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到來,家長們又將面臨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要不要把手機完全交給孩子。
把手機交給孩子吧,擔心他們在寫作業、休息的時候偷摸著玩,影響學習和視力;不把手機交給他們吧,讓一群作為“數字原住民”的當代孩子一整個假期都遠離科技、資訊、娛樂確實不太現實。
成都兒童團8週年特別策劃之「家庭沙龍微聊」首場活動即將開啟,這一次,我們想和家長們聊聊手機這件事。
✦ 什麼時候把手機給孩子合適?
✦ 每天玩多久手機是“科學的時間”?
✦ 發現孩子偷玩手機怎麼辦?
本週六下午兩點,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導師蔣昱將和家長面對面分享,幫助大家找到讓孩子與手機和平共處的具體方法。(活動報名方式詳見文末)
去年底,《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釋出。
資料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且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過去五年以來,使用手機上網的未成年網民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
即便大多數家庭中都會制定關於手機使用的規則,但似乎只有極少數的家長和孩子,能真正在手機這件事情上達成統一。
不少家長在社交平臺分享了關於孩子和手機的“一地雞毛”:
“閨女四年級拿到手機後迷上了遊戲、聊天,成績下滑。她連續偷買了四部手機,在被沒收三部之後,和她約定手機使用時間為週末、節假日限時使用。有天被我發現,她又偷買了一部,我將幾部手機當她面全部砸爛。”
“我家孩子一直比較乖,我覺得他夠自律了,便在三年級時把平板給他,讓他自行保管。可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回來看他眼神不對,作業也沒寫完。問他為什麼,一開始不講,還撒謊。原來他在偷偷打遊戲,被我一頓痛罵。”
“孩子四年級的時候,爸爸就給他買了手機。因為這個手機,我跟他爸爸教育分歧越來越大,孩子爸爸覺得教育應該疏而不是堵,根本沒察覺孩子沒有自控力。這兩年,經歷了手機遊戲充值,熬夜打遊戲,我真的盯得精疲力盡,都想放棄婚姻了。”
許多家長明白把手機教給孩子是遲早的事,但卻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孩子可能出現的“沉迷期”,而在手機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
米粒11歲的時候,再也不肯帶電話手錶,因為他覺得幼稚,為此還故意把電話手錶搞丟。班上有個別孩子有手機和自己的微信,想要媽媽也給他準備手機,要註冊微信,方便和同學聯絡。
米粒媽媽一度計劃上初中或高中的時候再給他準備手機,但後來聽了一些有經驗的家長說,手機五六年級給最合適。
因為不論多自覺的娃娃拿到手機,出於新鮮感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沉迷。五六年級沉迷,在上初中前及時糾正,對學習和成長影響還沒那麼大。如果在初三、高三這樣的節點沉迷,想要補救都來不及。
“初二三的時候,你想管他都管不住,有的娃娃把自己的壓歲錢,或者生活費省出來偷偷買手機,家長根本就不知道”。米粒媽媽抱著堵不如疏的態度,計劃六年級的時候給孩子手機。
多多爸也主張早點給孩子手機,“最遲五六年級”他說。
為了測試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自控程度,暑假的時候,他特意把ipad解禁,給孩子註冊了微信,同時商量好每天使用ipad的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
如果孩子能夠按規定使用ipad,暑假結束他就給他手機。
一個暑假之後,孩子自然是沒透過測試,眼睛還近視了。“只要沒人在家,他就會玩iPad,一天起碼2個小時以上。後來發現我透過螢幕使用時間監測之後,還悄悄把這個功能關了。”多多爸爸說。最讓他生氣的是,孩子偷偷用了平板被抓包還不承認,白天捱了批評,晚上趁家裡人睡覺,又偷偷把ipad帶入臥室,早上五點多就醒了,蒙著被子悄悄打遊戲。
暑假還沒結束,ipad收回。
“Ipad的密碼平均半個月就要改一次,改到最後,我都記不住密碼,但他知道。你都不清楚他是怎麼知道的。”下半年孩子讀六年級了,按原計劃是要給孩子手機的,但多多爸猶豫了,開家庭會議的時候,全家人除了他,其他人都贊成等高中在給孩子手機。
“20年前,我就是高中有手機的,現在怎麼可能高中才給孩子手機。太離譜了!”多多爸說。
但他也坦誠自己也確實不敢貿然把手機給孩子,之前覺得娃娃沒透過他的測試,是孩子沒準備好拿手機。但看了很多關於孩子使用手機文章之後,他意識到是他自己沒準備好,“沒有具體的手機管控方法可以給到他,也不能面對他拿到手機後可能出現的‘沉迷’狀況”。
手機究竟有啥好玩兒的,孩子拿到就不願意放下?大致為以下三種原因:
● 社交依賴:孩子們透過電話、QQ、微信和自己的“社交圈”保持聯絡,同時也透過手機及時“上網衝浪”,否則難以融入朋友間的對話;
