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怕“片面”,不要求“全面”。“片面”有時可能是深刻,“全面”許多時候基本是平庸。
• 在梁校長看來,抓教學質量主要靠抓教師專業功底、提升專業素養。師德師風固然重要,但要當好教師說到底是要靠專業素養的“兩把刷子”。
• 名校首先是要有容得下大師的大氣量校長。名師學問大,在他看來是功底深厚、學生欽佩,有“兩把刷子”;名師脾氣大,多是治學嚴謹、死認學理,一身書生氣。
來源 | 《中國教師報》教育家版
作者 | 唐江澎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當代 教育研究所所長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江蘇省錫中教育集團總校長
教育家是立在我眼前的,具體鮮活的,可感可親,謦欬可聆,比如趕我上講臺的梁禮周校長,引領我踏入學校管理路途的朱士雄校長,也有未曾謀面但在精神上常常對話的,比如錢穆、匡仲謀……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敘述指引者》,講過陝西省洛南中學老校長梁禮周趕我上講臺的故事。這裡我還想再講講這位指引我前行的老校長的故事。
好校長要能容人會用人
梁校長是陝西鎮安人,1928年生,早年從大山裡考進省城,在著名的西安高中讀書,後來考取西北大學,在校時擔任過學生會主席,也赴京出席過全國學聯大會。 我曾借用林語堂評“元氣淋漓”蘇東坡的話評價梁校長,稱他是洛南中學百年校史上“不可無一難得有二”的名師型校長。 可這位名牌大學學化學的高才生,怎麼就到我們山裡當老師了? 我們都有些不能理解。
梁校長有什麼說什麼,喜怒好惡皆形於色,有時不免讓人難堪。至少從這一點看,他不大像官員。
一次,上面派人來聽課調研,半天下來,他硬是把人家禮請出校:明天就不要來了,大家都忙。私下教師圈的傳聞定然添加了不少佐料,但估計梁校長一定表達過那樣的意思:就來的這幾位,沒有一個能考上我們高中的,他們聽什麼課,不要瞎耽誤工夫了!無怪坊間傳聞,這口吻真的很“梁校長”,也只有他敢這麼說這麼做。
他不大會向權力低頭,一直守著縣城最高學府的社會地位,守著縣中教師的專業尊嚴,容不得不懂行的人在教師面前指手畫腳。
也有人批評他“太主觀”,他笑語回懟,並留下一串金句:這不叫“主觀”叫“主見”,人不可以“主觀”但不可以沒“主見”;有些人看起來不“主觀”,其實是沒“主見”。
他還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怕“片面”,不要求“全面”。“片面”有時可能是深刻,“全面”許多時候基本是平庸。這些話至今難忘,因為很“梁校長”。
梁校長的“主觀”與“片面”,不是錐處囊中、偶爾凸顯式的,而是鋒芒畢露、旌幟高揚的。
比如,他對教師水平的判斷,主要看你是否有“兩把刷子”,有“兩把刷子”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他對當校長的要求,主要看容人、用人。他說,人才用人才,庸才用奴才。學問越大往往脾氣也越大,但越是名校就往往越是有一批學問大、脾氣大不把校長放眼裡的名師。所謂大學,非有大樓而是要有大師。但在梁校長看來,名校首先是要有容得下大師的大氣量校長。名師學問大,在他看來是功底深厚、學生欽佩,有“兩把刷子”;名師脾氣大,多是治學嚴謹、死認學理,一身書生氣。
文化人要守好臉面
梁校長有關語文教師“兩把刷子”的判定標準,我們語文組裡許多人實不苟同,但沒人去和他爭辯。因為沒人能說服他。他說,你們不要一天到晚講什麼“主謂賓定狀補”,講什麼“語修邏文中心思想”,寫一篇文章拿出來給我看看?這些都在裡面,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組裡幾位文章高手自被他高看,如果你交出的工作總結不幸被他紅筆圈點、打了回來,面子一定很過不去,你還能去和他談什麼語文知識的價值?
更難過的是年年春節,他喜歡挨家挨戶去評對聯。他的標準是,字要拿得出手,對聯也要自撰,字醜拿不出也應該自己草擬聯語,如果語文教師誰買現成的印刷品來貼,那就是“沒文化”。
梁校長家的春聯都是自撰自書,他也喜歡讓大家去品鑑,有本事給改幾個字,便有可能得到一杯紅西鳳或一支紅塔山的獎勵。他念過私塾,對課、書法都是童子功,有這樣的底氣,也形成了這樣的“偏見”:一個語文教師寫不出對聯,不可思議。他評過我的婚聯“衣食全仗點線面體,通達有賴者也之乎”,說不錯不錯,一個數學,一個語文,新娘工資高,新郎決心大!那些年,我們年年要過春聯考評關。
梁校長說,對聯是文化人、文化單位的臉面,不能丟面子。自他離任,後來也就沒人太講究這些。洛南城裡,現今不知是否還有當年評賞春聯的習俗了?
