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是蜀漢“五虎將”裡年齡最大的一位,然而他能以60歲的高齡和關羽戰成平手,72歲時更是定軍山斬落夏侯淵。與戰國時期的廉頗相比,似乎也是不遑多讓。可是蜀漢還有一位武將,他的能力比黃忠、關羽、甚至呂布都相差無幾。只是在投奔蜀漢以後,並未得到重用。就連眼高於頂的關羽,都為之可惜,此人究竟是誰?能力是否有這麼誇張?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蜀漢後期有一位猛將名叫李嚴。《三國演義》第65回,李嚴領3000士兵而出與黃忠對陣,雙方你來我往50回合不分勝敗。諸葛孔明怕老將黃忠有閃失所以鳴金收兵,此後李嚴也投奔至蜀漢。甚至在劉備臨終前,任命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對於李嚴的描寫大多顯得片面。正史《三國志》記載,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於公元228年發動北伐。李嚴作為蜀漢都糧官,負責後勤以及運送糧草。第3次北伐,李嚴運糧延誤期限而被貶為平民。
可是李嚴能和黃忠這員猛將鬥得難解難分,足以證明此人武力非凡。按照同等量級來計算。黃忠60歲時能和關羽戰成平手。關羽和張飛與呂布在虎牢關前大戰,也是不分勝敗。所以李嚴武力與呂布相差並不太多。正史中並未記載李嚴的出生年月,但是經過筆者多方查閱資料,他在投奔蜀漢時至多也不過40歲上下正值青壯年。這個年齡段的武將正是黃金年齡,李嚴擁有出色的謀略,以及剽悍的武力卻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按理說,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然而諸葛亮乃是蜀漢的宰相。
劉備死後即使後主劉禪,也要畏他三分,所以李嚴這樣一員猛將得不到重用,主要還是他與諸葛亮想法不同。李嚴並不主張北伐,由於李嚴是巴蜀本地人,投奔蜀漢還是希望諸葛亮能夠潛心發展不要窮兵黷武,損耗蜀漢本就孱弱的家底。諸葛亮從大局著想,想透過北伐來尋找突破口,所以李嚴和諸葛亮這兩人核心價值觀上就有所違背。然而,李嚴這樣一位武將。卻擔任押解糧草的工作,似乎是有些大材小用。可能有不少朋友會質疑,歷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猛將,只是擔任督糧官。比如封神榜當中的楊戩,蜀漢前期趙雲,甚至連“兵仙”韓信,都曾經擔任過押解糧草,區區李嚴難道能與這些人相提並論嗎?但是請大家清楚,蜀漢後期武將凋敝,關羽、張飛去世之後,黃忠老矣,趙雲也是不堪大用。只剩下李嚴、魏延及其它小字輩將領,軍事能力有所下滑。
李嚴有能力能擔任統帥,與魏延二人一攻一守,本應有大作為。卻始終得不到重用,實在非常可惜。關羽還未身亡之前,對於諸葛亮這樣用人的方針是有些不滿。演義中關羽和諸葛亮始終意見不合,曾多次質疑諸葛亮為何不重用李嚴、魏延。首次北伐時,諸葛亮用他的愛徒馬謖鎮守街亭,如果馬謖換成李嚴或者是其他有擔當的武將,是否歷史就會被改寫?蜀漢滅亡並非單純時運不濟,諸葛亮在某些用人策略上是有些不妥。雖然李嚴不主張北伐,讓他鎮守街亭,以及擔任其他軍事上的工作應該是能夠勝任。可是在諸葛亮佈置中,李嚴似乎一直都是運糧官的職務。
公元234年,諸葛亮和李嚴一同去世,這兩位劉備臨終信任的託孤大臣,同一年離開人世也真是太過巧合。沒有了諸葛亮以後,蜀漢僅僅依靠姜維苦苦支撐,內部派系紛爭不斷,此後再也無力迴天。歷史是不能被改寫,假如諸葛亮能夠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亦或者說他能重用李嚴這樣的猛將,是否就能改變蜀漢的命運?這其實是不得而知。李嚴這樣一位武力超群,且謀略過人的猛將,得不到重用才是最大的悲哀。再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匹優秀的戰馬,只適合在戰場上發揮它的作用,如果套馬駕車反而是大材小用。
李嚴完全有堪比“五虎將”的能力,但是卻讓他擔任運糧官。這無疑就是將戰馬當作牛馬來使用。“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即使智多近妖的諸葛亮某些時候也會出錯,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如果諸葛亮能夠按照現在人所思所想,合理地安排好每件事情,那才是天大的荒謬。