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第一天,我和進化社創始人徐勇老師連麥,聊了很多企業和個人面對未來如何轉型的問題。
我核心三個觀點:
1、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要認清現實,降低預期,儘快轉型,而且應該圍繞AI大趨勢去思考轉型。
2、我們公司經營哲學現在已經調整為:幫別人解決麻煩事,本分人賺辛苦錢,不怕累,一直有得賺就好。
3、作為我個人,不會覺得自己是IP,是網紅,就該賺大錢,我應該努力創造有價值的工作崗位,這才是我做企業的動力。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訪談全文(針對錄音有刪減修改),感謝徐勇老師精心準備的精彩提問,每次連麥都激發了我的思考。
徐勇:2023 年坦率的講,好多好多朋友都不容易,有的人焦慮,有的人遇到了很多困難挫折,有的人說我 EMO了。
但秋葉集團在2023取得了特別好的進展,你還建議我不要那麼拼,我也很羨慕你這個狀態。
我的第一個問題也想向你請教,為什麼在大多數人都比較難的時候,秋葉集團走出了一個特別靚麗的向上的曲線?
秋葉大叔:我也不敢說我們秋葉集團業績多麼靚麗,但至少有一件事呢,我們心裡還是很有底的,我們未來生存沒問題,還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我們公司在2月3號就已經放假了,給團隊放了兩個禮拜的假。
我也看到好多團隊說要抓春節這波流量,我說別刷了,讓人家好好回去過個年,然後早點回去晚點來,忙了一年,開心一下多好。
為什麼秋葉能有這麼一個從容心態呢?
不是我們 2023 年有這麼一個變化,而是在 2018 年底,我當時就已經做出了一個判斷,就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業務,尤其是我們知識付費這個賽道的可能會越來越難,所以我當時就說要“擁抱B端,深耕C端”,但是我們在 2019、2020、2021 連續三年想突破這個B端,一直都沒找到感覺。
我們之前也服務了一些國企、央企,在去年底,我特別說了國企央企繼續服務,但是大單一律不接,這不是我們擅長的市場。
我們能輕鬆一點,首先要找到你自己一個擅長的市場。
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增長性市場是高校。
我們悄悄做了很多高校的連結,發現這些老師、還有專家真的有很多我們可以幫忙的地方。
另外一個就是高校市場一般的人進不來,全國高校3000多所,我們覆蓋得還很少,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塊自己相對來說,有門檻的,又看得見成長性的現金流市場。
我們最怕的就是一件事情門檻太低,誰都可以進來。
第二個就是我們花了很大精力做公域流量池。
過去幾年大家都在講私域流量,我從來不反對做私域,而且私域是一定要持續提升的,但我認為根本問題是流量在轉移,這個時候你要想辦法把新的流量給抓到。
那新的流量在哪裡呢?
不是說他抖音上沒有流量,也不是說影片號上面沒有流量,而是獲取這些流量的競爭對手太厲害,打不過,我不加入,我也可以跑啊。
我們就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哪裡了?
一個是放在大家都不做的公眾號,你看現在沒有人做公眾號了,都不玩了,我們還在強力的投入,無非流量下滑了,我們就提高流量的精準度。
大盤下降,做的人少了,留下來的人競爭壓力也小了啊。
一個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做小紅書。
我們自己在小紅書在導流這一塊我們是加了很大力氣的,小紅書我們的流量成本還可以。
講個特別搞笑的事,2023年本來小紅書我們做的還挺艱苦的,然後下半年突然一下子不艱苦了。我們突然發現好像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放棄了小紅書,就我們還在熬,就只有我們一個團隊在那做,沒有搶,自然成本就低了。
我現在把話說出來了,說不定對手們又回來了啊。
沒關係,打吧,反正要拼整體的競爭力,不僅僅流量便宜就能贏,產品的口碑也很重要,是吧?
