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教師“躺平”,應堅持“治未病”原則,超前干預,有的放矢,防“躺”於未然。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呂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教育督導委員會
近日,北京市豐臺區教育發展理事會2024年工作會召開,會上透過的《關於推進豐臺區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該區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運用,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專家表示,實施教師退出機制,主要目的是打破教師“鐵飯碗”,防止個別教師“躺平”,把不負責任的教師淘汰出教師隊伍。同時,要注意避免增加教師的職業倦怠感,以及加劇教師的考核負擔等現象。
毫無疑問,實施教師退出機制,對改變教師隊伍現狀、最佳化中小學師資配置具有積極意義。但也應看到,“退出”意味著“撕破臉”,必須在前期大量工作無效後才可實施,而不是坐等教師“躺平”,沒經任何過渡就祭出“退出”殺手鐧。
我認為,拒絕教師“躺平”,應堅持“治未病”原則,超前干預,有的放矢,防“躺”於未然。
建立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師評價“指揮棒”
“指揮棒”震動搖擺是教師的“煩”源之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應走出“唯分數”“唯升學”教育評價誤區,建立正確的教育發展觀、政績觀,為中小學定向導航。
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應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於“雙減”政策內涵,融入教育家精神和“四有”好老師標準,建立並實施鮮明、穩定和去分數化的教師評價“指揮棒”,讓廣大教師吃下“定心丸”、找回方向感,幫助他們走出職業倦怠、告別職業迷茫。
營造安靜的育人環境
最佳化教師執教環境,可以去除職業逆反,預防“躺平”發生。
地方政府要切實落實“雙減”政策,引領中小學進入“五育”並舉、立德樹人教育教學新常態。要主動落實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解除教師後顧之憂。要選好用好校長,不讓“外行領導內行”,給教師添“堵”。
教育行政部門要當好“守門員”,擋住各種形式主義“進校園”專案,拒絕非教育教學負擔。
中小學要減少管理內耗,提高服務效能,把教師煩心事消滅在萌芽狀態。要消除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等方面的貓膩,以公平、公開、透明化解教師信任危機。要最佳化家校關係,化解家校矛盾,讓教師挺直腰桿執教。要正視教師實際困難,實施教師關愛工程,切實保護教師合法權益。
搭建教師成長平臺
缺少平臺,找不到存在感、幸福感,有可能誘發“躺平”心態。因此,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要建立去年齡化和有區別的教師成長平臺,助力每位教師專業成長。
中小學要根據專業技術等級、年齡特點、個人專長等,在充分尊重教師意願的基礎上安排恰切的教育教學任務,分配相應的專業成長角色。要以理解、信任為基,賞識每一位教師,創造一切“發聲”“亮相”“出彩”機會,展示教師教書育人的狀態和成果。要大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教師成長生態,在公平、寬鬆、愉悅的環境氛圍中,引領每位教師成為專業、自信、陽光、幸福的教師。
建立實施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師德師風建設不作為、軟作為,必然釀成“躺平”之“禍”。中小學應建立“養”在平時、“練”在崗位、“成”在課堂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要根據不同教育情境,就事論事,因人論事,褒貶搭配,評議結合,做好師德師風教育“微”積累,涵養高尚師德,建構良好師風。要建立實施定性定量結合、區分度高的師德師風考核評價方案和細則,以高質量師德評價撬動師德師風建設。要用評價結果表彰優秀教師、肯定合格教師、敲打不合格教師,防“躺”於未然。
沒有哪位教師視“躺平”為榮。我相信,透過持續最佳化教師發展生態、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一定會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會使廣大教師保持奮鬥者的姿態,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徵程中貢獻智慧力量,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別忘了文末點亮【在看】並【轉發朋友圈】☺
《中國教師報》
本期還有哪些精彩內容?
▼見下圖▼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