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越發推動,高學歷人才數量也日益增多,與之而來的便是學歷的“含金量”,逐漸被稀釋,尤其是對專科生、本科生而言,想透過自身學歷來佔據優勢,也並沒有以往那般輕鬆了。
城市以及各行各業的發展,往往離不開人才的推動,但何為“人才”,很多人的第一想法便是高學歷的高階人士,像是清北復交這類名校畢業生,985碩博學生,或是“海歸留學生”等等,都在就業市場上是“香餑餑”。
高學歷人才不光在就業上能佔優勢,在薪資待遇方面也能略高一籌,還能夠享受到相關的“人才補貼”,比如住房、安家費等等,但不同的城市對人才的標準也不同,而湖南一地引進人才包含多名三本生,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變味的“引進人才”?湖南一地引進多名三本生,名校生破防了!
多數家長常會抱有“望子成龍”的心態,期望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崗位,成為“人上人”,但理想與現實之間,卻存在著很深的“壁壘”。
尤其是想要走“人才引進”道路的,那對學生的學歷和能力等,也有著頗高的要求,但湖南永州的一份人才引進名單,卻給了不少學生帶來“希望”。
從名單上可以看出,除了碩士生之外,還有不少民辦本科和三本生,比如廣州商學院等等,也讓不少人感慨:啥時候三本生也可以被稱為“人才”了呀?而且民辦本科的學歷“含金量”,不用多說也都懂得!
名校生也忍不住破防了,三本生能被當做“人才”引進,也讓部分人持有質疑態度,認為又是“蘿蔔招聘”,典型的“少爺公主”出來工作了,這豈不是變味的“引進人才”?而當地也表示,引進的人才是嚴格按照相關程式和流程走的,並不歧視三本學歷!
不得不說,一番話也可謂是很得體了,而且還彰顯了自身的格局,的確,誰說三本生、民辦本科生不能被稱為“人才”?即使學歷沒有碩博生那麼高,但能力卻並不差,當學歷門檻過關,自然也能夠獲得“引進”機會了!
而且自打三本和二本院校合併後,對本科批次的劃分,也沒有以往那麼明確、精準了,只不過是人們對學歷的概念罷了,不同高校在不同地區的錄取批次不同,但這並不代表教育水平的高低。
所以不論是否是“公主少爺”出來工作了,還是自身真的有能力和本事,都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畢竟學歷並不能夠代表“一切”,也不乏有學歷高卻能力低的“人才”,那即使引進來的意義也並不大。
更何況,人才引進不代表“量身定做”,大學生可別懷有僥倖心理,或者想要“走捷徑”等,那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更是揉不得一粒沙子的,與其託關係走親戚,還不如腳踏實地,那才是自身的“真本事”!
學歷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依據,個人能力才是“根本”
老話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而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講,不以學歷“論英雄”,也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當一個人自身的專業技能出色,那即使是技校生、職高生,也可能會成為本科生或者碩士生的“師傅”,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
大學生與其把重心放在提升個人學歷上,不妨多多充實個人專業技能,具備更豐富的實操經驗,那樣才能夠擁有更多的“閃光點”,尤其是技術型工作崗位,專業技能才能讓自身“立足”,而不是空有學歷,不過是“花花架子”罷了。
除此之外,大學生還需對自身實力有著清晰的認知,不要習慣性的自我否定,擁有更高的勇氣和自信心,雖說崗位不見得能錄用自己,但事情總要嘗試了才知道,不試一試又怎麼能夠知道是否成功呢?
大學生可別陷入“自我內耗”中,甭管學歷是低還是高,都別被“門檻”勸退,說不定憑藉自身的能力,能夠獲得他人的青睞與賞識呢?
寫在最後:學歷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不能用學歷去衡量他人,不過是一張“含金量”較高的紙罷了,若想勝任工作,那還是要看自身專業技能,以及工作心態,還有便是“為人處世”的能力,大學生可要保持清醒,別被他人所影響!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