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責任是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的一種回應
近幾十年來,績效的概念已成為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議題,這一現象也反映出效率和管理的價值在逐漸走向融合。就目前來看,績效的概念既包含了效率也包含了管理。在這一時期,公共部門與管理者的行為評估標準既涉及效率,也涵蓋了管理的產出結果。公共部門與管理者不僅需要完成績效指標,少花錢多辦事,同時還需要承擔對專案績效的結果進行解釋與回應的責任。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與績效概念相關的政府改革實施頻度最高、涉及範圍最廣。績效工資、全面質量管理、戰略規劃、政府購買服務等公共部門改革均瞄準了靈活性、去中心化,以及提高績效這一終極目標。這些改革的前提假設幾乎一樣,即能夠透過鞏固績效的方式來管理系統。
人們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就像拆除炸彈,必須審慎對待,因為錯誤的決定會導致危險的後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成效究竟如何,這引發了人們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關注。基於大量理論與實踐分析,人們認為,採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初衷多與經濟、效率等因素相關。在此基礎上,探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討論大多圍繞著財政、經濟、效率等因素展開。很多學者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等同於對公共服務的績效評估,僅採納了投入—產出等經濟類指標。
然而,實際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不僅是一種經濟行為,更是一種政治行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任務,不僅要關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經濟性、效率等,更加不能忽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公正、平等、回應性等價值體現。而 “公共責任” 被看作許多廣泛的政治價值的代名詞,例如善政、透明度、公平、民主、響應能力、責任感和誠信。因此,從公共責任視角,展開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公共責任被理解為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回應,公共責任不僅包括財務責任和公平責任,也包括績效責任。公共責任視角下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研究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它有利於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理論體系。“新公共管理” 是一系列創造性改革的通用標籤,對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也不例外,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將市場機制引入政治領域。具體而言,這意味著:在官僚體制中引入競爭,提高效率;在政治和行政關係中引入經濟學的市場分析模式,如公共選擇、協議契約、交易成本和委託—代理理論;引入並廣泛運用競爭、基於績效的合同承包;等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顯然屬於新公共管理的主流,體現了新公共管理的上述所有特徵。然而,目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體系尚未構建完善,程式有待進一步規範,相關理論研究也較為薄弱,這就客觀上要求從公共責任視角,儘快加強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基本理論的研究,構建公共責任視角下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理論體系。
其次,它有利於構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責任機制。公共部門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社會甚至政府自身認識到,在傳統行政模式下存在責任機制的失靈。管理模式取向的改革導致了責任體系的重大變革。從公共責任的視角考慮績效評估問題則體現了在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對傳統責任形式的改進。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責任機制,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各構成要素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模式,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一種基本的制度安排。
本書將要探討的核心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問題集中於經驗層面的探討,即如何有效地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專案的績效進行評估?把該問題進一步細化,可以分為:什麼是績效評估指標?有哪些績效指標?它們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是怎麼運用的?實踐中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面臨著哪些困境?如何構建有效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體系?第二個問題集中於理論層面的探討,即公共責任何以成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回應?對該問題的回答,主要是基於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活動涉及的理論基礎、公共部門活動以及公共責任三個方面績效評估維度的判斷,為公共責任視角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提供一個理論分析框架。把這一問題具體化,就是在梳理多維度多層次的公共責任理論基礎上,提出一個公共責任的分析框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研究框架至少包含行政、法律、專業、政治、道德責任五個維度,而貫穿這些維度的一個共同且關鍵的線索是公共責任。績效評估的各個方面,都致力於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多大程度上增強或降低了公共責任?在理論方面探討的問題不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否需要進行績效評估,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實施績效評估系統,如何確定績效評估的內容與指標,如何確保績效評估有效地用於公共責任機制建設並改進績效。
(本文節選自《基於公共責任視角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研究》一書,有刪改)
基於公共責任視角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研究
董楊 著
ISBN 978-7-301-35598-5
定價:7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