第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我們做任何一個東西都要做差異化。
別人為什麼願意關注你?你要有差異化。
這個差異化在哪裡呢?你得讓別人覺得你跟新的潮流在一起。
2023年一整年最熱的東西就是AI。
所以我要求我所有的團隊、所有的部門、所有的產品必須抱住AI,不管你抱不抱得住,你現在給我想辦法去結合AI。
去年一年,我一季度把訓練營升級到AI,二季度把圖書升級到AI,三季度我們把我們的線下課升級到AI,四季度連我們那個高階線下寫書私房課,現在都花一天的時間講怎麼用 AI 寫書,我就要把這個 AI 徹底抱住。
All in AI,然後我到哪裡都在講AI,連我的微信名字,拍一拍你都會發現,變成“學AI,找秋葉”,我把它都改了。
抱了一年之後,我們現在知道 AI 怎麼去幫助一個企業。今年的元月份,我們又做了一些動作,但是這個動作只能到 3 月份才能給大家看到成果了。
那個時候你們就發現我們秋葉是真正的找到了用 AI 去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方法。
以後是每個企業都需要一個AI工作平臺,一個企業給我2萬塊,我一年找 1, 000 家公司,也是個 2, 000 萬的市場,這個市場一片空白,做起來壓力不大。
但是你現在去找一個企業的老闆,給你花2萬塊錢,然後跟著你去搞變現,搞個人IP,我覺得這個太捲了。
所有的老闆都喜歡買什麼?
買能夠幫他提高效益的工具,這個是很傳統的市場,只是大家還不知道AI這個產品怎麼做,我們搞了一年AI,我們把這個事搞清楚了。
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就需要啊?我不需要說服別人,我現在自己先用,以後別人看到我用AI有效果,自然就有說服力嘛。
總結一下第一個原因就是我找到一個有門檻的增量市場,第二我花了很大代價把我們公域流量成本降低了,第三我們抓住了AI風口的勢能,把它用到極致。
這幾個事情我們是做的比較堅決,那麼公司的經營就感覺沒那麼大壓力,沒有那麼大壓力,我們就寧可緩一緩,團隊也乾脆放個長假,他們也開心。
有時候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出發,AI紅利很長,慢慢來。
徐勇:我總結下來你做到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叫做預判,從2018年進行預判到行業的趨勢預判到了 AI 蓬勃發展的趨勢;第二件事我覺得叫做差異,別人不做公眾號,別人不做小紅書,你做了;第三我覺得叫做務實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大的企業我先不做,我先務實的做高校。這是剛才我聽到的三個特別重要的關鍵詞,分別叫做預判、差異和務實。
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就是我覺得您既做了C端業務,也做了B端業務,如果簡單比較一下的話,就是這兩塊業務哪一個更難啊?
因為今天C端已經非常高度內捲了,B端可能有機會,但是B端對人的要求也比較高,那什麼樣的人有可能在B端獲得機會?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啊?
秋葉大叔:比較C端業務和B端業務,肯定是B端更難,而不是C端。
所以大部分人都願意去做C端,實在不行就把我身邊的親朋好友發展一下,然後再慢慢的找合夥人,找合作伙伴,一點一點的擴散。
但C端業務問題在哪裡呢?
在於目前現在很多人他是有壓力的,不管他的公司也好,他的單位也好,他是有壓力的。
當一個人有壓力的時候,他會傾向於保守型的消費。
什麼叫保守型的交費呢?
就是原來他願意花錢的事,可要可不要的,不花了,原來他覺得花了買個開心就好的,現在他就要跟你說,唉,我花了這個錢我能得到什麼?原來他不比價的,覺得跟著你就挺好的,他現在就要一個個的比價。
C端消費者發現大家產品也差不多,就會反覆比,企業就容易捲起來。
B端它難在哪裡?
首先難在讓別人認可你,給你進來合作的機會。
你為了進來你要花很長的時間,而且進來以後你還接不到什麼好單子、大單子,因為你要先證明你的能力。
那你能不能夠從小單子開始慢慢熬,得到信任後才有可能接大單,或者接到穩定的訂單,這是需要很長的煎熬期,沒有資金和人才貯備的公司肯定接不住。
其次難在你帶的團隊要有長期供應商服務的心態。
我們切入B端的邏輯是什麼呢?
