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一個學生,在她高一的時候輔導過她一段時間物理,印象中那是一個學習很努力的孩子,但理科天賦較差,說出來或許很多家長都不敢相信,她找我補習物理不是因為自己要選物理,而是擔心自己聯考不及格。
雖然最後選擇了純文科的搭配,但數學依舊是她的瘸腿科目,最後只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一想到家裡還有一個清華的表哥和一個211碩士的堂哥,女孩總是忍不住找我訴苦:連親戚都說我這二本沒什麼用!
翻閱網上的帖子,二本學歷似乎真的成為了“最尷尬”的存在,學歷含金量不如一本高,就業似乎連專科都比不過,屬於夾在中間還哪頭都壓不住的型別,無論是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還是網路環境的差距,都一度讓不少二本同學“抬不起頭來”,但二本生真的有那麼差嗎?指導名師的解釋,顛覆了不少家長的認知。
考上二本到底是什麼水平?張雪峰老師的解釋,顛覆了家長們的認知
在網上,無論是炫耀的帖子還是新聞宣傳的稿件,常見的是對600分以上考生的誇讚,和對985、211名校學生的吹噓,而鮮少能看到一個學生,考上二本卻敢主動在網上說出自己學歷的,只因大環境對二本學生的偏見。
為什麼說是偏見呢?因為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若想考上公辦二本,高考的分數至少要達到500分以上,哪怕是民辦二本,最起碼也得在460分以上,而大家或許不知道,普通學生在沒有天賦,全靠努力的情況下,他的上限也就是560分。
若在這種對比下,不少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考上二本到底是什麼水平的話,張雪峰老師的這番解釋,或許會顛覆不少家長的認知。
張雪峰曾問過學生和家長們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中國現在最難的考試是什麼考試呢?有人覺得是高考,也有人覺得是研考,但張雪峰給出的答案卻令不少人都陷入懷疑——中考。
因為在中考分流政策下,無論學生們有多麼努力,都註定會有50%的學生被中考分流政策淘汰掉,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能考上二本的學生,至少在中考這一步,就已經打敗了50%的考生。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看2024年的本科錄取情況,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342萬人,本科錄取率不足40%,也就是說,只有大約400萬的考生考上了本科,而剩下的考生,則連本科都沒有考上,當然這400萬的本科錄取人數,既包括了公辦二本,也包括了那些民辦二本。
在二本學歷被嚴重低估的當下,同學們更要珍惜自己的起點和平臺
因此即便我們按照2024年最新的資料來計算,高考能考上二本的學生,是在中考打敗了50%其他考生的基礎上,又在高考中打敗了60%的考生,學過機率的同學們都知道——0.5×0.4=0.2,也就是說,高考能考上本科的學生,意味著要在6年的學習中至少打敗80%的學生,若是再能考上公辦二5本,那至少要打敗85%的學生!
這樣的解釋不僅顛覆了許多家長的認知,也讓他們看清了一個現實:原來哪怕只能考上二本本科也並不容易!其實不少家長不是想當然地覺得高考很簡單,只是被網上的資訊搞得太焦慮了,這才對本科的含金量有了錯誤的理解。
至於那些說二本不如專科的,更是無稽之談!既然專科那麼好,不如問問那些孩子只考上專科的家長:你家孩子為什麼不上本科,是不想上嗎?那不還是分數不夠上不了嗎!
高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二本學歷被嚴重低估的當下,同學們更應該端正態度,正視自己的學歷和價值,本科的起點無論是升學還是參加其他考試,都是專科學歷無法相比的,與其自我懷疑,不如好好珍惜本科學歷,提前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二本學生照樣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