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選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十期(總第780期)
最近,“賓士”與“奇瑞”的衝突,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本著“時時處處學語文”的精神,本文擬從這個衝突出發,先談一點兒與之相關的語文知識,然後跳出這個具體事件,說一點兒人生的感悟。
先說賓士這個世界聞名的汽車品牌。
賓士(Benz)這個名字,來源於其創始人卡爾•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86年1月,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專利,被譽為“汽車的發明者”。
細心讀上面一段話,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是Benz,但車名就翻譯為“賓士”,人名就翻譯為“本茨”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翻譯中的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問題。雖然“賓士”“本茨”都可以作為Benz的翻譯,但是,作為一個汽車品牌,如果翻譯成“本茨”,從漢語角度來看,就有些莫名其妙,令人不知所云。而“賓士”就不同了,一下子就給人以特別生動具體的形象,正與汽車的功能與特點完美匹配。
追溯一下“奔”和“馳”的字源,能看得更清楚。
奔,會意。金文字形,上面從“大”(人),象人揮動雙手,下面從“止”(趾),而且是三個“止”,表示快跑。本義:快跑。
這個“奔”字,在造字時,與今天漫畫創作很像,要表示人跑得飛快,腳步就要有重影了。所以,不是說人有三隻腳,而是兩隻腳移動頻率非常之高,讓人彷彿看到了第三隻腳,或者說是更多隻腳。
馳,形聲。從馬,也聲。本義:車馬疾行。
在古代,如果說起用什麼東西形容速度快,那肯定古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飛奔的馬。因此,在造字時,想要用一個什麼字來表示速度快,那就很自然地想到了馬。
馬與古人的密切程度,就像汽車之於今人的關係一樣。在漢字中,有大量以馬作為形旁的形聲字,都和馬的名稱、性狀或者駕車、驅車等密切相關。
“賓士”這個品牌的翻譯,真是神來之筆,既滿足了音譯的需求,在意譯上又天衣無縫。
當然,臺灣把賓士譯為“賓士”,香港把賓士譯為“平治”,也都有很好的寓意,但總體來說,我覺得都不如大陸的“賓士”一詞譯得更為巧妙。
再說奇瑞這個汽車品牌。
根據奇瑞的官方解釋,
中文釋義:奇,有“特別地”的意思;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合起來就是特別地吉祥如意。英文釋義:CHERY是英文單詞CHEERY(中文意思為“歡呼地、興高采烈地”)減去一個“E”而來,表達了企業努力追求、永不滿足現狀的理念。
你看,這個“奇瑞”在中文和外語的轉換上,依然是音譯加意譯的方式,在音譯與意譯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下面,也從字源上來追溯一下“奇”和“瑞”各自是怎麼回事。
奇,是一個會意字。從大,從可,可亦聲。本義:奇異,怪異。《說文》中的解釋:奇,異也。
瑞,是一個形聲字。從玉,耑( zhuān)聲。本義:玉製的符信,作憑證用。《說文》中的解釋:瑞,以玉為信也。
中國古代玉文化非常發達,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後來,瑞就進一步引申為吉祥如意的意思。比如,常說的“瑞雪兆豐年”。很多從“王字旁(斜玉旁)”的字,就與玉密切相關。
從造字角度來看,“賓士”與“奇瑞”構成了一種奇妙的呼應,都是會意字+形聲字的組合。
以上說完了語文知識,再說一點兒由此事生髮出來的人生感悟。
1.衝動是魔鬼,所以凡事務必要三思而後行。
《論語》中有這樣兩句話,值得反覆思考揣摩,融入血液。
一個是“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論語•顏淵第十二》),意思是由於一時的衝動氣憤,不但忘了自身的安危,甚至還由此牽累了親人,這是糊塗蛋的做法。
另外一個是“君子有九思”一章中的“忿思難”(《論語•季氏第十六》),意思是一個人在憤怒時,當三思而後行,要考慮到可能的後果與不良影響。
2.事實不因矛盾雙方的強弱而改變。
人容易在看問題時,站在同情弱者的角度,對強者有天然的敵視之感。當然,也可能會與之相反,站在強者的角度,無視甚至欺凌弱者。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看一個事件時,不要立刻從心理上站隊,而是要先搞清楚事實,事實不因為雙方的強弱不同而改變。不管是“慕強”還是“恃弱”,都不能因此就“我強我有理”或者“我弱我有理”。
3.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言來掩蓋。
出於某些需要,人很容易說謊。說謊雖然容易,但是圓謊卻難。因為謊言無論看起來多麼天衣無縫,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邏輯漏洞,與事實相違背。常常可能為了圓一個謊,需要再說一百個謊,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掉進謊言的陷阱,甚至因此被反噬。因此,一定不要說謊。《大學》有言,“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許多雙眼睛在看著你,許多隻手在指著你,夠嚴厲的吧!)
4.理性吃瓜,時刻保持頭腦的獨立與清醒。
一個問題的發生,總有前因後果,存在各種複雜因素。吃瓜群眾,很容易被帶節奏,看各種社會問題,就像看電視劇一樣,常常會熱衷於各種“反轉”,而這種“反轉”,又常常建立在各種或真或假的訊息滿天飛的狀況下。需要時刻保持獨立清醒的頭腦,努力甄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或缺。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選下面的文章連結: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連結:
圖片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請聯絡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