是本分人幫別人解決麻煩事,賺辛苦錢,賺小錢,但是我希望能夠讓B端有依賴性,一直給我們賺。
我把這個策略在內部反覆講,反覆統一思想,我內部開會就講,如果你們想發大財,想成為一個暴富的人,你就別在我這待,我沒這個能力給到你。
我說我們都是普通人,本分人怎麼賺錢呢?幫別人解決麻煩的事,賺辛苦錢。
我們賺什麼辛苦錢呢?你看現在高校大會小會,大事小事他們都要做 PPT ,我發現這個事情也挺折磨老師的,也挺折磨專家的,我們就幫他們解決這個麻煩吧。
老師不願意做,我熬夜做,我加班做,我把它做好,然後這個學校經費也多多少少能夠讓我們的設計師能夠活下來。所以我們公司就把這個業務不停的滾,滾到讓團隊能生存。
供應商是很難賺大錢的。
你要把團隊培養成願意以一個長期服務供應商的心態去跟別人合作,不是今天賺一筆大錢,而是每天都能做一點什麼,都能有點小錢,大家一起活下去。
這個心態的調整,很多人切不過來的。
包括我自己,原來為什麼不做 PPT 定製呢?我覺得這個錢賺的好累呀,天天晚上熬夜,這種活又只能熬夜做,現在我們只要有錢能活下去,我們願意做。
第三個你要建立起一個穩定的交付團隊。
這一點是很多做C端的人打死都不幹的,穩定交付就意味著你要養人,你必須得養人吶。
我們現在為什麼還要招PPT設計師?
你要保證交付能力,你要保證這個人病了,這個人出差了,這個人不在了,這個人做的不滿意,你還有人頂呢。
這對你公司經營規模有一定的要求,規模小了還接不住。
你也知道現在一個公司養一堆人壓力大,我們公司150 個全職,很多人到我們公司就問,大叔你每個月壓力好大吧?我說還好還好,其實我每個月反正要花 400 萬,說沒有壓力那也不可能,一年養團隊就得花5000萬啊。
你看做B端業務,首先信任門檻高,其次要讓你的團隊安心賺小錢,第三你還得有錢養一個比較大的團隊,這比做C端難多了。
換成C端,我就服務10個人,每年每個人給我3萬塊錢,我一年也有30萬收入,是吧?
我就賣我的時間,賣我的腦力,賣我的體力,做好這10個人服務就夠了。
所以兩年前,我就反覆跟很多C端的朋友講,做小而美,服務好 5-10個核心客戶,人家願意給夠你錢,然後你也不需要那麼大的團隊,你也不需要建立那麼複雜的社交關係,然後你就可以幹了。
你有本事去服務好你身邊的5-30個人,就夠了,你一年就服務這麼點人,然後你自己過得好就行了,還可以慢慢滾大一點。
但我發現C端業務很多人問題在哪裡?是貪心。
真的,很多人覺得一年賺 100 萬都賺得很少,那就很難搞了。
我告訴他們現在一年掙 50 萬都很難,他們又不信,覺得別人都在賺大錢。
那我有什麼好說的嗎?誰有本事誰賺去,反正外面有的是“大師”幫你。
我沒辦法幫你,我只能告訴你,在武漢一個人掙了50萬,他背的銷售業績可不是500萬,那起碼要背個2,000 萬的業績,他才能拿到50萬的收入。因為銷售收入裡面還有成本的,又不是說做到 2,000 萬收入就是 2,000 萬的利潤。
所以我覺得做C端難在這裡,難在人的心態還生活在過去的時代,完全沒理解整個時代都變了,得把整個人的心態先給掰回來了。
你看我們公司的大網紅都已經很老實的給B端打工去了,哈哈哈哈。
徐勇:我記得我和你前年連麥,你說我秋葉集團只滿足需求,不滿足慾望,這句話對我的觸動特別大。只滿足需求不滿足慾望,因為在C端有些老師為了這個賺錢,就言過其實,然後招生一時爽,交付火葬場,這個很普遍的現象。我覺得秋葉老師只滿足需求,就是都是務實的,都是提供價值的。
我們再討論一件事,可能也對大家來講也都是蠻有啟發的一件事,在秋葉整個的體系裡邊,您提了一個叫做 ALL IN AI,這個它不是我們擁抱AI,我們轉型AI,我們叫做ALL IN,這個詞其實很重的,它是全力以赴把這個作為最重要的一個核心了。
第二個我覺得您提了一個叫“群體進化”,就是全公司的人,所有的人都要學AI,所有的業務都要用 AI 來去做,都要來使用啊。
所以這兩件事我就覺得我就我自己其實蠻感興趣的。一個就是為什麼您會用ALL IN這樣一個特別重的詞?
