疾病!》.廣東藥監.2022-01-10.
[2]《刷牙時間越長越好……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健康中國.2024-09-17.
[3]《刷牙誤區多 避免掉“坑”裡》.健康報.2024-04-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