我倒一直守著梁校長的規矩,江蘇省錫山高中學校大門、圖書館教學樓門以至於每個班級教室門,春節前一定張貼春聯,都要求自撰自書,我們語文組早將此固化為實踐課程,年年展評。
退休後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簡稱“港中深”)工作,發現港中深不少地方有校長徐揚生親撰親書的對聯。問題是,徐校長是研究人工智慧方面的院士,可偏偏又是書法家?這就讓教語文的我頗感威壓。徐校長的觀點也很有趣,說自己判斷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常常是看小店牌匾的書法與店門的對聯。不用說,港中深掛的每一幅字,徐校長都會細琢細磨。其實,在港臺地區,春節提筆書聯也是一道文化景觀,是地道的中華文化傳統。
當好教師要有“兩把刷子”
梁校長對數學教師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解題水平,最看不上眼的現象是“吊黑板”——課堂上解不出題來,囧在那裡。 當時傳一個笑話,說他聽課,老師解不出題來,急得滿頭大汗。 梁校長就說,昨晚課沒備通,自己就沒學明白。在梁校長看來,抓教學質量主要靠抓教師專業功底、提升專業素養。師德師風固然重要,但要當好教師說到底是要靠專業素養的“兩把刷子”。
他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在我們看來完全是“空氣打架”:不用英文教學就不是英語課!這可是在20世紀80年代,高中學生都是從26個字母學起,教師大都學英語沒幾年,用英語講課這要求是不是離譜?他不管這些,說他20世紀40年代從大山裡去西安高中讀書,英文也是零起點,但學校的英文課就用英文上,有的班數理化也是英文上。西安高中的英文先生喝過洋墨水,西裝筆挺,上課從不講中文,他也就這樣挺了下來,啞巴開了口。只可惜底子不厚,考大學時英語作文題是“Air Combat”,他不知“空戰”一詞,考場上一直琢磨“空氣打架”,這便有了上面的梗。
不得不說,經歷就是見識,老人家40年代就經歷的平常事,到80年代我們還以為天方夜譚、不切實際,真是因少見而多怪。梁校長說天天背單詞、抄語法,雙肘磨爛也是在地面匍匐前進;要天天說、大聲講,滿堂英語灌耳才能站起來跑。
現在英語教師水平已經很高了,不知縣域高中全英語教學能達到多大比例?英語教研活動全程英語交流,是否所有教師都已習以為常?
我在想,一所山區學校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就信從梁校長的標準,確立“不用英文教學就不是英語課”的專業規範,那這所學校的英語教學水平還會與城市拉開很大距離嗎?更關鍵的是,山區的孩子該何等受益啊!
好的思想一直走在時代前面
除了專業標準,其他方面梁校長比較寬和。 院子裡時不時傳來那種感人的朗聲大笑,多是梁校長髮出的。 在師生心目中,他是“神”一樣的存在。 那年月物資緊缺,連買豬肉都要開條子,更不用說菸酒之類緊俏商品。 人們說除了原子彈,縣城裡沒有梁校長買不來的東西,而且不用條子。 他當過十幾年的班主任,小縣城的角角落落遍佈他的老學生,他的面子就是條子。 不過,這面子大都被那些他捧在手心的名師蹭去了。 雖然那些名師也差不多是他的學生輩,但只要他賞識就樂於替他們辦事甚至跑腿。
當年,處在成長期的我總不能讓梁校長滿意,他多次告誡我,要學英語考研究生,要到正規大學裡去泡去薰陶,不能跟著收音機念大學,不能混一張電大文憑就滿足。最刺痛我的話,是他說你快30歲了還沒坐過火車,沒出過遠門,能成什麼事?但他也一直鼓勵我,走出去,闖天下。這些話後來終於匯成了我一次次走向陌生地帶的力量。
來到江南後,每次回家必拜訪梁校長。可梁校長的話似乎越來越少,同事也說他變了個人,大不如從前靈動,英雄暮年多寂寞。尤其是到後幾年,每次默默聽你說完,頓半天,才慢慢提幾個問題。他問我,西安那幾所名校你怎麼看?那些民國時期的名校如今安在?他問我,什麼是學校品牌?名校品牌與商業品牌有何不同?他問我,1977年恢復高考用一張考卷選人才是歷史性突破,幾十年過去了還用一張考卷還能選出人才嗎?怎麼突破?
我常常沒法回答,他也不希望隨口回答,而是希望去深思、去探索。我深知,梁校長讓我走出大山,他的心在家國、在天下,但我又哪裡承得起這份厚重的期待!妻子探望回來也常感慨:梁校長真是了不起,老人家只是語速慢,但思維仍然很敏捷!我說:不是一般的敏捷,是走得太快了,他的思想一直在時代前面,也一直在我前面,我趕不上。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