因為您的風格是很穩健的,就是我相信,平時你對ALL IN這個詞也不會說。前兩年連麥請教你也沒有說過我要ALL IN啥,但是今年用的是ALL IN,這是一個特別重的詞。
第二個就是別的人都是特種兵風格,比如我請公司最年輕的、最聰明的人來先用AI,來研究AI,你是要求群體進化,大家都用,再貫穿到每一個業務單元。為什麼?
秋葉大叔:為什麼說ALL IN呢?你看我很少說ALL IN直播,我也沒說過ALL IN影片號,這個原因在哪呢?
它不值得我ALL IN。當不是說別的人不值得ALL IN,你像董宇輝,他絕對應該ALL IN直播的,那是他的戰場,那是他的舞臺。
我的優勢不在這裡,但我用了AI,我馬上就理解了,它是職場人辦公的一個工作平臺。
以後不是我要用,或者徐總要用,是所有的人只要你工作,你就要用它作為一個辦公平臺。
我是搞 PPT 起家的,職場辦公技能是我的賽道。今天PPT 慢慢變成一個很常規的、很卷的賽道之後,我要找到一個新的,關於職場技能學習方面的一個增長點,那我一用AI,我馬上就明白了它是怎麼回事,這是我的賽道新紅利來了啊。
第二個就是我本人思維模式是比較偏 AI 的,就跟那個生成式問答一樣,你提個問題我馬上答,反正也沒指令碼,也沒臺詞,都是現掛,我非常容易理解生成式原理是怎麼回事,AI特別適合我。
所以我馬上覺得,AI這個事我要把它作為我們的百年一遇的紅利去對待,必須ALL IN。
我ALL IN第一個意思是我先用,我不能光要別人ALL IN,我自己要帶頭嘛。
我每天都在看AI的資料、AI的文章。
說我把我們小夥伴拉個群,早上發,中午發,晚上發,嗯,節假日也發,然後天天發AI的文章,就有一個浸泡的氛圍。
ALL IN第二個意思是什麼?
當你發現這是你真正的機會的時候,你必須把所有的資源圍繞著他去做成果。
我前幾天看了本書,德魯克的《為成果而管理》,德魯克說你的管理是要出成果的,我們現在太多的人把精力花在怎麼去做解決問題上去了。
我2023年春節就正月初八一上班,初九就開會。然後我就給他們提出一個目標,3月15號一定要把AI訓練營搞出來,這個訓練營一搞出來,馬上就拉新媒體團隊開會,說4月15號一定要把書稿搞出來。
很多時候很多人提ALL IN的時候,他沒有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又必須是市場上需要的產品,你沒有做到這一點,你這個ALL IN就是假的嘛。
你忙了半天喊口號,大家也不知道幹什麼用,對吧?
那麼第三個呢,即便要ALL IN,還得考慮了一下節奏的問題。
為什麼我先做訓練營,因為可以馬上招對AI感興趣個人使用者,我可以賺一筆快錢。
我從來不反對賺快錢,我只是說賺了快錢以後,你要回到你的主營業務上,那剛好 AI 又可以賺快錢,又是我的主營業務,完美。
二季度我就開始抓AI圖書,把做品牌勢能的牌做好,三季度我就開始推這個 AI線下內訓。
其實線下AI內訓是二季度開始做產品的,7、8連續兩個月,基本上一單培訓都沒有,怎麼辦?
小夥伴說大叔,我們原來賣的好好的,非要我賣那個AI,我們按原來的模式做不行嗎?去年不也接到單子了嗎?上半年不也接到單子了?
我說不行,就得賣。
後來我甚至把部門都合併了,不跟我做高校的,做AI培訓的,我一個個做工作,最後我們把我的人全部轉成了在高校裡賣AI課程的人。
ALL IN的時候,你選擇的目標市場遇到困難,你要堅決到底。
到了 9 月份運氣蠻好,可能也是老天爺也照顧我,突然一下子這個培訓單子就爆發了,接不過來了。
其實也是因為你前面兩個月不斷的在鋪墊,讓別人看到了,時機一到一下子做起來了。
另外ALL IN這件事,光老闆的意識跟上是沒有用的,你團隊的能力一定要跟上AI,要群體進化。
AI我一用我就明白了,是個實操型的產品,就是你用的越多,你對它瞭解的越深入,你就越能夠幫到別人。
就跟我們教PPT是一樣的,你PPT做得好,你才有本事教別人。你不能拿著我的課件去講,你到現場,人家問你這個PPT 怎麼美化,你說等我回去再研究一下,那不行。
為什麼我們沒有先扶持一部分優秀的小夥伴先學會AI,再搞傳幫帶呢?
