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專業的地理科普平臺
最全面的海量備考資源
一、例題思考
植物線性沙丘一般是指在沙漠地區受到呈銳角相交且風力大小不等的兩個方向的風互動作用下,風力沉積形成的壟狀沙鏈。圖是植物線性沙丘形成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風向。據此完成下面1-2小題。
1.在植物線性沙丘發育過程中
①沙礫沉積形成水平層理 ②沙丘主體增高變寬伸長 ③沙丘表面成土作用加快 ④沙丘表面沙礫粒徑增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影響圖示沙丘形成的主導風向是
A.甲和乙,且甲風力大於乙 B.甲和丙,且丙風力大於甲
C.丙和丁,且丙風力大於丁 D.乙和丁,且丁風力大於乙
參考答案
1.C 2.B
試題分析
1.植被對盛行風具有阻擋作用,由於植被阻擋,風速降低,風沙發生沉積,沙丘主體增高變寬伸長,但是由於植被和坡向的影響,不可能形成水平層理,故①錯誤,②正確。同時在植被的生長過程中,沙丘成土作用加快,故③正確。沙丘表面風力侵蝕作用減輕,表面沙礫粒徑減小,故④錯誤。故選C。
2.依據原理:沙丘形態指示風向,風從坡緩的一側吹向坡陡的一側。由圖可知,風沙應在植物的背風向發生沉積,所以可以判斷甲和丙為主導風向,同時根據沙脊線更偏向甲風向一側,丙風向一側沙丘坡度更緩,可以推斷丙風力大於甲,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知識拓展
1、植物線性沙丘是一種特殊的自然地貌,通常由植物與沙粒共同作用形成。這種沙丘的形態特徵是其長度遠大於寬度,通常沿著一個方向彎曲延伸,底部較窄。植物在沙丘的形成和維持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透過根系固定沙粒,減少風蝕作用,從而影響沙丘的形態和穩定性。2、乾旱區沙源分析
氣候乾旱;蒸發強;晝夜溫差大;風化劇烈;風蝕強烈;風力大;搬運作用強;人類活動過度干擾;春季氣溫回升;積雪融化;地表裸露;植被稀少;風化的古殘丘分佈多。
3.荒漠與沙漠區別
荒漠就是指地球表面缺乏植被覆蓋、地表荒蕪的地貌。沒有覆蓋植被的地表,是由什麼物質覆蓋組成的,那就有許多的情況了,如果主要覆蓋物質是砂礫,那麼這種荒漠就是屬於沙質荒漠,簡稱為“沙漠”。除此之外,地表還可以由其他的物質覆蓋,因此荒漠的型別還包括巖漠(石漠)、礫漠、泥漠、鹽漠等型別。4.沙漠與沙地區別沙地,也就是沙化土地,沙地指表層為沙覆蓋、基本無植被的土地。沙地與沙漠有很多相同之處,地表組成物質,地貌形態特徵基本相同或相似。都是以石英顆粒為主要成分的鬆散聚積物,構成多種沙丘形態,也都是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誌。沙漠與沙地的區別,是二者形成的主導因素不同。自然因素是沙漠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原因。而人為因素對沙地的形成起主導作用。此外,沙地分佈於半乾旱草原與半溼潤草原地帶,沙漠分佈於乾旱、極乾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區。通俗地說,沙漠的環境、地理、氣候自然條件本身就比較惡劣,不適合植被生長。而沙地原本是具備植被生產的自然條件,是在人為過度砍伐、放牧、汙染等因素導致植物、土壤被破壞,但本身還是具備植被生長的降雨量等自然條件,只要不繼續被人為破壞,還是有機會恢復生機的。5.沙丘的型別可以根據含沙氣流結構、風力方向、含沙量以及風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態分佈之間的關係等進行分類,例如流動沙丘:
A新月形沙丘:
平面如新月,走向與風向垂直或大於60°。沙丘兩側有順風向前延伸的兩個尖角,迎風坡較平緩,坡度約5°~20°;背風坡較陡,坡度約28°~34°。單個新月形沙丘大多零星分佈在沙漠的邊緣地區,相互連線可形成新月形沙丘鏈、複合新月形沙丘和複合沙丘鏈等形態。當橫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叢阻礙時,還可形成拋物線沙丘,其平面形狀與新月形正好相反,繼續發育會形成平行低矮的雙生沙壟。B縱向沙壟:
沙丘形態的走向與起沙風合成風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於30°),呈長條狀展布,沙源豐富時可形成複合型縱向沙壟。
C.金字塔沙丘:
又稱星狀沙丘,是在多風向且各個方向風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形成的。它由一個尖頂和三個或更多的沙坡面以及沙坡面之間的沙脊組成,沙丘高大如金字塔形,高50~100m,甚至更高,一般單獨分佈,也有成行排列。D. 格狀沙丘:
‘由相互垂直的風相互作用形成,因風向較多使沙丘縱橫交錯,在騰格裡沙漠較常見。E.蜂窩狀沙丘:在多種方向風且風力比較均勢的情形下形成,地表形態體現為中間低、四周以無一定方向的沙梗所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沙窩形態。F.沙波紋: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狀起伏的微地貌,排列方向與風向垂直。G. 沙堆:風沙流受障礙物阻擋,在背風面堆積形成的各種不規則沙體,高度1~5m或10m,是不穩定的堆積體。此外,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等沙丘型別複雜多樣的地區,還可能存在穹狀沙丘、魚鱗狀沙丘群、塔型沙丘群、各種蜂窩狀、羽毛狀等其他形態的沙丘。
