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地理圖文
專業高考地理備考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集合彙總
【影片素材】
關於潛熱,以下選擇一些著作中的表述,首先是汪品先院士主編的《地球系統與演變》,第112頁:
《氣象學與生活》中文版第80頁
2015年全國文綜Ⅰ卷,第37(3)題:
(3)冬季。
依據:冬季氣溫低於地溫,熱棒蒸發段吸收凍土的熱量,(將液態物質汽化上升,與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觸,凝結,釋放出潛熱,)將凍土層中的熱量傳送至地上(大氣)。
熱棒傾斜設定的原因:使棒體能深入鐵軌正下方,保護鐵軌下的路基(多年凍土)。
2018年全國文綜Ⅱ卷:
主要源地:墨西哥灣。
抬升原因:與北來的冷幹氣流(氣團)交匯,溼熱空氣抬升,(地處中低緯,太陽輻射較強)下墊面溫度較高,(溼熱)空氣受熱抬升;溼熱空氣抬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加熱並進一步抬升空氣。
旋轉原因:地轉偏向力的作用。
2022深圳一模:
參考答案:7.B 8.D
【潛熱簡介】
潛熱:
相變潛熱的簡稱,指單位質量的物質在等溫等壓情況下,從一個相變化到另一個相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因任何物質在僅吸入(或放出)潛熱時均不致引起溫度的升高(或降低),這種熱量對溫度變化只起潛在作用,故名潛熱,其值不僅因物質種類不同而異,而且也與溫度或壓力密切相關。
物質由低能轉變為高能時吸收潛熱,反之則放出潛熱。例如,液體沸騰時吸收的潛熱一部分用來克服分子間的引力,另一部分用來在膨脹過程中反抗大氣壓強做功。熔解熱、汽化熱、昇華熱都是潛熱。
顯熱:
物體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溫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其原有相態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顯熱”。它能使人們有明顯的冷熱變化感覺,通常可用溫度計測量出來。如將水從20℃的升高到80℃所吸收到的熱量,就叫顯熱。
【潛熱型別】
熔解潛熱:物質在溫度沒有改變的狀況下,從固態轉變到液態的過程中吸收的能量。
汽化潛熱:物質在溫度沒有改變的狀況下,從液態轉變到氣態的過程中吸收的能量。
【學以致用】
海—氣間透過潛熱(海水蒸發吸收的熱量或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長波輻射等方式進行熱量交換,並透過大氣環流和大洋環流調節不同緯度間的水熱狀況。右圖為北半球夏季大氣潛熱釋放對局地氣溫變化的貢獻。據此完成1—2題。
1.關於大氣潛熱釋放的緯度差異及其主要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0°-10°潛熱釋放高度較高 氣流輻散上升強烈
B.30°-40°潛熱釋放數量較少 信風乾燥抑制蒸發
C.50°-60°潛熱釋放高度較低 鋒面氣旋抬升受限
D.80°-90°潛熱釋放數量最少 極地東風擺動較小
(2)在海—氣系統內部( )
A.大氣降水將能量直接傳遞給了海洋表面
B.大氣輻射和運動消耗從海洋獲取的熱量
C.海面反射太陽輻射,增加了大氣潛熱釋放
D.海面水分蒸發凝結,促使海水產生了運動
【參考答案】
C B
【解析】
1.海—氣間透過潛熱(海水蒸發吸收的熱量或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長波輻射等方式進行熱量交換,並透過大氣環流和大洋環流調節水熱狀況,0°—10°為赤道低壓帶,30°—40°為信風帶,50°—60°為盛行西風帶、80°—90°為極地東風帶;0°—10°氣流輻合上升強烈,而不是輻散,A錯誤;信風乾燥,加快蒸發而不是抑制蒸發,B錯誤:50°—60°氣溫較低,鋒面氣旋抬升受限,因此潛熱釋放高度較低,C正確;極地東風風力強勁,擺動較小,利於蒸發,有利於潛熱釋放,D錯誤,故選C。
2.大氣透過風推動海水運動,將能量直接傳遞給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換,A錯誤;大氣輻射和運動需要能量,會消耗從海洋獲取的熱量,B 正確;海面反射太陽輻射,使海水增溫幅度減小,不利於蒸發,減少了大氣潛熱釋放,C錯誤;大氣運動促使海水產生了運動,而不是水分蒸發凝結促使海水產生了運動,D錯誤。選B。
潛熱通量(Latent Heat Flux)為溫度不變條件下單位面積的熱量交換,單位為瓦每平方米。自然界潛熱通量的主要形式為水的相變,因此大氣科學和遙感科學也將其定義為下墊面與大氣之間水分的熱交換。
