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氣賀新歲,龍騰迎新春。又是一年新春到,人們以各種方式相聚相守、共賀新禧。春節期間,各地的“村晚”可謂是遍地開花,這種新的過年形式,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在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張前村,每年都會有一批返鄉大學生聚集到這裡,和村民們一起呈現一場文化大餐,今年已經是他們舉辦的第五屆“村晚”。品年味,看鄉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張前村,一起感受“村晚”中升騰的年味。
返鄉青年辦“村晚”
一大早,張山子鎮張前村村民委員會的會議室裡就聚滿了人,為了即將上演的龍年“村晚”,村民們自發來到這裡,各司其職,為演出做著最後的準備。
“大家抓緊時間,演出前再走一遍臺!”指導大家彩排的小夥兒名叫王召陽,是這臺“村晚”的幕後策劃人。此次和王召陽一同前來的還有二十餘名返鄉大學生,這已經是他們在張前村舉辦的第五屆“村晚”。自2019年春節開始,每年寒假返鄉,他們都會聚在一起組成志願服務隊,為村民們呈現一場文化盛宴。
距離正式演出還有一個小時,舞臺上,大學生們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最後的彩排,舞臺下,張前村黨支部書記宋飛帶領著鄉親們掛起燈籠,生起篝火,炸丸子,炒花生,忙得熱火朝天。
彩排間隙,王召陽拿來相機,一邊觀察一邊拍照。照片定格了熱氣騰騰的節日氣氛,也記錄著日新月異的鄉村圖景。就在幾年前,眼前這個熱鬧溫馨的村子還是另外一番情景。
從“空殼子”到“幸福村”
張前村曾經是有名的困難村,村內主幹道受損嚴重,經濟條件和衛生環境也都相對落後。2018年,剛剛上任黨支部書記的宋飛從改善村容村貌開始,對村莊道路進行硬化、綠化和亮化,堅持開展衛生整治,改善人居環境。也正是在這一節點,剛剛考上大學的王召陽來到這裡,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志願者。
王召陽回憶,那段時間,張前村每一天都在變化。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村裡安上了太陽能路燈,鋪設了下水管網,還利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發展起了邊角經濟,搭建起葡萄長廊,搞起了葡萄種植。路通了,產業活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百姓們腰包鼓了、生活富了,對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怎樣進一步提升村民的精氣神,又成了擺在宋飛面前新的難題。而這時王召陽的一個提議讓宋飛眼前一亮,經過討論,大家決定要辦一場家門口老百姓自己的“村晚”。
早些年,張前村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即使是春節期間,村子裡也顯得沉寂空曠。村裡要辦一臺“村晚”,找回丟失的年味,這一訊息很快在村民中間傳播開來。但是在哪辦,怎麼辦,誰來演,顯然,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據王召陽介紹,第一屆“村晚”沒有場地也沒有服裝,大家用鐵架子搭了一個舞臺,上面鋪了一個破爛的紅地毯,由書記主持,村民們吹笛子、拉二胡、跳廣場舞,準備了五六個節目,大家“東拼西湊”,不僅把第一屆“村晚”辦成了,還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也正是從那時起,“村晚”就成為了張前村每年必備的迎年大戲。
如今五年過去,張前村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村晚”也有了專門的舞臺。在王召陽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返鄉大學生參與進來,把自身所學和家鄉所需相結合,將自己的理想和奮鬥融入到返鄉的火熱實踐中,不僅讓“村晚”的節目更加精彩,也為家鄉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晚”背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伴隨著一聲聲炮響,大鼓再度敲起,大家翹首以盼的2024年“村晚”終於拉開了序幕。膠州秧歌、柳琴戲、傣族舞、小提琴獨奏,一個個沾著泥土氣、帶著文藝範的“村晚”節目輪番上演。舞臺上,大學生們邁起輕盈的舞步,唱起動人的歌曲,盡情釋放著青春的活力。
臺上演得熱鬧,臺下看得盡興,儘管天空飄起了雪花,但村民們的熱情絲毫不減。演出中間穿插的互動抽獎環節更是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一曲山歌,幾句鄉音,就能直抵人心,牽出對家鄉的認同感。無論是在外求學還是為了生活打拼,平日裡散落各處的遊子,也在這場聯歡中找回了記憶中的年味。“村晚”的出現像一根紐帶,將家鄉和遊子緊緊連線在一起,讓他們對回村過年有了新期待。
從曾經的“爛泥溝”到今天的“幸福村”,張前村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凝聚起了鮮活生動的精氣神。在村民的聯歡起舞、歡聲笑語中,一條圍繞鄉村振興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線”越發清晰。
圍坐在篝火旁,品嚐著家鄉美食,聊著一年的收穫,看著煙火升騰的喧鬧氣象,感受著歲暮團聚的美好期待,過年的意義也因此得以彰顯。“村晚”見證了一個村莊的美麗蝶變,凝聚著一個村落的集體夢想,也傳遞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嚮往。
以青春之名,赴家鄉之約。把外面的精彩帶回家鄉,用傾情的演出回報家鄉,彰顯的是學子們對於家的無限眷戀。以鄉村為舞臺,把好日子唱成歌、編成舞,奏響的是鄉村振興的新樂章。“村晚”就像一個視窗,透過它,希望更多的鄉村能夠被看見,也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登上舞臺,為“村晚”助力,為家鄉添彩。
本文編輯:CHEN°
責任編輯:林美妮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影片:[email protected]
一經採用將獲得線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