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有一把鎖,耐心和溫暖就是開啟心鎖的鑰匙。
父母掌握正確的相處方式,少些較勁、多謝理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動盪時期。
作者 | 楓子
曾經我覺得,青春期的孩子真是太可怕了。
一年前,初一的女兒突然性情大變,活像一個行走的火藥包,隨時都在準備爆炸。
每天一回到家就拉長了臉,招呼不打,徑直走進房間。
我想著關心一下,輕手輕腳推開門,話還沒出口,她就吼道:“誰讓你進我房間的!出去!”
終於等到她出了房間,我就問了一句“作業寫完了嗎”,她直接炸毛:“問什麼問!沒寫完就不能出來嗎?把我寫死去你才滿意嗎?”
我以為只要忍得住,女兒的叛逆期很快就會過去。
可沒過幾天,老師就反饋:女兒上課看小說、作業多次不交、成績更是接連下降。
我怒不可遏,和女兒大吵了一架,結果她賭氣一週沒和我說一句話。
脾氣臭、愛頂嘴、不可理喻、不聽管教、不好好學習......
女兒的種種問題,讓我心力交瘁,又無計可施!
那段時間,我大把大把掉頭髮,覺得未來一片渺茫:孩子都教不好,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於是,我不得不大量學習,結果還真的摸索出了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五要素。
這半年來,我反覆推敲,並不斷實踐,不僅成功緩解了親子關係,還幫女兒平穩度過了青春期。
眼瞎:不過分關注
電視劇《大考》裡有這樣一幕:
媽媽董碧華為了讓兒子全力衝刺985,特意辭職在家盯著兒子學習。
為了隨時監督兒子的狀態,她還拆了兒子房間的門鎖。
有一次,董碧華在陪學時不小心睡著了,兒子便偷偷畫起了漫畫,恰巧被醒來的她抓個正著。
她大發雷霆,不顧兒子苦苦懇求,直接毀掉了兒子畫了幾個月的心血。
兒子直接罵她有病,惡毒,連後媽都不如!還說以後要考得遠遠的,再也不要看到她。
董碧華氣急敗壞,抽了兒子一個耳光,兒子不甘示弱,轉身就離家出走。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總是格外緊張,生怕孩子走錯一步,所以孩子越要自主,父母越是要干涉。
卸掉孩子臥室的門,在家安裝監控,隨時隨地觀察孩子動向;
偷看孩子日記本,檢視手機記錄,探尋其中不對的“苗頭”,將一切不利因素掐滅於萌芽之中。
殊不知,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他們急於維護自己的主權,守護自己的領地。
父母若無視孩子豎起的邊界,強行越界,不但壓制不了孩子,反而會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開始選擇性“眼瞎”。
女兒想要偷懶,那就由她去吧,權當休息了,既然找藉口跟我說,那就證明她還沒有破罐子破摔;
女兒的秘密不願分享,那就不探究了,誰的青春,沒有幾個小秘密呢。
在我的“糊塗”與接納下,女兒不再對我有那麼大的敵意,脾氣明顯好多了。
曾奇峰說: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國土上的國王。
放下對孩子的控制,尊重孩子的隱私和空間,青春期孩子才會收起自己的“刺”。
口啞:少嘮叨,少說教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閉上。
高高在上的說教、一味地指責、無窮無盡的嘮叨,只會逼得孩子向你說“不”。
就像《變形計》裡的一位爸爸,他看不慣兒子總是玩遊戲,一有機會就滔滔不絕灌輸大道理:
“你這樣打遊戲是會上癮的,就像抽鴉片一樣,玩物喪志。”
“你要搞你的學習,你只有學習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娛樂的東西。”
爸爸的話無比正確,但兒子不僅置若罔聞,還越發沉迷遊戲。
父母可能不理解這是為什麼,但代入一下就知道了。
想象你在開車,旁邊的副駕駛不停地指揮你:開太快了、踩剎車、紅燈了、靠右行駛......