潛熱通量包括地面蒸發(裸地覆蓋)或植被蒸騰、蒸發(植被覆蓋)的能量,又稱蒸散(Evapotranspiration),與下墊面表面溫度、下墊面飽和水汽壓、參考高度空氣水汽壓、空氣動力學阻抗、下墊面表面阻抗等有關。
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潛熱是指海水蒸發吸收的熱量或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海一氣相互作用常透過潛熱、長波輻射等方式進行熱量交換,並透過大氣環流和大洋環流調節不同緯度間的水熱狀況,進而影響氣候與生態系統。圖9示意北半球夏季大氣潛熱釋放對局地氣溫變化的貢獻(注:垂直方向為非等高比例)。
(1)指出北半球夏季大氣潛熱釋放高度的緯度變化特點。(6 分)
(2)分析50° N-60° N緯度帶大氣潛熱釋放高度比赤道地區低的主要原因。(6 分)
(3)闡述赤道低緯度地區、極地高緯度地區夏季大氣潛熱釋放量與氣流垂直運動的差異,並說明理由。(8 分)
【答案】
(1)總體上,北半球夏季大氣潛熱釋放高度隨著緯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緯度地區夏季大氣潛熱釋放高度最高;在高緯度地區夏季大氣潛熱釋放高度最低;從赤道地區的15km下降到極地地區的3 km左右。(答出三點,6分)
(2)該地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水汽凝結高度較低(2分);地處副極地低壓帶附近,南北氣流相遇,形成鋒面系統(極鋒),氣流抬升過程中在較低海拔遇冷凝結(2分);極鋒冷空氣位於鋒面下部與海平面之間,海拔較低,受其影響較大,大氣潛熱釋放高度較低(2分)。
(3)差異:低緯度地區氣流以上升為主(2分);高緯度地區氣流以下沉為主(2分)。理由:低緯度地區由於溫度高,大氣中水分多,氣流上升強烈,大氣潛熱釋放量大(2分);高緯度地區由於溫度低且乾燥,氣流下沉強烈,大氣潛熱釋放量相對較少(2分)。
物質相態改變釋放出的熱量稱為潛熱,地表向大氣的潛熱輸送主要透過蒸發實現。圖4示意我國西北地區黑河下游不同土地覆被向大氣輸送的潛熱通量對比。該地區為典型的綠洲—荒漠生態系統,對人類活動極度敏感。據此完成下列問題。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1. 潛熱通量受氣溫影響最顯著的是
A. 荒漠 B. 玉米田 C. 溼地 D. 混合林
2. 冬季,與其他土地覆被相比,溼地的潛熱通量較高,主要影響因素是
A. 溫度 B. 溼度 C. 植被覆蓋 D. 積雪覆蓋
3. 如果在春季增大玉米田從溼地引水的灌溉量,對春季玉米田和夏季溼地潛熱通量的影響分別是
A. 增大 增大 B. 增大 減小
C. 減小 增大 D. 減小 減小
02
地理答案與解析
答案 1.D 2. B 3.B
【解析】
1、由圖可知,混合林潛熱通量的變化最為顯著,7月潛熱通量最大,1月潛熱通量最小,因此潛熱通量受氣溫因素影響最顯著的是混合林,選D。
2、冬季,黑河下游地區氣溫低、氣候乾燥,而溼地水分較多,水體結冰會向外釋放熱量,其他土地覆被溼度較低,故選B。
3、春季增大玉米田的灌溉量,會導致玉米田水分蒸發加劇,潛熱通量增大。根據材料“該地區為典型的綠洲—荒漠生態系統,對人類活動極度敏感”,判斷其水資源短缺,增加灌溉用水將導致溼地水量減少,面積萎縮,隨著夏季氣溫升高,溼地潛熱通量減小。故選B。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是表徵海氣介面處熱交換量的重要引數。感熱通量是由海氣溫差產生的熱輸送量,潛熱通量是由海面水汽蒸發形成潛熱釋放產生的熱輸送量。熱通量研究對於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非常重要。我國近海海域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存在明顯的分佈差異,下左圖為1月平均感熱通量分佈,下右圖為1月平均潛熱通量分佈,圖中等值線數值大小表示海洋向大氣輸送熱量多少,單位為W/m2。
(1)分析臺灣以東-日本以南海域1月感熱通量分佈特徵的成因。
(2)對於圖示區域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研究,有人認為潛熱通量比感熱通量更為重要。請簡述其依據。
(3)隨著全球變暖,推測其對渤海海域潛熱通量的影響。
參考答案:
(1)水溫南北差異較小,氣溫南北差異較大,高緯海氣溫差大於低緯,感熱通量高緯海域大於低緯;日本暖流導致水溫高於同緯度東西兩側,故海氣溫差較大,感熱通量高於兩側。
(2)潛熱通量數值大,對氣溫的影響更大;潛熱通量透過水汽輸送熱量,對降水影響更大。
(3)隨著全球變暖,海面溫度升高,蒸發增強;氣溫升高,可容納水汽量增大;冬季渤海海冰面積呈減少趨勢,海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加,使潛熱通量增加。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