我們做了一次內部摸底,我發現同樣的問題,有的同事他跟AI對話的那個過程比我做得更好,這就讓我想到,你怎麼知道公司的100個人裡面,就是你最高明呢?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公司最優秀的人,也會有思考的路徑依賴,那麼對AI這個超級大腦來說,刺激它的路徑越多越好,讓公司所有的人進來用,建立這麼一個共同用AI氛圍,互相啟發新思路,比你一個人帶頭,效果更好。
這是我們講群體進化背後的第一個深刻的邏輯。
另外AI是超級智慧,超級智慧的含義是它的能力已經或者遲早會超過每一個人。
就智慧而言,意味著以後超級智慧就相當於是人,我們相當於螞蟻。
螞蟻怎麼可能打敗人呢?人肯定把螞蟻踩死了。
但如果我們是一群螞蟻,那麼我們有可能把老虎都吃掉了。
所以我當時想,在人類的智慧比不過AI的時候,我們就自然的得出一個結論,作為一個落後的生命,怎麼去跟先進的這個物種共存呢?
我們人類是比不過 AI 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要打敗 AI 最好的選擇是抱團。
這就是選擇群體進化的第二個邏輯。
儘管我們在武漢,現在我們公司普通員工用AI的水平,就我目前去過的企業,我覺得我們在應用層面真的是遙遙領先。
我們的銷售現在怎麼賣東西?
老闆你有個什麼問題,來,我幫你問一下。
AI馬上一問,一看答案可以耶。
為什麼我問不出來?
那是你用的提示詞不對,你看我怎麼問的......
那這個我們公司也要學,這個太方便了......
我們很多培訓就這麼賣出去的,現場給他給答案,老闆一看結果可以,馬上培訓就成交。
徐勇:這個我們總結一下,首先我覺得叫做思想重視,結果導向,自己這個非常堅定的看好這個方向。然後大家去拿一個結果,而不是隻是去聊虛的AI概念,理念或者模式等問題。第二就敢於投入,厚積薄發,有幾個月的這樣的一個積累嗎,就會全員轉變,全面抱團。
AI時代,你覺得AI對普通人可能在哪些方面這個會有衝擊?會有改變?作為普通人的話,我們該做哪些動作?
秋葉大叔: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怎麼去擁抱AI時代?
說實話,你既然是個普通人,你也抱不著,就這麼簡單。
我們從不關心普通人跟AI有什麼關係,我覺得他不會擁抱AI的。他們只想工作輕鬆一點,老闆錢多給一點,沒錢能不能不要折騰我?這就是普通人的想法。
普通人看新東西,如果短期內看不到效果,然後自己要花很多時間去投入、去研究、去學習,普通人會幹嘛?肯定不幹呀,所以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
我從來不幫普通人去擁抱AI,我只幫普通人解決麻煩,最好先付費。
現在只有10%追趕潮流的人,才自己花時間用AI研究AI,琢磨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普通人是以後被身邊一些跑得快的人感染,帶著跑,才有可能會跟上去。
我們應該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我們要問的是——如果你是個很上進的普通人,你可以做什麼?
