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品質、更新教育理念
改進教育手段、變革教育模式
上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致力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近日,在上音教務處與上海音樂藝術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聯合策劃與推動下,我院再次推出四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分別是管絃系教師耿文彬、張潤崯、朱宛晨主講的《鋼琴三重奏課程》、民樂系副教授鍾之嶽主講的《笙藝術賞析》、民樂系教師劉雯雯主講的《嗩吶作品賞析》、現代器樂與打擊樂系副教授張琦主講的《走進管風琴》。這四門課程已在“學銀線上”平臺正式上線。課程不僅適合音樂專業的學生,也為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無論是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音樂技能,還是希望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這些課程都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寒假即將開啟,這是一段休息和放鬆的時光,但也是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好機會。請加入“學銀線上”,共赴音樂之旅吧!
鋼琴三重奏課程
我院管絃系教師耿文彬、張潤崯、朱宛晨主講的《鋼琴三重奏課程》,從古典到現代,由淺入深,深入探討室內樂的魅力。涵蓋鋼琴三重奏的不同時期,每章選取一位偉大作曲家的代表作,包括貝多芬、勃拉姆斯、丁善德、拉威爾、保羅-勳菲爾德。課程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講解及示範,第二部分為真實課堂呈現,由稜境三重奏的三位老師分別教授一組室內樂學生,以真實隨堂攝影的方式,零距離向觀眾展現室內樂課的生動情景。
1. 課程介紹:
喜歡學室內樂嗎?什麼是室內樂呢?什麼又是鋼琴三重奏?看稜境三重奏的三位青年教師為大家安排!有講解,有演奏示範,更有真實隨堂影像。從古典時期直至近現代時期,帶大家領略室內樂的魅力!
2.課程簡介:
本課程力圖透過展現室內樂不同時期的發展和演變,由淺入深地將觀眾引領入室內樂的音樂殿堂中。結合語言描述、現場示範和真實課堂呈現,更好地傳播和發展經典室內樂,擴大古典樂迷們對室內樂的興趣,為廣大觀眾提供專業的室內樂知識。
課程共分為兩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講解及示範,共分為6個章節:室內樂與鋼琴三重奏,古典時期的鋼琴三重奏,浪漫派時期的鋼琴三重奏,中國的鋼琴三重奏,印象派時期的鋼琴三重奏,近現代時期的鋼琴三重奏;並在每個章節內分別選取一部偉大作曲家的經典作品為代表(包括貝多芬、勃拉姆斯、丁善德、拉威爾、保羅-勳菲爾德)加以講解,並附上真實演奏示範和演奏技巧小貼士。第二部分為真實課堂呈現,由稜境三重奏的三位老師分別教授一組室內樂學生,以真實隨堂攝影的方式,零距離地向觀眾展現室內樂課的生動情景。
3. 課程收穫:
透過語言描述講解,加深對室內樂以及鋼琴三重奏的基本概念;透過演奏示範,對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有所認識;並透過展現真實的課堂情景,對在實際演奏中會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4. 受眾人群:
專業院校學生,古典音樂愛好者、室內樂音樂愛好者。對小提琴演奏,大提琴演奏,鋼琴演奏,以及對合作藝術,鋼琴三重奏藝術感興趣的觀眾朋友。
5. 教師團隊:
稜境三重奏
張潤崯,上海⾳樂學院管絃系青年教師、上海音樂學院駐校稜境三重奏成員、上海愛樂樂團客座⾸席、中國音協絃樂學會委員。
耿文彬,旅德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室內樂演奏家,博士,上海音樂學院駐校稜境三重奏成員,上海音樂學院管絃系青年教師,一流樂隊人才培養與實踐重點團隊成員,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晨光學者。
朱宛晨,青年鋼琴家,室內樂演奏家。兩次“中國音樂金鐘獎”第一名獲得者,上海音樂學院駐校稜境三重奏成員,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
笙藝術賞析
我院民樂系副教授鍾之嶽主講的《笙藝術賞析》將深入瞭解中國笙演奏藝術。本課程將分為“笙藝術賞析”與“笙演奏探析”兩大板塊。前者將結合文獻資料與經典作品,系統地梳理笙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為你徐徐展現笙這件古老樂器的文化底蘊與藝術特色。後者將著眼於實踐。經由“基礎”“進階”“傳承”“創新”四個相互承接的篇章,結合不同時代作品的演奏示範與精細講解,系統地展示笙多樣的演奏技巧,由此一窺笙演奏藝術在時代長河中的傳承與發展。
1. “笙藝術課堂”課程介紹
本課程由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鍾之嶽副教授主講,共分為兩大板塊。課程內容結合了精美詳實的課件、生動細緻的講解以及專門的演奏示範,構建出豐富且立體的知識體系,讓學習此課者在瞭解中國笙演奏藝術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感受其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內涵,由此對中國笙藝術形成更為全面的認知。
2. “笙藝術課堂”課程簡介
我們都聽說過“濫竽充數”的故事,但你可曾好奇過何為“竽”?中國傳統文化“和”還指代了一件樂器?音樂廳與教堂中巨大的管風琴居然有一位中國“祖先”?這些問題都將在這門“笙藝術課堂”裡得到解答。
本課程將分為“笙藝術賞析”與“笙演奏探析”兩大板塊。