●遊戲依賴:資料顯示:我國62.5%的未成年網民常在網上玩遊戲,13.2%的未成年手機遊戲使用者在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超過兩小時。
●娛樂依賴:如今的手機娛樂應用層出不窮,聽歌、刷短影片、看小說,不知不覺就“偷”走了孩子的注意力和時間。最新資料顯示,未成年短影片使用者規模已經超過1億。
細細數來,每一代家長都有自己擔心的“沉迷”。
往前推個十幾年,家長擔心孩子沉默電腦、沉迷追星、沉默小說;追溯得更久一點,古代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因為愛鬥蛐蛐,而耽誤了學業。
因時代變化而產生新的娛樂方式,這是無可避免的。但要注意的是,手機是資訊時代特有的娛樂方式,但並非唯一娛樂方式。
除了約定好的使用手機的時間,CC會破例把手機給兒子的情況多是,自己與丈夫和朋友們聚會或是都在忙工作時,雙方都空不出時間陪孩子玩,只能把手機給他,讓他乖乖地在沙發待著。
手機像一件“哄娃”利器,孩子刷上一會兒短影片,便能安靜下來。
網友就孩子迷上短影片這件事進行求助
在孩子想玩的時候,如果家長有時間和孩子打籃球、做手工或是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時,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也願意放下手機。
我們承認手機的巨大吸引力,但如果家長從小陪著孩子多發展興趣愛好,和手機“搶奪”孩子的注意力,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抗手機時或許會輕鬆一些。
把“沉迷”歸結於手機,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家長們在迴避某些實質性的問題——沉迷手機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實則卻是整個家庭在孩子的陪伴和成長中的部分環節出了一些問題。
發現了問題,我們就及時解決它。
孩子們在數字媒體的環境中成長,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在資訊時代不讓孩子使用網路和手機,就像狩獵時代不許孩子玩石頭和飛鏢一樣荒謬。
去年高考結束後,團長採訪了不少高分“學霸”,他們幾乎都在小學五六年級就有了手機,並且都曾不同程度有過“沉迷”的經歷。
有位同學五年級拿到手機後沉迷於網路小說,成績有所波動。但好在“醒悟”及時,一切在初中時回到了正軌。在她看來手機對於“Z時代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週末同學出去玩,沒有手機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一是聯絡不方便,二是沒有手機的話,可能會出現融不進同學聊天的情況。這種社交上“融不進去”帶來的尷尬感,可能會給某些較為敏感的學生帶來更大的影響。”
在娛樂之外,技術為孩子打開了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手機已經深度嵌入了孩子的學習生活,例如學校和老師會藉助手機軟體來佈置作業,學生也會利用各種軟體來輔助作業。
早些年,如果問小學生可以在網路中透過怎樣的途徑幫助學習,“百度一下”或許是最普遍的答案。
換做如今的小學生,他會告訴你哪些軟體可以用於搜題、哪些軟體可以用於閱讀、哪些軟體可以幫助練習英語口語、哪些軟體可以查詢名人名言。
孩子是望著父母背影長大的,父母的日常使用手機的不良習慣會不自覺地影響著孩子的習慣。因此,手機也是當代家長們的必修課題。
我們總認為孩子使用手機會導致沉迷於遊戲、短影片等等,會不會是我們很少思考怎麼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又或是,自己對手機的瞭解,僅限於朋友圈和遊戲呢?
本週六下午兩點,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導師蔣昱將和家長聊一聊手機與孩子。
我們希望透過可操作的方法論,緩解家庭對於“手機猛如虎”的焦慮,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找到與手機和平共處的方式。
————分享嘉賓————
————活動報名資訊————
-招募物件 -
3-18歲兒童家長
-活動費用 -
-活動時間及地點 -
1月27日(本週六) 14:00
成都傳媒集團(紅星路二段)7樓
即可進群報名本次「家庭沙龍微聊」
———關於家庭沙龍微聊———
「家庭沙龍微聊」是成都兒童團八週年特別策劃活動之一,我們將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大咖與家庭,和廣大家長面對面分享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探討在全新的挑戰與機遇面前,如何跳出固有思維讓孩子擁抱曠野般的人生。
大家有什麼關心的話題、期待的嘉賓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後續活動,敬請期待!
文丨嘻排版丨阿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