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這是很多家長都會探討的問題。有的家長擔心,錢給少了,孩子不夠吃,讓孩子受委屈,給多了,孩子又會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其實,對於懂得體諒父母的孩子而言,他們都會省著用生活費,甚至有的孩子,在吃飯問題上對自己比較苛刻。安徽一名學生就是這樣,一餐只吃8塊錢,不僅讓家長感到驚訝,也吸引了很網友的圍觀。
事情是這樣的,安徽一位家長去學校看住校的兒子,中午就跟孩子一起在食堂吃飯,媽媽無意間打了三個菜,孩子只打了兩個菜,自己吃了15塊錢,孩子吃了8塊錢。
於是,孩子就對媽媽說:你打了我平時不敢打的菜。問及原因,孩子說因為貴。
對此,媽媽感到非常心疼,平時從來沒有控制過孩子的經濟,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自己在學校勤儉節約。孩子送自己走的時候,自己哭了。
看到這位家長分享的情況,有的人說,我兒子一個月2000,我要轉發給他看;另一位網友則表示,自己閨女一個月3500,兒子一個月3000,我也看哭了,把影片轉發給他們看,不知道是什麼結果。
還有的網友則表示,自己家的姑娘從來不會想貴不貴的問題,只要她想吃就會買,一杯奶茶二三十,她也捨得。
安徽這位家長,其孩子一餐8塊,午餐加午餐就是16塊,如果早餐花4塊錢的話,一天大概就是20塊錢,一個月下來是600塊左右,與那些每月花兩三千的學生相比,這樣的開銷真的很節儉。
十幾歲的孩子,吃飯能夠精打細算,不買貴的,這樣的孩子確實讓人心疼。有網友就直言,和自己兒子一樣,每次都是怕他吃不飽,給他飯卡里充足夠的錢,可他還是捨不得。
從影片畫面來看,安徽這位家長是駕車來學校的,說明家庭條件並不差。在家長沒有控制經濟的情況下,這個學生還這麼節儉,只有一種解釋。
他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覺得能省一點就是一點,這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習慣,而是靠自覺和自律養成的消費方式。
我不覺得他是故意在家長做樣子,因為每個月需要多少伙食費,家長是知情的,只是沒想到孩子能夠這麼省,一餐只吃兩個菜,還以為是學校的伙食便宜。
同樣是學生,有的孩子花錢不管便宜還是貴,口袋裡有多少錢就花多少,不夠又問父母要;有的孩子,花錢很節制,每餐花多少錢都精打細算,不點太貴的菜。
簡單地說,可能是家庭條件不一樣,父母的消費觀影響了孩子。但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何嘗不是消費習慣的不同,有的孩子懂得節約,不喜歡浪費,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且,已經懂得了勤儉節約,體諒父母,減輕父母的壓力。
正如這位分享影片的家長所言,孩子在學校不是不想吃好的,而是捨不得吃好的。很多父母說孩子不懂事,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其實你的孩子也許很懂事,也能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不同的孩子,每個月的伙食費不一樣,有的家長因為孩子太省感到心疼,也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花太多感到煩惱,該怎麼辦呢?
個人認為,每個孩子的飯量,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不一樣,伙食費存在差異是正常的。
如果覺得孩子太省了,可以告訴他,不管怎麼樣,飯要吃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餓著自己。並鼓勵孩子多吃一點,吃好一點。爸爸媽媽能夠承擔得起你的生活費,不要委屈了自己。
如果孩子每月的生活費超出了合理的消費範疇,可以“敲打”一下孩子,引導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避免浪費。
我記得一個大學生分享過,她的伙食費是每天早上給,每天50元,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樣太麻煩,但也避免了孩子提前消費,導致月底伙食費不足。而且,還可以間接幫助孩子懂得生活規劃。
總而言之,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吃飽、吃好,也要避免他們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地花錢,培養合理的消費習慣,培養財商,對他們的成長會非常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