你的感受是不是隻想讓副駕駛閉嘴,滾下車。
同樣的道理,青春期孩子想要自己掌控人生,想要自己“說了算”。
他們渴望自主,也渴望自由和信任。
所以,我學會了閉嘴。
每天,我該上班上班,回家後,就只管做好飯菜。
餐桌上,我也不再提學習的事,就和老公天南海北瞎聊,新聞、八卦、歷史,女兒感興趣時會說上幾句。
到了週末,全家就去周邊逛,看山、玩水、拍照。
漸漸地,女兒反而願意主動和我聊日常了。
有句話說:“青春期孩子的悲劇,很大原因不是父母愛得不夠多,而是溝通的方式錯了。”
少嘮叨,多做飯;少說教,多陪伴,我們才能敲開青春期孩子的心門。
手懶:不要包辦
一直以來,我對女兒的儀態、作息、飲食......都多有干涉。
我總覺得,自己為女兒操碎了心,她卻處處跟我對著幹,實在太沒良心。
直到我無意看到演員朱雨辰自述自己青春期的叛逆,我才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
他說,媽媽對他的管控貫穿在吃、穿、住、用、睡等各個方面,包括吃什麼,穿什麼,交什麼朋友,幾點睡覺,東西如何擺放等等,媽媽都要插手。
媽媽事無鉅細的愛,讓他覺得落入了一張巨大的、無形的網,他想要掙脫這種束縛,卻又對母權無可奈何。
他被壓得喘不過氣,備受煎熬,卻又無處可發洩。
最痛苦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尋短見”,一次次用手摸電門,企圖從被電擊的痛苦中尋找內心的救贖。
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人的分水嶺,他們需要父母的放手來成全自己的獨立。
若父母看不到他們想要“分離”的內心需求,仍事事包辦控制,只會讓他們痛苦不堪。
現在的我,就是從心底裡把女兒當成一個大人對待,讓她管理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事實證明,當我不再大包大攬照顧女兒,女兒反而不再故意找茬,而是享受解鎖人生新技能,逐漸變得獨立。
當我不再把精力都放在她身上,女兒反而不再和我彼此消耗,而是樂得輕鬆,專注自我成長。
都說,親密有間,愛而有度。
對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長。
心寬:尊重孩子
很多青春期孩子和父母關係的惡化,都是從不尊重開始的。
還記得武漢那個跳樓身亡的14歲少年嗎?
因為在教室裡玩撲克牌,被請家長,他被媽媽當眾甩了兩個耳光。
之後,男孩猛然轉身,跳上圍欄,一躍而下......
研究顯示,青春期孩子大腦的多巴胺神經迴路會變得異常活躍。
這種多巴胺的增加會讓孩子衝動,做事不經過大腦。一旦心情過激,他們不會考慮後果,只想著報復,要麼攻擊父母,要麼自傷。
但如果父母可以給孩子多一些尊重,結果則會是另一個故事。
教育家賈容韜也曾被請家長,當時,兒子照抄同學卷子,被監考老師逮了個正著。
但他到了學校,卻只對兒子表達關心,一個字也沒有提考試作弊的事。
兒子吞吞吐吐,想要解釋,他則堅定地說:“什麼都不要說了,爸爸理解你。”
和老師溝通後,他又帶兒子出去吃了飯,買了生活必需品。自始至終,傳遞給兒子的都是關愛和信任,連一句“以後注意點”之類的重話都沒有。
兒子深受觸動,當下就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最終考上了重點大學。
正如《正面管教》一書說的: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
尊重與理解,等待和接納,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出路和救贖。
當你的心足夠大,孩子就會回饋給你更大的驚喜。
耳聾:別用耳朵去聽,用心去聽
董宇輝在直播間說起一件事。
他在新東方上的第一堂課,因為一些原因,學生們的逆反情緒非常嚴重。
尤其是第一排的一個女生,全程板著臉,不停地摔書,摔累了,就大聲咳嗽,噪音不斷。
整整鬧騰了一個小時,董宇輝卻沒有發火,因為他耳朵聽到的是搗亂,心裡聽到的是女孩內心的呼喚:
我現在的狀態很崩潰。
我沒辦法自己處理情緒了......
所以,課堂上,他只是善意地提醒學生們注意做好筆記。
課間休息時,他就給那個女孩泡了一盒沖劑,說我只希望你能感受好點。
果然,在他理解和接納下,女孩再也沒有吵鬧過。
對此,董宇輝說了一句話,讓我這個家有青春期孩子的母親十分感慨:
“我有一萬個理由去發怒,去用糟糕的態度批評,可我越有理由,越不能這麼做。
因為我不能站在一個強勢的道德制高點,去指責一個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情緒的年輕人。”
是啊,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化,卻又不善表達情緒。
他們表現出來的憤怒、反抗、攻擊、暴躁,不過是在傳遞一個訊號:我需要被看見,被理解。
所以,與青春期孩子相處,一定要用心去聽,我們才能對他們感同身受。
就像我的女兒,有一段時間,頻頻對我怒吼,口出惡語,單純聽那些話,真的很傷人,但我卻用心感受到了她的無助。
她發脾氣,推開我,我就靜靜陪伴在一邊,只要她需要,我就在。
她指責我是個糟糕的媽媽,我就先自我檢討,道歉。
漸漸地,她反而會學著我冷處理情緒,說出真正的想法。
把耳朵關上,把心開啟,交流就變得簡單了。
說到底,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有一把鎖,耐心和溫暖就是開啟心鎖的鑰匙。
作家麥家說:
“青春期是一種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
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個階段。”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很難,但邁過去,就是成長與蛻變。
所以,請多一點耐心和信心,給孩子自由和尊重,寬容和信任,接納和成全。
贏得孩子的心,我們才能陪伴孩子度過危險的青春期,邁向更好的未來。
點個贊吧,和家長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