如果你是個很上進的人,你必須做三件事。
第一你要把國內外的大模型都裝一下,你體驗一下他們到底每一家在幹什麼。
第二個我的建議是你還得去一些 AI 氛圍不錯的圈子,進入這個圈子,看他們在聊什麼。
我加了五個AI圈子,一個圈子是搞AI技術的,每天都分析那些程式碼,我也看不懂,但是我至少了解程式設計師怎麼想的嘛。
第二個圈子是跟一個政府相關的,我就看領導每天在想什麼。
第三個圈子是一群老闆在裡面的,然後我就看他們想怎麼去賺錢的。
我還加了個圈子,比較偏老師的,老師想著怎麼用 AI 做教育創新。
我們還有一個小圈子,就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小群,我們的小群更多的是研究怎麼去教別人學AI。
多混一些跟 AI 有關的圈子,讓你的生活中除了你原來的吃喝拉撒,你的工作、你的圈子之外,你要引入新的資訊源。
不同的圈子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思考和認知,一個人能夠改變是因為你有新的資訊源啊。
第三個我建議你們如果不願意花錢去學習,你是不是把對你胃口的AI圖書系統看幾本。
你把它們全買了也沒多少錢。
順便跟各位說一下,你們不要以為AI的書賣的蠻好,其實大部分品種賣得蠻一般的,這也說明大部分人就沒關心AI。
真的,你們不要以為賣的很好,當然我的AI圖書賣的還可以。
徐勇:秋葉老師,其實我的觀點跟您一樣,如果只是把普通人作為自己的標籤的話,我覺得我們也幫不了,因為大部分普通人其實很難幫,但是如果加上“上進”這幾個字就有可能幫了,因為我不甘於現狀,我想有改變,我想向老師學習,我覺得這個就還好。
我也想聽你對“向人學”這件事情的看法,就是您本人和您的團隊在“向人學”這件事上,這個作為一個學習方法,一個學習物件,一個學習工具方面,你是否重視啊?
秋葉大叔:每個人到了他自己的每個發展階段,其實都會面臨著困惑,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法就去尋找你的對標,也可以是你的偶像,也可以是你崇拜的人。
人一定是透過向身邊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學習,模仿和效仿他的做法,找到自己前進方向。
畢竟我們大部分人又不是那種開創性的人,所以我是認可“向人學”的。
我跟一般人的思路可能不太一樣的地方在哪呢?
我覺得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好多人“向人學”的人太多了,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
我自己呢,管公司我也不學誰的,我就看懂德魯克夠了,我就把他的東西反覆的看;市場營銷我就看科勒,我就反覆的看。
我覺得他們的東西沒有錯,沒有過時,我只要把他的東西吃透了,用在我的工作中就好了。
我認為“向人學”第一我要學公認的,是靠譜大家的方法,哪怕他的書很難懂,哪怕他的人我也沒資格見,但是我要透過這個方式去學習。
第二我在實踐中找一個我認可的,跟我基因我認為比較像,我可以全面效仿的公司學。
你像有的公司學華為,有的公司學阿里,我們公司內部學誰?華與華和讀客。
我們看華與華到了一個階段以後,它做什麼?
它做標準化,那我們也做標準化。
讀客甚至認為創意都是可以標準化的。
我們原來覺得這個事不可能,但讀客已經做到了,那我們就堅決的做嘛。
我們能不能用他的方法一模一樣的照搬,那是另外一件事。
我覺得一定要向人學,但不要像那個中國男足,一會學德國,一會學巴西,一會學本土打法,最後學了個什麼?學到誰都敢輸,臉都不要了。
當年就老老實實學巴西,從健力寶那個時代學到現在也不會差,是不是?
人學多了學雜了以後,會有一個弊端,覺得別人這個做的也好,那個做的也好,都想試一試。
作為一個老闆,他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少做無效經營動作。
老闆最大的動作不是花錢,而是做無效的動作。
你少做無效的動作,你這個公司的投入產出方面一定會比別人好很多。
2023年我比較滿意的一點就是從年頭打到年尾,我自己做覆盤,我覺得我做的核心關鍵動作都是有效的,我就沒有帶著團隊去做無效的動作。
我甚至把很多別人認為有效的動作都砍了,比如我們減少直播的頻率,少拍短影片。
我不是說不該拍短影片,我們是少拍一些沒有產出的短影片,不是別人說要拍一個什麼什麼的,我們就跟著做。
我們把自己用資料,判斷是對的動作提前標準化嘛,這樣就可以給新來的人複製,我們就不斷的去迭代這件事就好了。
別總想學那個見效快的,都不願打基礎,那這個公司可持續發展是很困難的。
我覺得一定要向人學,但能不能夠把一個人的東西學透,把他的東西學到位,讓你自己能夠先用個5-7年,爭取能夠穿越一個週期,學透一家,再向更多的人去學習。這是我的建議。
徐勇:我覺得剛才秋葉老師也說的特別的到位,就是要學到位,就是別淺嘗輒止,好像會了一點皮毛,然後就去做。如果你的動作特別的混亂,特別的複雜的話,想拿結果太難了,基本沒戲。我覺得叫做學經典,找對標,學到位。
最後一個問題,幫我們來分析一下2024或者說未來的幾年。比如說可能會有哪些變化,有哪些機會,我們還是圍繞著上進的普通人,來聽聽你的意見。
秋葉大叔:前一段時間去了上海,當時一桌子朋友吃飯,然後就問我,你覺得未來這幾年你怎麼看?