前者將結合文獻資料與經典作品,系統地梳理笙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為你徐徐展現笙這件古老樂器的文化底蘊與藝術特色。
後者將著眼於實踐。經由“基礎”“進階”“傳承”“創新”四個相互承接的篇章,結合不同時代作品的演奏示範與精細講解,為你係統地展示笙多樣的演奏技巧,由此一窺笙演奏藝術在時代長河中的傳承與發展。
3. “笙藝術課堂”課程收穫
在這門課程中,你將系統地瞭解笙這件樂器的歷史、發展脈絡、形制構造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同時,你還將對笙演奏技法、曲目及演奏思維有較為全面地瞭解。相信透過學習這門課程,你將對中國笙藝術形成全面且系統的認知。
4.“笙藝術課堂”學習人群
本課程在編排設計上由淺入深,結構上相互呼應,內容難易得當,不設門檻,適合所有對笙藝術感興趣的朋友來進行學習。
5. 主講老師簡介:
上海音樂學院高層次引進人才,民族音樂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專案資助獲得者上海高校“青年東方學者”泰國宣素那他皇家大學、清萊皇家大學以及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等外聘碩士生導師。
自幼學習音樂,師從上海音樂學院徐超銘教授主修笙演奏、戴曉蓮教授副修古琴演奏專業,並先後師從作曲家黃磊、徐堅強及羅偉倫學習作曲。本科期間,以優異的成績,破格提前一年畢業,並被推免保送成為上音首位笙碩士研究生。也是本院民樂系歷史上唯一一位雙料殊榮獲得者。
現任上海音樂家協會笙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曾榮獲“2009 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笙中青組第二名(銀獎),其演出足跡及講學經歷遍佈歐亞大陸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十餘座城市及新加坡等地多次舉辦專場音樂會,如第二屆上海音樂學院笙藝術周開幕式暨《“自由簧的‘笙’音”——鍾之嶽協奏曲專場音樂會》《“鳳鳴琴笙”音樂劇場——鍾之嶽專場音樂會》保利院線全國巡演等。錄製出版了多張個人專輯,編寫並出版《笙綜合練習與移植曲集》等樂譜。以獨奏家身份合作演出過的樂團包括: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新加坡華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寧波交響樂團等;指揮包括:夏飛雲、關迺忠、葉聰、泰爾傑·密蓋爾森、郭勇德、楊洋、林大葉、姚申申、張誠傑等。由其改編及演奏的爵士笙與樂隊《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多次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伉儷、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伉儷獻演,並隨新加坡華樂團在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演出。2022年作為“十大優秀青年演奏家”獻演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四季總決賽,並擔任嘉賓評委。
嗩吶作品賞析
我院民樂系教師劉雯雯主講的《嗩吶作品賞析》,課程以《百鳥朝鳳》《麒麟頌》《火之舞》《敦煌魂》四首曲目為例,圍繞嗩吶演奏的風格、流派、技巧,以及嗩吶作品的創作與改編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剖析和講解。在對介紹曲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透過對作品結構的劃分,讓學習者能夠對整首曲目有框架上的認識。在講解過程中,透過對困難片段的演奏示範,能夠讓學習者直觀感受到演奏技巧的演奏方法與音響效果。將嗩吶藝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希望廣大嗩吶愛好者能夠透過該課程對嗩吶藝術有更全面的瞭解。
1. 課程介紹:
課程以《百鳥朝鳳》《麒麟頌》《火之舞》《敦煌魂》四首曲目為例,圍繞嗩吶演奏的風格、流派、技巧,以及嗩吶作品的創作與改編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地剖析和講解。課程分為4個課時,總計時長約60分鐘。
2. 課程簡介:
嗩吶是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極強的民間吹管樂器。據史料記載,嗩吶於金元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其聲音高亢嘹亮,曲風柔中帶剛,這一時期被廣泛應用於軍樂。明代初期,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到了明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時至今日,嗩吶這一樂器仍活躍在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活動之中,是最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當代嗩吶經過不斷地傳播與發展,在世界舞臺也佔有一席之地。2021—2023年期間,劉雯雯成功在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上海音樂廳、上交音樂廳、江蘇大劇院、閩南大戲院、武漢琴臺音樂廳舉辦劉雯雯嗩吶獨奏專場音樂會、並舉行嗩吶專題講座30餘場;2022年首張嗩吶專輯由全球最大古典音樂唱片公司“拿索斯(Naxos)”全球發行;2022年嗩吶協奏曲專輯《麒麟頌》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2022年劉雯雯嗩吶專輯《黃河謠》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2021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專案資助。