再如水岸沙丘:水岸沙丘又叫爬坡沙丘,是發育在各緯度沙源豐富、風況適宜和沙匯充足的海岸帶的一種風沙地貌形態。水岸沙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動力條件:盛行風,特別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勁的地區。2.物質來源:有充足的沙土供應,例如河流泥沙含量大,且該地水流速度慢,泥沙能夠在河床沉積。3.水文條件:河流水位降低,使得泥沙裸露且乾燥。中國海岸沙丘型別多樣,形態複雜,具有分佈範圍廣泛但規模較小且分佈零散、分佈地形多樣但集中於河口地區、型別與規模區域差異大等特點。中國大規模海岸沙丘多形成發育於一些有豐富沙源的河流入海口的旁側,如河北灤河口以北的昌黎海岸、福建閩江入海口以南的長樂海岸就是中國海岸沙丘規模最大、形態最典型的沙丘分佈地。雖然水岸沙丘的形成與海岸環境密切相關,但它仍然屬於風沙地貌的範疇,其形成和演化受到風力作用、沙源供應、地形條件、水文狀況以及植被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同時,海岸沙丘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巨大,但也非常脆弱,受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的雙重脅迫,需要重視對其的保護。
4.灌叢沙丘在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A. 可以固定流沙,減緩沙漠化的程序。
B. 為一些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增加了區域的生物多樣性。
地殼淺部分佈有不同巖性的岩石,或者說有不同空隙型別的多孔介質,它們賦存、給出和透過地下水的能力有明顯的差異,在地下水科學的理論研究和供水、排水等的實際應用中有必要對其進行分類。岩層按透水性(滲透性)通常分為透水層和不透水層,透水層包括含水層和弱透水層;不透水層通常是隔水層。
含水層是指在一般的野外條件下能夠給出和透過相當數量的水的岩層。隔水層則是在一般的野外條件下不能給出和透過水,或者給出和透過很少水量的岩層。具有良好給水性和透水性的岩層是透水層。透水層有時是不飽水的,含水層是飽水的透水層。既不含水也不允許水透過的岩層稱為不透水層。即使由於持水性良好而含水但給水性和透水性很差的岩層也是隔水層。
構成含水層的岩層應具備的條件包括:①空隙(孔隙、裂隙或溶穴)發育;②有一定的空間規模(厚度與展布面積)和儲集地下水的條件(地質和地形條件);③具有良好的給水能力和透水能力。
粗大顆粒的孔隙介質如卵石、礫石、砂可以構成良好的含水層。岩溶化的碳酸鹽巖(石灰岩和白雲岩)是良好的含水層。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紋岩、凝灰岩)孔隙性變化大,含有氣孔和發育垂直節理的火山岩可以構成含水層。
這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美國夏威夷的基拉韋厄火山冷疑的岩漿。溢位的熾熱火紅色熔岩流已經變成黑色,在公路上停止流動並冷卻固結。於是, 人們只能在此立牌“此路不通”。這些熔岩流在冷卻過程中因收縮而產生很多裂縫,形成的破碎岩漿岩也可以成為含水層。 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堅硬的沉積岩如砂岩、礫岩雖然由於固結其原生孔隙不發育,但如果裂隙發育則可以構成含水層。侵入岩(如花崗岩、閃長巖)只有裂隙發育的部位可以構成區域性含水層。變質岩(如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在淺部風化帶發育密集的裂隙時可以構成區域性含水層。
我國北方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含水層,美國的Florida石灰岩含水層和Dakota砂岩含水層,都是當地重要的含水層下黏土由於孔隙很小,給水和透水能力極差,一般被認為是隔水層。泥岩、頁岩及泥灰岩通常是隔水層。裂隙不發育的緻密結晶岩,例如侵入岩、火山岩和變質岩,也被認為是隔水層。
含水層和隔水層之間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在不同情況下,人們所定義的含水層和隔水層可以是變化的。巖性相同、滲透性完全一樣的岩層,在某些地方可以認為是隔水層,而在另一些地方可以認為是含水層。
在我國北方黃土高原分佈較廣的黃土主要是一種亞黏土,在我國南方數省廣泛分佈有紅層(主要為紅色的砂岩、泥質砂岩和砂質泥岩、泥岩),它們的給水性和透水性均很差,對於需水量很大的地區不能滿足供水的需要,可視為隔水層,但在其他水源缺乏、需水量又不大的地區,黃土和紅層也可以看作是含水層巖性相同、滲透性一樣的岩層。
實際上,在地殼淺部很少有絕對不發生滲透的岩層,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人們認為是不透水不釋水的某些岩層,在一定的野外條件或人為條件下也能透過一定數量的水,可以歸為弱透水層。
弱透水層是指透水性相當差,但在水頭差作用下透過越流可交換較大水量的岩層。嚴格地說,自然界沒有絕對不發生滲透的岩層,只不過滲透性特別低而已。從這個角度上說,岩層是否透水還取決於時間尺度。粘土、重亞粘土等,是典型的弱透水層。
弱透水層的重要性隨著研究問題的目的性、時間尺度和開採條件的變化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分析石油、天然氣二次運移這種時間尺度很大和核廢物處置選址時,即使是滲透性極差的岩層,也不能忽視岩層的滲透效能。我國煤層的上部或下部往往存在含水層,而煤層的頂、底板一般為頁岩和粉砂岩隔水層,在天然條件下隔水層將採煤層與含水層阻隔,但在煤層開採條件下存在巨大水頭差,隔水層會變為弱透水層甚至區域性變成透水層,使含水層中的地下水湧向礦井,所以必須對含水層進行疏幹排水才能保證煤礦的安全開採。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絡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眾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為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為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選閱讀原文。
關注搜尋地理詞語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