我說2019年,王興不都說了嗎?你回頭再看,可能2019年是過去幾年最難的一年,但是你往後看,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你看這個大的趨勢很明顯的,人口是在減少的,中美這個關係短期之內也不可能和好的,外貿方面供應鏈轉移也是跑不掉的,你的勞動力成本又在增加,你的養老負擔在變重。然後過去20年,經濟上的一些雷,不管是地方債還是房地產的債,都要還。
個人也好,企業也好,政府也好,未來十年的核心主題就是欠債還錢。
我說未來的 10 年,甚至 15 年估計都不會太容易,但是中國底子還不錯,垮也垮不到哪裡去,起碼能保障你每天能吃上肉。
那麼他們就接著問我,那你用什麼策略應對?
我說就兩個策略。
第一是熬,你不要覺得我努一努力就把別人甩開了,我們要做好長跑的準備。
你現在搞科技創新也好,搞商業模式創新也好,都進入到了你能想到的,別人都想得到,而且複製起來特別快的階段。
你要沉下心來去做好打完這一仗,還有下一仗,起碼八年抗戰心理準備。
所以我建議大家多看一下那個論持久戰這本書,我們至少要做好八年抗戰的心態準備。
現在是馬拉松,我開始跑不贏,沒關係,我後面跟著,只要不掉隊,我還在牌桌上,我就有機會能贏。
中國就很缺長期主義者,只有幻覺能長期賺錢的投機主義者。
什麼叫長期主義者?
你自己的夢想遇到困難你還做嗎?然後所有人都不看好你,你還咬牙幹嗎?還要做,那我覺得你是,沒有經歷過大考驗的堅持,那是自己感動自己。
這個時候第一要把那個心態擺正,你心態不擺正的話,所有的動作都會變形。
我是做好了,萬一不賺錢了,我就往裡面倒貼錢,我把我原來賺的錢全部喂進去,我就要把這個事做成,是這麼一個心態。
第二件事情試試真正的創新,現在同質化的東西太多了,沒有本質的創新。
回到我們知識付費這個圈子,或者跑到我們這個培訓教育這個圈子,我覺得我們在創新上做的事情真的太少了。
去年下半年,我公司每次開會我都問一個問題,怎麼把一本書賣100塊,甚至 300 塊?讓出版社也能賺一點錢,不虧本,我們也不虧本,我們能怎麼做?
這個問題我們還在探索,但只有這樣去想,去創新,去找到新的路,我們才有機會。
您看看美國,您看看他們的 AI 方面,圍繞著每個行業在技術方面都投入到什麼程度了?
我們現在倒好了,一堆人鼓吹用好AI,做一人公司,賺大錢。
這是不對的。
你真有本事,你就去多養幾個人。
我自己覺得如果一個老闆真的要上進,不是讓你多賺錢,而是你賺錢,能讓更多的人跟著你一起安居樂業,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
敢不敢?
敢我就敬老闆你是條漢子。不敢,你別跟我唧唧歪歪的,我不跟你玩,我就這麼簡單。
但是創業這個事情真的很難,這是要消耗你的心力的。
但人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是要做點事吧?總不是隻為自己賺很多錢吧?
我覺得我就多養幾個人,今天多養一個,明天多養一個,這就是我要去做創新的動力,沒有創新,我有情懷也做不到啊。
後記:
說到創新,我也真的做了一個完全不同風格的社群,適合老闆,創始人,企業高管,或者服務老闆高管的朋友們約,5號開始預約,7號拉群,目前已經超過200位朋友通過了稽核。
如果你對這個社群不瞭解,可以點右邊藍字連結《》
或者直接掃碼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