在對介紹曲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透過對作品結構的劃分,讓學習者能夠對整首曲目有框架上的認識。在講解過程中,透過對困難片段的演奏示範,能夠讓學習者直觀感受到演奏技巧的演奏方法與音響效果。將嗩吶藝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希望廣大嗩吶愛好者能夠透過該課程對嗩吶藝術有更全面地瞭解。
3. 課程收穫:
透過該課程的學習,將會對嗩吶發展的歷史脈絡、嗩吶作品的創作過程、嗩吶流派的風格探究等理論知識有所瞭解,也會對樂曲情緒的表達、高難度技巧的掌握、表情記號的理解等具體內容有所掌握。
4. 學習人群:
曲目包含的技術難度較高,適應於具備一定嗩吶專業演奏基礎,長期學習嗩吶演奏的學生。
5. 課程團隊老師簡介:
中國當代青年嗩吶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嗩吶專業教師、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師從於著名嗩吶演奏家、教育家劉英教授。“90後”的劉雯雯是當今活躍於國內外樂壇最優秀、最年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年嗩吶演奏家之一,2018年上海高層次人才引進留校任教,是上海音樂學院近年來湧現出的頂尖青年演奏家。
走近管風琴
我院現代器樂與打擊樂系副教授張琦主講的《走進管風琴》,課程包含兩個板塊,分別介紹管風琴的樂器基本結構,以及概覽其音樂藝術的發展史。課程內容涉及音管、音栓等樂器主要組成部分,不同時期管風琴音樂相關的主要人物、藝術作品、風格流派等各個方面。透過講解、演示、賞析等方式逐步展開,與大家一起走近管風琴,進一步從不同角度瞭解、認識這件樂器的獨特魅力。
1. 課程介紹
管風琴,擁有龐大高聳的琴體、眼花繚亂的音栓和手腳並用的鍵盤;擁有橫跨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水力管風琴,到承載著不同時期的制琴大師們傳世工藝的偉大管風琴……這門課程將沿著管風琴的樂器構造及其美妙音樂的發展脈絡,帶領大家一起探索管風琴的音樂世界。
2. 這門課會講什麼
管風琴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是西方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繁複的結構、多層的演奏鍵盤、種類豐富的音管與音栓、美妙及多元化的音響,使這件樂器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厚重的藝術沉澱。
本課程包含兩個板塊,分別介紹管風琴的樂器基本結構,以及概覽其音樂藝術的發展史。課程內容涉及音管、音栓等樂器主要組成部分,不同時期管風琴音樂相關的主要人物、藝術作品、風格流派等各個方面。透過講解、演示、賞析等方式逐步展開,與大家一起走近管風琴,進一步從不同角度瞭解、認識這件樂器的獨特魅力。
3. 你將收穫什麼
透過該課程的學習,將會對管風琴的基本結構及發聲原理形成初步的認識;並對管風琴音樂發展史各時期的重要人物、作品以及風格流派有基本的整體認知。
4. 適合什麼人學習
本課程既適合音樂專業的學生學習以對音樂史知識作補充,也適合音樂愛好者以及管風琴愛好者學習。
5. 團隊老師簡介:
張琦副教授/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藝術博士,旅美青年管風琴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管風琴專業副教授,上海音樂學院管風琴藝術中心導師,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美國管風琴家協會上海分會秘書長。本科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後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獲演奏家文憑,音樂藝術碩士、博士學位;並獲該學院“最佳碩士畢業生獎”“管風琴專業獎”。任教以來,所授學生多人獲得國際獎項、進入國際頂尖音樂學院深造。張琦活躍於國內外管風琴演出活動;管風琴原創作品《茶壺裡的交響曲》由德國朔特音樂出版社出版。
上音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學校透過上海音樂藝術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專案建設為抓手,自2019年開始,以上音中青年教師為試點,持續開發線上多維度的網路影片課程。經過數年課程打磨與資源整合,此番教務處與上海音樂藝術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聯合策劃,將上音的課程資源推向面向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的公共慕課平臺,進一步推進學校資訊科技與教學過程的融合,加強上音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打造卓越的音樂藝術“金課”,提升教育品質、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手段、變革教育模式,實現數字時代高等藝術教育全方位的深刻變革。
供稿:教務處、上海音樂藝術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設計:leisurelyzs
編輯:陳璐瑤
小音徵稿啦
下一個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來投稿吧~
徵稿型別
人物|身邊的優秀師生榜樣或校友故事
圖片|記錄上音兩校區的攝影設計
影片|師生才藝展示及編曲創作
創意 | 適合新媒體傳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標題:投稿-型別-姓名-年級-學院
投稿要求
作品確為作者本人原創成果
小音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